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焚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998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热焚烧炉,包括炉体和支架立柱,炉体为矩形状,焊接在支架立柱上方;所述炉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以及导流通道,上箱体顶部开设有气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下箱体连通,导流通道内气体穿过下箱体和上箱体后从气流通道排出;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四周均设有保温层;所述下箱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蓄热层、第二蓄热层以及耐热支撑层,耐热支撑层为耐热钢结构,三层耐热支撑件呈横纵交错排列而成,既满足了耐热支撑的强度要求,同时气流通道阻力小,有助于延长蓄热耐材的使用寿命;顶层耐热支撑件上还铺设有钢丝网,钢丝网网目与耐热支撑件的间隙相适应,使气流通道阻力尽可能小同时满足耐材碎片不至于落入下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焚烧炉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热焚烧炉。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环保力度的加大,企业所产生的废气、废液都需要通过处理以达到环保排放标准才允许排放到大气中。现有的处理方式基本上是采用焚烧的方式以去除废气、废液中的有害气体成分。为了减少燃料成本,采用蓄热焚烧方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方式。蓄热焚烧就必须要有蓄热体,而蓄热体是处于频繁的急冷急热环境中,所以蓄热体的损坏是必然的。如何研发一种合适的蓄热体焚烧炉,使蓄热体使用寿命更长,维修更加方便快捷,对焚烧行业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适的蓄热体焚烧炉,使蓄热体使用寿命更长,维修更加方便快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热焚烧炉。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蓄热焚烧炉,包括炉体和支架立柱,炉体为矩形状,焊接在支架立柱上方;所述炉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以及导流通道,上箱体顶部开设有气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下箱体连通,外部气体经导流通道穿过下箱体、上箱体后从气流通道排出;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四周均设有保温层;所述下箱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蓄热层、第二蓄热层以及耐热支撑层,耐热支撑层为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耐热支撑层包括三层耐热支撑件,耐热支撑件为多个支撑杆平行设置的框架式结构,三层耐热支撑件呈横纵交错排列而成。进一步地,顶层所述耐热支撑件上还铺设有钢丝网,钢丝网网目与耐热支撑件的间隙相适应。进一步地,所述耐热支撑层的一侧设置有检修孔。进一步地,所述耐热支撑层的保温层厚度小于下箱体的保温层厚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蓄热层均匀分布有蜂窝陶瓷蓄热体。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通道两端连接风机,通过设置在导流通道两侧的调节阀调节对应风机的进风量。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通道外侧设置有维修孔。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采用耐高温复合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申请耐热支撑层采用钢结构,三层耐热支撑件呈横纵交错排列而成,既满足了耐热支撑的强度要求,同时气流通道阻力小,有助于延长蓄热耐材的使用寿命;顶层耐热支撑件上还铺设有钢丝网,钢丝网网目与耐热支撑件的间隙相适应,使气流通道阻力尽可能小同时满足耐材碎片不至于落入下层;耐热支撑层的一侧还设置有合适的检修孔,方便维护人员进出同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蓄热焚烧炉的剖面图;图2是其中两层耐热支撑件设置示例;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1,保温层,200,支架立柱,110,上箱体,120,下箱体,130、导流通道,111,气流通道,121、第一蓄热层,122、第二蓄热层,123,耐热支撑层,124,检修孔,141,调节阀,143,维修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蓄热焚烧炉,如图1所示,包括炉体和支架立柱200,炉体为矩形状,焊接在支架立柱200上方。炉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箱体110、下箱体120以及导流通道130,上箱体110顶部开设有气流通道111;导流通道130与下箱体120连通,外部气体经导流通道130,穿过下箱体120、上箱体110后从气流通道111排出。上箱体110顶部及四周和下箱体120,上箱体110和下箱体120四周均设有保温层101,保温层101采用耐火保温砖。下箱体120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蓄热层121、第二蓄热层122以及耐热支撑层123。第二蓄热层122均匀分布有蜂窝陶瓷蓄热体。由于蓄热耐材温度较高(达到1000℃以上),耐热支撑层123与第二蓄热层122是紧密接触的,所以耐热支撑材料必须是耐高温材料、耐一定腐蚀性的材料同时在高温下又有一定的支撑强度要求。考虑到蓄热层耐材价格比较昂贵,蓄热耐材又是放置在耐热支撑层上,所以延长蓄热耐材的使用寿命,同时又方便及降低维修成本是支撑层设计的关键,本申请中耐热支撑层123采用钢结构,包括三层耐热支撑件,耐热支撑件为多个支撑杆平行设置的框架式结构,三层耐热支撑件呈横纵交错排列而成,如图2所示,既满足了耐热支撑的强度要求,同时气流通道阻力小。顶层耐热支撑件上还铺设有钢丝网,钢丝网网目与耐热支撑件的间隙相适应,使气流通道阻力尽可能小同时使得耐材碎片不至于落入下层。耐热支撑层123的一侧还设置有合适的检修孔124,方便维护人员进出,检修孔124具有耐高温性能。考虑到炉体内实用空间,耐热支撑层123的保温层101厚度可以小于下箱体120的保温层101厚度,以增大气体的容置面积。导流通道130两端连接风机,通过设置在导流通道130两侧的调节阀141调节对应风机的进风量,导流通道130外侧设置有维修孔14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热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和支架立柱,炉体为矩形状,焊接在支架立柱上方;所述炉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以及导流通道,上箱体顶部开设有气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下箱体连通,外部气体经导流通道穿过下箱体、上箱体后从气流通道排出;/n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四周均设有保温层;/n所述下箱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蓄热层、第二蓄热层以及耐热支撑层,耐热支撑层为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和支架立柱,炉体为矩形状,焊接在支架立柱上方;所述炉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以及导流通道,上箱体顶部开设有气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下箱体连通,外部气体经导流通道穿过下箱体、上箱体后从气流通道排出;
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四周均设有保温层;
所述下箱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蓄热层、第二蓄热层以及耐热支撑层,耐热支撑层为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支撑层包括三层耐热支撑件,耐热支撑件为多个支撑杆平行设置的框架式结构,三层耐热支撑件呈横纵交错排列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热焚烧炉,其特征在于,顶层所述耐热支撑件上还铺设有钢丝网,钢丝网网目与耐热支撑件的间隙相适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佑俊柴荣才钱建国胡哲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宝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