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淤泥处理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管道清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淤泥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淤泥城市管道的常见沉积物,主要分布于城市路面下水道、水库、排污管道等地,包含大量黏土、砂石、有机沉淀物等杂质,淤泥容易附着于管道的内壁,形成淤积层,阻碍下水管道的水体流动,其中含有的有机物质有会在环境的作用下发酵变质、滋生细菌、污染环境。随着我国的城市发展,地下水道的清淤工作也越发重要,快速高效的处理从管道清理出来的淤泥,对城市环境的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将淤泥用泵吸车吸出运走的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淤泥中含有大量水分,运输压力和成本巨大,因为淤泥污染环境,所以对淤泥车的运输密封性也有很高的要求,进一步增加了处理成本。专利号CN201921696381.6提出了一种箱型的淤泥处理结构,通过搅拌、淘洗与生物膜过滤沉淀的方法达到处理淤泥的目的,但是淤泥中含有大量的砂石,如果不分离砂石,会对整个处理机构造成损害,也会影响淤泥处理效率,并且只靠自然沉淀,效率偏低,不适合大量淤泥的处理工作。更具体的,现有技术清淤设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淤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所述砂石分离模块、所述药液混合模块、淤泥脱水模块;淤泥依次经过砂石分离模块、药液混合模块、淤泥脱水模块进行处理;/n所述壳体上部设有所述砂石分离模块,所述砂石分离模块包括振动筛,振动筛上设有筛网与砂石板,淤泥输送管将淤泥输送到筛网上,泥浆通过筛网的空隙下渗;/n所述筛网与所述砂石板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砂石分离模块与所述壳体的左壁之间形成空间,所述空间向下延伸出第一倾斜通道,所述第一倾斜通道下方弯折形成第二倾斜通道,第一倾斜通道与第二倾斜通道连通且倾斜角度不同,没通过筛网的砂石经过所述砂石板进入第一倾斜通道;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淤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所述砂石分离模块、所述药液混合模块、淤泥脱水模块;淤泥依次经过砂石分离模块、药液混合模块、淤泥脱水模块进行处理;
所述壳体上部设有所述砂石分离模块,所述砂石分离模块包括振动筛,振动筛上设有筛网与砂石板,淤泥输送管将淤泥输送到筛网上,泥浆通过筛网的空隙下渗;
所述筛网与所述砂石板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砂石分离模块与所述壳体的左壁之间形成空间,所述空间向下延伸出第一倾斜通道,所述第一倾斜通道下方弯折形成第二倾斜通道,第一倾斜通道与第二倾斜通道连通且倾斜角度不同,没通过筛网的砂石经过所述砂石板进入第一倾斜通道;所述砂石分离模块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的右壁之间形成进药口;
所述药液混合模块包括漏斗,漏斗中设有药液混合槽,药液混合槽中设有搅拌柱,药液输送管将药液输送入所述漏斗中,药液输送管的末端设有药液喷头,在搅拌柱的旋转作用下,淤泥与药液进行均匀混合,混合后从所述漏斗的底部排出;
所述漏斗包括漏斗壁,漏斗壁的一部分参与构成所述第一倾斜通道,所述药液输送管通过所述进药口延伸进入所述漏斗;
所述淤泥脱水模块包括主体、出泥口调节阀、上板、滤网、淤泥脱水腔、螺旋挤压柱、分离水收集槽、集水板、分离水排出口、脱水泥块出口、封闭板、手动驱动装置、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污水出口、抗冲击板、右侧壁、左侧壁、内筒、电机、外筒;其中所述出泥口调节阀包括驱动部、阀杆与阀芯;
其中所述主体上方设有上板,所述上板的右侧设有淤泥进口,所述主体的中部设有滤网,滤网与上板之间设有所述淤泥脱水腔,所述淤泥脱水腔中设有所述螺旋挤压柱,所述滤网的右侧对应所述淤泥进口的位置设有所述抗冲击板;
其中所述螺旋挤压柱为锥形柱状,所述螺旋挤压柱的左侧为大径端、右侧为小径端,所述螺旋挤压柱上设有若干叶片,所述叶片在螺旋挤压柱上等间隔布置,所述叶片的直径从右至左依次增大;
所述主体的右侧设有所述右侧壁,所述右侧壁上设有所述内筒,所述内筒外侧套设有所述外筒,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固定连接,所述外筒右侧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留红,郭洋,王瀚锐,孙文硕,尹来容,毛聪,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