一种双导梁式架桥机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48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导梁式架桥机架,包括:双导梁体、起重台车单元、走行支腿单元和重心配重单元;起重台车单元设置在双导梁体的顶部,并能够在双导梁体上沿双导梁体的延伸方向吊设梁片走行;走行支腿单元安装在双导梁体的底部,用以支撑且纵移双导梁体到预定的位置,用以架桥工作;重心配重单元设置在双导梁体上,且位于双导梁体的中心位置,当双导梁体借助于走行支腿单元向架设区纵向移动时,重心配重单元能够在双导梁体上灵活移动,令双导梁体的中心保持在完工桥梁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架桥机,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在将导轨梁体纵移向待架设区域时,不需要调整支腿的位置,进而大大地挺高了施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导梁式架桥机架
本技术属于架桥
,尤其涉及一种双导梁式架桥机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架桥机在架桥施工中需要增设配重车辆来进行临时配重架桥机的一端,此外在将导轨梁体纵移向待架设区域时,需要不断的调整支腿的位置,进而导致施工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导梁式架桥机架。(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双导梁式架桥机架,包括:双导梁体、起重台车单元、走行支腿单元和重心配重单元;所述起重台车单元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的顶部,并能够在所述双导梁体上沿所述双导梁体的延伸方向吊设梁片走行;所述走行支腿单元安装在所述双导梁体的底部,用以支撑且纵移所述双导梁体到预定的位置,用以架桥工作;所述重心配重单元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上,且位于所述双导梁体的中心位置,当所述双导梁体借助于所述走行支腿单元向架设区纵向移动时,所述重心配重单元能够在所述双导梁体上灵活移动,令所述双导梁体的中心保持在完工桥梁上方。优选地,所述双导梁体的纵向长度不小于相邻两个桥梁立柱跨度的两倍;所述走行支腿单元包括:前走行支腿、中间走行支腿和后走行支腿;所述前走行支腿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的前端段的底部;所述中间走行支腿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的中间段的底部;所述后走行支腿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的后端端的底部;所述前走行支腿与所述中间走行支腿的间距不小于待建桥梁的跨度。优选地,所述起重台车单元包括:第一起重台车和第二起重台车;所述第一起重台车和所述第二起重台车依次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上,并能够在所述双导梁体上沿所述双导梁体移动。优选地,所述双导梁体的顶部两侧设有适于所述第一起重台车和所述第二起重台车走行的第一导轨;所述双导梁体的底部两侧设有适于所述重心配重单元移动的第二导轨。优选地,所述重心配重单元包括:第一配重模块和第二配重模块;所述第一配重模块和所述第二配重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两侧的第二导轨上。优选地,所述前走行支腿、所述中间走行支腿和所述后走行支腿的结构均相同;其中,所述前走行支腿采用履带走行;所述双导梁体上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为所述前走行支腿、所述中间走行支腿和所述后走行支腿条提供走行的动力。优选地,还包括:输送小车;所述输送小车能够在所述双导梁体下的桥梁携带梁片走行;所述第一起重台车和所述第二起重台车分别借助于绳索吊设位于输送小车上的梁片,并将梁片吊设运送至架设区,用以桥梁的架设。优选地,所述重心配重单元的移动采用所述驱动装置提供的动力进行精准移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导梁式架桥机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在架桥施工中不需要增设配重车辆来进行临时配重架桥机的一端,此外在将导轨梁体纵移向待架设区域时,不需要调整支腿的位置,进而大大地挺高了施工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导梁式架桥机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双导梁体;201:第一起重台车;202:第二起重台车;301:前走行支腿;302:中间走行支腿;303:后走行支腿;4:重心配重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双导梁式架桥机架,包括:双导梁体1、起重台车单元、走行支腿单元和重心配重单元4。所述起重台车单元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1的顶部,并能够在所述双导梁体1上沿所述双导梁体1的延伸方向吊设梁片走行。这里应说明的是:这里的起重台车单元用于吊设架设桥梁的梁片,梁片的长度不小于相邻两个桥梁立柱的间距,这里的梁片就是借助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架桥机吊设至两个桥梁立柱上,然后再通过人工将梁片固定好后,再借助于架桥机安装下一个梁片。所述走行支腿单元安装在所述双导梁体1的底部,用以支撑且纵移所述双导梁体1到预定的位置,用以架桥工作。所述重心配重单元4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1上,且位于所述双导梁体1的中心位置,当所述双导梁体1借助于所述走行支腿单元向架设区纵向移动时,所述重心配重单元4能够在所述双导梁体上灵活移动,令所述双导梁体的中心保持在完工桥梁上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双导梁体1的纵向长度不小于相邻两个桥梁立柱跨度的两倍。