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厂专用VOC废气处理及余热利用节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2962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家具厂专用VOC废气处理及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包括喷淋装置、浓缩装置,焚烧装置和气化炉,喷漆车间的废气排放管与喷淋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喷淋装置的出气口通过输送管道与浓缩装置废气进口连接,所述浓缩装置的浓缩出口通过输送管道经过第一换热器后分为两个分支管路,第一分支管路与气化炉的进气口连接,第二分支管路与焚烧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气化炉的生物质气出口通过输送管道经过第二换热器后与焚烧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如下:将有机废气进行多级处理和回用废气余热,对环境不再造成污染;这样可以减少气体处理量,减少燃料消耗量,节约成本,且几乎可以实现VOC废气零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家具厂专用VOC废气处理及余热利用节能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VOC废气处理
,特别是一种家具厂专用VOC废气处理及余热利用节能系统。
技术介绍
喷漆工艺广泛应用于机械、电气设备、家电、汽车、船舶、家具等行业,特别在家具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喷漆原料一涂料由不挥发份和挥发份组成,其中的不挥发份包括成膜物质和辅助成膜物质;挥发份指溶剂和稀释剂(主要以二甲苯为主)。喷漆废气中的有机气体来自溶剂和稀释剂的挥发,有机溶剂不会随油漆附着在喷漆物表面,在喷漆和烘干固化过程将全部释放形成有机废气(VOC)。一般的,在喷漆过程挥发的二甲苯废气量约占稀释剂用量的30%,另有70%在烘干过程挥发。喷漆涂装作业中涂料和溶剂雾化后形成的二相悬浮物逸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将会严重污染空气。目前行业内主要采用冷凝法、吸附-真空脱附后吸收法、燃烧法、膜分离等治理手段,现有有机废气处理手段单一,要么处理效果很差,要么需要消耗大部分能源,处理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彻底消除家具厂喷涂车间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气体排放污染,节能高效且更为环保的专用VOC废气处理及余热利用节能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家具厂专用VOC废气处理及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包括喷淋装置、浓缩装置,焚烧装置和气化炉,喷漆车间的废气排放管与喷淋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喷淋装置的出气口通过输送管道与浓缩装置废气进口连接,所述浓缩装置的浓缩出口通过输送管道经过第一换热器后分为两个分支管路,第一分支管路与气化炉的进气口连接,第二分支管路与焚烧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气化炉的生物质气出口通过输送管道经过第二换热器后与焚烧装置的进气口连接,将生物质气引入焚烧装置的燃烧室内进行高温燃烧。所述焚烧装置的烟气排放管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换热后与余热锅炉连接,所述余热锅炉的排放口与烟囱连接,将高温燃烧处理后的洁净气体低温排放,可以有效的减少热污染。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塔和沉淀池,所述喷淋塔设置于沉淀池的下方,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出口与第一螺旋输送机构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构的出口与第一干燥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干燥装置的出料口通过第二螺旋输送机构与真空干燥装置连接;所述真空干燥装置的出料口通过输送管与混料仓连接,经过真空干燥装置干燥后的油漆污泥在混料仓与生物质边角料混合均匀,然后输送至料仓存储用于输入气化炉产生生物质燃气。所述沉淀池底部呈漏斗状以便于沉淀物沉降和排出。所述混料仓内设置搅拌器,用于使油漆污泥与生物质边角料充分混合均匀。所述混料仓通过输料管和提升机与料仓连接,所述料仓与气化炉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室和设置在干燥室底部的若干风帽,所述风帽上设置出气口;烟囱通过输送管与所述干燥室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风帽连通。所述第一干燥装置的出气口通过输送管道与混合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混合器的出气口与气化炉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真空干燥装置的出气口通过输送管道与混合器连接,将真空干燥产生的废气经混合器与其他废气混合后导入气化炉用于生产生物质燃气。在所述喷淋装置与浓缩装置之间设置过滤器,用于滤除喷淋处理后的有机废气中的水分,避免其中含有的水分降低浓缩装置的浓缩效果。所述浓缩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吸附解吸室,两个所述吸附解吸室为并排设置,所述吸附解吸室包括净化气体排放口、解吸浓缩出口、解吸空气进口和有机废气进口。所述净化排放口与排气管连接,所述排气管与排放烟囱连接,将净化后的废气排放。在所述净化排放口上设置阀门;所述解吸浓缩出口与浓缩出口管连接,将解吸后的高浓度VOC浓缩废气排出,经过第一换热预热到约400℃后全部或者一部分导入焚烧装置内燃烧分解掉,用于产生热能;一部分导入气化炉用于生产生物质燃气供燃烧利用;在所述解吸浓缩出口上设置阀门。所述解吸空气进口与进气管连接,在解吸空气进口上设置阀门。所述进气管的进口上安装风机,经过第三换热器将冷空气预热到约150℃后进入吸附解吸室内对吸附材料进行解吸,将吸附材料吸附的VOC气体解吸出来。