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一株多孢木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孢木霉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孢木霉及其应用,属微生物
技术介绍
铁皮石斛Dendrobiumcatenatum(D.officinale)为传统名贵药材,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抑制肿瘤等功效。随着铁皮石斛栽培规模与经营强度不断加大,有害生物危害日益加重,其中翠雀小核菌Sclerotiumdelphinii通过侵染铁皮石斛叶片、茎基部和根部引起的白绢病,发病快防治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白绢病是一种普发性、毁灭性的病害,其病原菌寄主范围很广,能引起花生、鹰嘴豆、烟草、油茶、芝麻、草莓、白术等500多种作物病害的严重发生。近年来,探索利用内生真菌防治植物病害成了研究的热点,铁皮石斛作为兰科植物有其生长的特殊性,与其体内真菌关系密切,然而目前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影响植物抗病性方面研究较为缺乏,未见内生真菌在铁皮石斛病害防治中应用。木霉菌(Trichodermasp.)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中的重要微生物之一,其种类多分布广,是土壤和植物微生态的优势种群。该类微生物通过生长竞争,重寄生和分泌抗生物质,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发挥多种有益作用。目前研究的拮抗木霉种类较多,包括钩状木霉(Trichodermahamay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长枝木霉(Trichodermalongibranchiatum)、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以及归为粘帚霉属的绿粘帚霉(Gliocladiumvirens)等。专利号为“201410797356.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株多孢木霉及其应用”,公开了一株多孢木霉(Hypocreapachybasioides)FSR-97,及其在人参根腐病、疫病、菌核病、锈腐病、黑斑病、立枯病和灰霉病的主要病原菌的防治上的应用。而利用多孢木霉防治铁皮石斛植物真菌翠雀小核菌的病害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多孢木霉,并提出其在抗宿主白绢病害方面的用途,为利用内生真菌防治宿主病害提供物质基础。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孢木霉是从兰科石斛属植物铁皮石斛Dendrobiumcatenatum(D.officinale)植物活体中采用内生真菌分离纯化技术分离获得的,经微生物分类学鉴定为TrichodermapolysporumDCR2。该菌株已保藏,保藏日期为2020年03月24日,保藏号为CCTCCM2020058,保藏单位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武汉市武昌珞珈山,邮编:43007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孢木霉的固体培养特征为: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25℃培养,菌落白色毡状、稀疏,菌落背面呈黄色。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孢木霉的ITS和5.8SrDNA碱基序列如SEQIDNO.1所示为:ggatcattaccgagtttacaactcccaaacccctatgtgaacgttaccaaaatgttgcctcggcggggaatttattcatgccccgggcgcgtcgcagccccggaccaaggcgcccgccggaggaccaaccaaaactcttttgtatgtcccctcgcggacttttataattctgaaccatctggcgcccctagcgggcgtttcgaaaatgaatcaaaactttcaacaacggatctcttggtctggcatcgatgaagaacgcagcgaaatgcgataagtaatgtgaattgcagaattcagtgaatcatcgaatctttgaacgcacattgcgcccgccagtattctggcgggcatgcctgtccgagcgtcatttcaaccctcgaacccctccgggggtacggcgttggggatcggccctttcggggccggccccgaaatacagtggcggtctcgccgcagcctctcctgcgcagtagtttgcacactcgcatcgggagcgcggcgcgtccacgtccgtaaaacacccaactttctgaaatgttgacctcggatcaggtaggaatacccgctgaacttaagcatatca。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多孢木霉TrichodermapolysporumDCR2在抗铁皮石斛白绢病害的应用。由于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多孢木霉(Trichodermapolysporum)DCR2能有效抑制真菌翠雀小核菌(Sclerotiumdelphinii)的生长,显著降低铁皮石斛苗的发病率,提高铁皮石斛苗的抗病性。同时,对由真菌翠雀小核菌(Sclerotiumdelphinii)引起的花生、鹰嘴豆、烟草、油茶、芝麻、草莓、白术等500多种作物病害的防治都有一定的作用,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孢木霉在PDA平板培养基上的形态图;图2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孢木霉与铁皮石斛白绢病致病菌平板对峙图;图3本专利技术所述内生真菌与致病菌接种铁皮石斛培养一周、二周、三周生长情况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多孢木霉是从浙江省义乌市立体栽培的铁皮石斛叶、茎、根中均能得到的菌株。本专利技术的多孢木霉按以下步骤分离获得:将采集的新鲜健康的铁皮石斛茎、叶与根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将根和茎切成3cm长的小段,叶片切成3cm×3cm的小块,进行75%乙醇1min→2.5%次氯酸钠3min→75%乙醇30s三步表面消毒处理。消毒后,材料表面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无菌滤纸吸干,用消毒后的剪刀分别将根和茎剪成小段(1.0cm)、叶片剪成小块(0.5cm×0.5cm),置于含有50mg/L青霉素的PDA(土豆200g/L,葡萄糖20g/L,琼脂15g/L)培养基上26±2℃培养。每天观察样品真菌生长的情况。5-7天后有菌丝长出,挑取菌丝尖端转移到新的PDA培养基上纯化培养,并按形态合并,最终得到本专利技术的多孢木霉菌株。多孢木霉在PDA平板培养基上的形态图如图1所示。活化致病菌与内生真菌,打取5mm菌饼,分别将内生真菌与致病菌菌饼接种于PDA平板上距中心20mm处同一直线上的两点中,设置接种致病菌平板作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逐日观察菌落生长状况,用游标卡尺测量致病菌与拮抗真菌菌落生长的相应半径r1和r2,以及对照半径r0。致病菌与拮抗真菌菌落相交之后,观察并记录拮抗真菌对致病菌的抑制情况,占领其营养空间的过程,试验周期为4天,并计算致病菌的生长抑制率[抑制率(%)=(r0-r1)/r0•100%]。多孢木霉与致病菌对峙情况如图2所示。抑制率如表1所示。表1:多孢木霉与白绢病致病菌不同方式接种铁皮石斛苗发病率。选取健康、生长一致的铁皮石斛无菌苗接入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孢木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孢木霉(Trichodermapolysporum)DCR2,其特征在于,其保藏编号为CCTCCM202005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孢木霉DCR2,其特征在于,它在PDA培养基上25℃培养,菌落呈色毡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令上,斯金平,陈秋燕,周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