当双导梁体1的长度是相邻两个桥梁立柱跨度的两倍时,即能够保障架桥机在吊设运输梁片时的安全性,还能够缩小架桥机的体型。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走行支腿单元包括:前走行支腿301、中间走行支腿302和后走行支腿303。所述前走行支腿301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1的前端段的底部;所述中间走行支腿302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1的中间段的底部;所述后走行支腿303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1的后端端的底部;所述前走行支腿301与所述中间走行支腿302的间距不小于待建桥梁的跨度。本实施例中所述起重台车单元包括:第一起重台车201和第二起重台车202;所述第一起重台车201和所述第二起重台车202依次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1上,并能够在所述双导梁体1上沿所述双导梁体1移动。应说明的是:第一起重台车201和所述第二起重台车202的结构相同,而且均内设有动力系统,用以在双导梁体1上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双导梁体1的顶部两侧设有适于所述第一起重台车201和所述第二起重台车202走行的第一导轨。这里的第一导轨长度等于所述双导梁体1的长度。所述双导梁体1的底部两侧设有适于所述重心配重单元4移动的第二导轨。详细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重心配重单元4包括:第一配重模块和第二配重模块。所述第一配重模块和所述第二配重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1两侧的第二导轨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走行支腿301、所述中间走行支腿302和所述后走行支腿303的结构均相同。其中,所述前走行支腿301采用履带走行;所述双导梁体1上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为所述前走行支腿301、所述中间走行支腿302和所述后走行支腿303条提供走行的动力。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双导梁式架桥机架还包括:输送小车;所述输送小车能够在所述双导梁体1下的桥梁携带梁片走行。所述第一起重台车201和所述第二起重台车202分别借助于绳索吊设位于输送小车上的梁片,并将梁片吊设运送至架设区,用以桥梁的架设。最后,应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重心配重单元4的移动采用所述驱动装置提供的动力进行精准移动。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导梁式架桥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导梁体、起重台车单元、走行支腿单元和重心配重单元;/n所述起重台车单元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的顶部,并能够在所述双导梁体上沿所述双导梁体的延伸方向吊设梁片走行;/n所述走行支腿单元安装在所述双导梁体的底部,用以支撑且纵移所述双导梁体到预定的位置,用以架桥工作;/n所述重心配重单元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上,且位于所述双导梁体的中心位置,当所述双导梁体借助于所述走行支腿单元向架设区纵向移动时,所述重心配重单元能够在所述双导梁体上灵活移动,令所述双导梁体的中心保持在完工桥梁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导梁式架桥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导梁体、起重台车单元、走行支腿单元和重心配重单元;
所述起重台车单元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的顶部,并能够在所述双导梁体上沿所述双导梁体的延伸方向吊设梁片走行;
所述走行支腿单元安装在所述双导梁体的底部,用以支撑且纵移所述双导梁体到预定的位置,用以架桥工作;
所述重心配重单元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上,且位于所述双导梁体的中心位置,当所述双导梁体借助于所述走行支腿单元向架设区纵向移动时,所述重心配重单元能够在所述双导梁体上灵活移动,令所述双导梁体的中心保持在完工桥梁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导梁式架桥机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导梁体的纵向长度不小于相邻两个桥梁立柱跨度的两倍;
所述走行支腿单元包括:前走行支腿、中间走行支腿和后走行支腿;
所述前走行支腿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的前端段的底部;
所述中间走行支腿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的中间段的底部;
所述后走行支腿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的后端的底部;
所述前走行支腿与所述中间走行支腿的间距不小于待建桥梁的跨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导梁式架桥机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重台车单元包括:第一起重台车和第二起重台车;
所述第一起重台车和所述第二起重台车依次设置在所述双导梁体上,并能够在所述双导梁体上沿所述双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朝阳王振东孙兴伟周博杨晓宇邵帅张吉涛栾先锋郭志伟庄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九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