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欣菊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除杂功能的淬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584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除杂功能的淬火炉,包括主体、盖板、加热室、升降板、淬火室和两个气缸,还包括搅拌机构和除杂机构,除杂机构包括滤网、传动组件、两个驱动组件和两个除杂组件,除杂组件包括圆环、收集盒、连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活塞、弹簧、固定环、第一轴承、两个固定杆和若干吸嘴,驱动组件包括传动轴、单向轴承、驱动轴、驱动盘、驱动绳和两个第二轴承,搅拌机构包括电机、搅拌轴、传动齿轮、第三轴承和若干搅拌板,该具有除杂功能的淬火炉通过除杂机构,实现了对淬火液除杂的功能,避免淬火液中的杂质影响淬火的质量,通过搅拌机构,实现了对淬火液搅拌的功能,从而使得工件与淬火液接触充分,从而提高了淬火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除杂功能的淬火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除杂功能的淬火炉。
技术介绍
淬火炉是工件淬火前加热的炉子。淬火是把工件放入炉内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淬火温度并保持一段时同,然后把工件迅速地从炉内取出投入淬液内(油或水)淬火。炉子的热源可以用电及燃料,温度可用热电偶来测量。用电及气体、液体燃料的炉子,可以用仪表自动来控制和调节温度。现有的淬火炉在进行淬火工作时,由于工件静置放在淬火液中,导致温度较为集中,降低了传导效率,从而影响淬火效率,不仅如此,现有的淬火炉在长期淬火后,淬火液中会含有较多的杂质,从而影响淬火液的质量,对淬火工作造成影响,降低了淬火的质量,从而大大降低了现有的淬火炉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除杂功能的淬火炉。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除杂功能的淬火炉,包括主体、盖板、加热室、升降板、淬火室和两个气缸,所述主体的上方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盖板盖设在第一开口上,所述加热室固定在主体内的顶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除杂功能的淬火炉,包括主体(1)、盖板(2)、加热室(3)、升降板(4)、淬火室(6)和两个气缸(5),所述主体(1)的上方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盖板(2)盖设在第一开口上,所述加热室(3)固定在主体(1)内的顶部,所述加热室(3)的上方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匹配,所述加热室(3)的下方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升降板(4)匹配,所述气缸(5)的缸体竖向固定在加热室(3)内的顶部,所述升降板(4)的上方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气缸(5)的气杆固定连接,所述淬火室(6)固定在主体(1)内的底部,所述淬火室(6)的上方设有第四开口,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有PLC,所述淬火室(6)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除杂功能的淬火炉,包括主体(1)、盖板(2)、加热室(3)、升降板(4)、淬火室(6)和两个气缸(5),所述主体(1)的上方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盖板(2)盖设在第一开口上,所述加热室(3)固定在主体(1)内的顶部,所述加热室(3)的上方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匹配,所述加热室(3)的下方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升降板(4)匹配,所述气缸(5)的缸体竖向固定在加热室(3)内的顶部,所述升降板(4)的上方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气缸(5)的气杆固定连接,所述淬火室(6)固定在主体(1)内的底部,所述淬火室(6)的上方设有第四开口,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有PLC,所述淬火室(6)内设有淬火液,所述气缸(5)与PLC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机构和除杂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和除杂机构均设置在升降板(4)的下方,所述搅拌机构与除杂机构连接;
所述除杂机构包括滤网(11)、传动组件、两个驱动组件和两个除杂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搅拌机构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除杂组件一一对应,所述传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与除杂组件连接,所述除杂组件与搅拌机构连接,两个除杂组件分别设置在升降板(4)的下方的两侧,所述滤网(11)设置在淬火室(6)的内部,所述滤网(11)与淬火室(6)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滤网(11)的上方通过搅拌机构与升降板(4)的下方连接;
所述除杂组件包括圆环(12)、收集盒(17)、连管(16)、第一支管(13)、第二支管(15)、活塞(18)、弹簧(20)、固定环(19)、第一轴承、两个固定杆和若干吸嘴(14),所述收集盒(17)固定在主体(1)的一侧上,所述圆环(12)的外周上周向均匀固定有凸齿,所述凸齿与搅拌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支管(13)的两端均与圆环(1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吸嘴(14)均匀固定在第一支管(13)上,所述吸嘴(14)与第一支管(13)连通,所述吸嘴(14)朝向滤网(11)设置,所述第一支管(13)上设有圆孔,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圆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管(15)的一端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管(15)与第一支管(13)连通,两个固定杆关于第二支管(15)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轴承通过固定杆与升降板(4)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管(15)通过连管(16)与收集盒(17)的内部连通,所述活塞(18)设置在第二支管(15)的内部,所述活塞(18)与第二支管(15)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固定环(19)的外周与第二支管(15)的远离第一支管(13)的一端的内壁上,所述弹簧(20)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环(19)的下方和活塞(18)的上方连接,所述活塞(18)的上方与驱动组件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传动轴(25)、单向轴承(24)、驱动轴(23)、驱动盘(22)、驱动绳(21)和两个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在升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欣菊
申请(专利权)人:魏欣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