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送带
本技术涉及传送带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传送带。
技术介绍
17世纪中,美国开始应用架空索道传送散状物料;19世纪中叶,各种现代结构的传送带输送机相继出现。1868年,在英国出现了皮带式传送带输送机;1887年,在美国出现了螺旋输送机;1905年,在瑞士出现了钢带式输送机;1906年,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惯性输送机。此后,传送带输送机受到机械制造、电机、化工和冶金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断完善,逐步由完成车间内部的传送,发展到完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城市之间的物料搬运,成为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有的传送带机构通常为固定的工作长度,对于生产车间的临时调整和调度难以适配,其存在着:传送带工作长度不便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送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传送带工作长度不便调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传送带,包括传送带机构、滑杆、固定杆、张紧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传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机构、滑杆(8)、固定杆(10)、张紧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传送带机构包括第一辊轴(3)、第二辊轴(4)、传送带(1)和支撑腿(5),所述传送带(1)套设于所述第一辊轴(3)和所述第二辊轴(4)上,所述第一辊轴(3)与所述第二辊轴(4)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有所述支撑腿(5),所述第一辊轴(3)两端的所述支撑腿(5)连接所述滑杆(8)的一端,所述第二辊轴(4)两端的所述支撑腿(5)连接所述固定杆(10)的一端,所述固定杆(10)远离所述第二辊轴(4)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滑杆(8)适配的空腔,所述滑杆(8)远离所述第一辊轴(3)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机构、滑杆(8)、固定杆(10)、张紧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传送带机构包括第一辊轴(3)、第二辊轴(4)、传送带(1)和支撑腿(5),所述传送带(1)套设于所述第一辊轴(3)和所述第二辊轴(4)上,所述第一辊轴(3)与所述第二辊轴(4)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有所述支撑腿(5),所述第一辊轴(3)两端的所述支撑腿(5)连接所述滑杆(8)的一端,所述第二辊轴(4)两端的所述支撑腿(5)连接所述固定杆(10)的一端,所述固定杆(10)远离所述第二辊轴(4)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滑杆(8)适配的空腔,所述滑杆(8)远离所述第一辊轴(3)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限位机构用于调整所述滑杆(8)的滑行长度,所述张紧机构连接所述传送带(1)远离所述第一辊轴(3)的一端,所述张紧机构用于使所述滑杆(8)滑动时张紧所述传送带(1);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齿条(9)和螺钉,所述滑杆(8)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所述齿条(9)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固定连接所述滑杆(8),所述螺钉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杆(10),所述螺钉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所述螺钉用于抵接所述齿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内侧辊轴(16)、外侧辊轴(15)、张紧辊轴(14)、支架(13)和调整机构,所述内侧辊轴(16)设置于所述第二辊轴(4)正下方,所述外侧辊轴(15)设置于所述第二辊轴(4)与所述第一辊轴(3)之间且处于所述内侧辊轴(16)上方,所述张紧辊轴(14)设置于所述第一辊轴(3)与所述外侧辊轴(15)之间且处于所述外侧辊轴(15)下方,所述传送带(1)内侧套设于所述张紧辊轴(14)和所述内侧辊轴(16)上,所述传送带(1)外侧套设于所述外侧辊轴(15)上,所述内侧辊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黄强,徐袁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羽佳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