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兆亮专利>正文

交流稳压电源自动识别负载、通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3030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流稳压电源自动识别负载、通断装置,涉及电学的供电源领域。其由二极管D↓[1]、D↓[2]正向串联,D↓[3]、D↓[4]反向串联及电阻R↓[1]、电容器C↓[1]串联后三者并联,其一端连接A点接电源输入端点(1),另一端连接B点接电源输出端点(3);可控硅BCR的一端连接于电阻R↓[1]与电容器C↓[1]之间,另一端连接于A点,再一端连接于C点接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其结构设计新颖、合理且简单,其灵敏度高,安全可靠,具有无空耗节约电能,使用方便的特点。(*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C regulated power supply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load, on-off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lternating current voltage stabilizing power supply, an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load, a on-off device, relating to the power supply field of electricity. The diode D 1 D down, down 2 positive series, D: 3, D: 4 and R series reverse resistance: 1, C: 1 capacitor series three in parallel, one end connected with the A point is connected to the power input terminal (1).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B point is connected to the power output end (3); one end of the thyristor BCR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1 key resistance R and a capacitor C down 1,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A, and then connect one end of the primary winding in C transformer. The structure of novel design, simple and reasonable, high sensitivity, safe and reliable, with no loss of energy saving, easy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学的供电源
,具体地涉及一种交流稳压电源自动识别负载、通断装置。现有技术中,人们为克服电源电压波动较大,不少家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的缺点,通常采用小功率(100W-2000W)全自动稳压源。其虽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可行的优点,但同时存在如下缺点一是其空载损耗大,浪费电能资源;二是其不具备自动识别负载、通断的功能,给人们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社会的发展,人们渴望能有一种新型稳压电源的面市,以满足其生活的需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流稳压电源自动识别负载、通断装置,它既没有空耗,节约电能,又具有使用方便,节约时间,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对自动识别负载、通断装置的结构设计方案而实现的。其装置由二极管D1、D2正向串联,D3、D4反向串联和电阻R1、电容器C1串联后,将三者并联。其一端连接A点接电源输入端点1,另一端连接B点接电源输出端点3;可控硅BCR的一端连接于电阻R1与电容器C1之间,另一端连接A点,再一端连接于C点接变压器的初级绕组。本技术因为在稳压电路中采用由二极管D1、D2正向串联,D3、D4反向串联和电阻R1、电容器C1串联后三者并联及双向可控硅BCR构成的三端电路,所以其具有结构设计新颖、合理且简单;同时由于其灵敏度高,安全可靠,所以其既无空耗,节约电能资源,经济效益显著;又使用方便,节约时间。再是其适应性广,其可适用于一切采用自藕变压器输出电压式的电路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稳压电源,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市场潜力大,适于全社会推广普及。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提出的自动识别负载、通断装置的工作原理图(虚线框内)。以下结合附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技术提出的自动识别负载、通断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该装置连接于稳压电路的输入电源端点1,输出电源端点3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间。其电路中各元件的参数视稳压电源输出功率而定。本实施例中,稳压电源的输出功率是300W,D1、D2、D3、D4为2A整流管,电阻R1为30-100Ω,电容器C为0.66uf,双向可控硅BCR为2A。当电路中三端点A、B、C短接时,即为市场产品中使用的一种普通稳压电路。其工作过程如下当稳压电源的输出端3、4,不接负载时,其输入端1、2虽有220伏交流电压输入,但因可控硅BCR截止,电流无回路,电源不工作。当输出端3、4接上负载时后,输入端的交流电流通过二极管D1、D2或D3、D4经负载和继电器触点JK1及变压器部分绕组构成电流回路,并在A、B两点产生1伏多采样电压,该电压经电阻R1限流藕合,触发可控硅BCR导通,使电源进入正常稳压工作状态。当输入电压较低时,变压器T次级绕组电压较低,继电器J1、J2均不能吸合,其电流触点JK1、JK2所处位置如图1所示,变压器T处于最高升压输出状态。随输入电压不断升高,输出电压亦随之不断升高,当其高过一般家电额定电压范围时,三极管V1、V2首先饱和导通,继电器J1吸合,JK1主刀a,由触点b掷向触点C,输出电压降低15-20伏。若电压继续升高,到一定程度,三极管V3、V4将饱和导通,J2吸合,输出电压再一次降低,以保证稳压器输出电压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交流稳压电源自动识别负载、通断装置,连接于稳压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点(1)、电源输出端点3和变压器初级绕组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交流电源自动识别负载、通断装置,由二级管D1、D2正向串联,D3、D4反向串联和电阻R1、电容器C1串联后三者并联,其一端连接于A点接电源输入端点(1),另一端连接于B点接电源输出端点(3);可控硅BCR的一端连接于电阻R1与电容器C1之间,另一端连接于A点,再一端连接于C点接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交流稳压电源自动识别负载、通断装置,涉及电学的供电源领域。其由二极管D文档编号G05F1/12GK2279644SQ96221760公开日1998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6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6日专利技术者韩兆亮, 刘福启, 韩冰 申请人:韩兆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稳压电源自动识别负载、通断装置,连接于稳压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点(1)、电源输出端点3和变压器初级绕组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交流电源自动识别负载、通断装置,由二级管D↓[1]、D↓[2]正向串联,D↓[3]、D↓[4]反向串联和电阻R↓[1]、电容器C↓[1]串联后三者并联,其一端连接于A点接电源输入端点(1),另一端连接于B点接电源输出端点(3);可控硅BCR的一端连接于电阻R↓[1]与电容器C↓[1]之间,另一端连接于A点,再一端连接于C点接变压器的初级绕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兆亮刘福启韩冰
申请(专利权)人:韩兆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