所述有机废气进口与过滤器的出口连接,在所述有机废气进口处设置阀门。所述吸附解吸室内填充吸附材料,在其底部设置进气腔,所述进气腔分别与所述解吸空气进口和有机废气进口相通。所述吸附材料为活性炭颗粒,其粒径为8-12mm,具体良好吸附性能,且不会导致堵塞等现象。为了提高吸附效率,在进气腔上部安装设置有若干通孔(进气口)的孔板,以使进气更为均匀,提高吸附及解析效果。为了进一步避免吸附材料堵塞进气口,在每个进气口的出口端设置出气风帽,所述出气风帽的侧端设置出气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可以有效避免吸附材料颗粒堵塞进气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技术效果如下:将家具厂产生的有机废气(VOC)进行综合处理并回用废气余热,对环境不再造成污染;这样不但可以使VOC废气处理效率达到国家标准,还可以减少燃料消耗量,节约成本,且几乎可以实现VOC废气零排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家具厂专用VOC废气处理及余热利用节能系统的系统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家具厂专用VOC废气处理及余热利用节能系统浓缩装置系统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家具厂专用VOC废气处理及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喷淋装置、浓缩装置5,焚烧装置6和气化炉16,喷漆车间1的废气排放管与喷淋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喷淋装置的出气口可以是通过输送管道与浓缩装置5废气进口连接,所述浓缩装置5的浓缩出口通过输送管道经过第一换热器7后分为两个分支管路,第一分支管路通过混合器17与气化炉16的进气口连接,第二分支管路与焚烧装置6的进气口连接。气化炉16的生物质气出口产生约80℃的生物质燃气通过输送管道经过第二换热器8预热到260℃后与焚烧装置6的进气口连接,将生物质燃气引入焚烧装置6的燃烧室内进行高温燃烧。焚烧装置6的烟气排放管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7、第二换热器8和第三换热器9换热后与余热锅炉10连接,所述余热锅炉10的排放口与烟囱11连接,将最后烟气低温排放,可以有效的减少热污染。焚烧装置6排放的初始烟气温度达到850℃,经第一换热器7换热后,温度降为400℃,再经过第二换热器8换热后,温度降为280℃,再经过第三换热器9换热后,温度降为200℃,然后引入余热锅炉10用于产生蒸汽,烟气温度降为100℃以内,可以直接排放至空气中,避免了热污染。所述浓缩装置5出来的浓缩VOC气体经过第一换热器7加热后,被预热到约400℃,然后分别导入焚烧装置6的燃烧室和气化炉16内进行燃烧和气化,可以使燃烧更加充分,且易于点燃。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塔3和沉淀池2,所述喷淋塔3设置于沉淀池2的下方,所述沉淀池2底部呈漏斗状以便于沉淀物沉降和排出。所述沉淀池2与所述喷淋塔3设置有回流支管连接,在所述回流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家具厂专用VOC废气处理及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装置、浓缩装置,焚烧装置和气化炉,喷漆车间的废气排放管与喷淋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喷淋装置的出气口通过输送管道与浓缩装置废气进口连接,所述浓缩装置的浓缩出口通过输送管道经过第一换热器后分为两个分支管路,第一分支管路与气化炉的进气口连接,第二分支管路与焚烧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气化炉的生物质气出口通过输送管道经过第二换热器后与焚烧装置的进气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家具厂专用VOC废气处理及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装置、浓缩装置,焚烧装置和气化炉,喷漆车间的废气排放管与喷淋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喷淋装置的出气口通过输送管道与浓缩装置废气进口连接,所述浓缩装置的浓缩出口通过输送管道经过第一换热器后分为两个分支管路,第一分支管路与气化炉的进气口连接,第二分支管路与焚烧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气化炉的生物质气出口通过输送管道经过第二换热器后与焚烧装置的进气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厂专用VOC废气处理及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装置的烟气排放管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换热后与余热锅炉连接,所述余热锅炉的排放口与烟囱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厂专用VOC废气处理及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塔和沉淀池,所述喷淋塔设置于沉淀池的下方,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出口与第一螺旋输送机构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构的出口与第一干燥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干燥装置的出料口通过第二螺旋输送机构与真空干燥装置连接;所述真空干燥装置的出料口通过输送管与混料仓连接;所述混料仓通过输料管和提升机与料仓连接,所述料仓与气化炉的进料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厂专用VOC废气处理及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底部呈漏斗状;所述混料仓内设置搅拌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效洲朱光羽涂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