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淤泥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280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8
一种淤泥处理系统,所述淤泥处理系统包括砂石分离模块、药液混合模块、淤泥脱水模块;淤泥依次经过砂石分离模块、药液混合模块、淤泥脱水模块进行处理;其中所述砂石分离模块包括振动筛,振动筛上设有筛网与砂石板,淤泥输送管将淤泥输送到筛网上,泥浆通过筛网的空隙下渗,没通过筛网的砂石经过所述砂石板进入砂石收集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淤泥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管道清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淤泥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淤泥城市管道的常见沉积物,主要分布于城市路面下水道、水库、排污管道等地,包含大量黏土、砂石、有机沉淀物等杂质,淤泥容易附着于管道的内壁,形成淤积层,阻碍下水管道的水体流动,其中含有的有机物质有会在环境的作用下发酵变质、滋生细菌、污染环境。随着我国的城市发展,地下水道的清淤工作也越发重要,快速高效的处理从管道清理出来的淤泥,对城市环境的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将淤泥用泵吸车吸出运走的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淤泥中含有大量水分,运输压力和成本巨大,因为淤泥污染环境,所以对淤泥车的运输密封性也有很高的要求,进一步增加了处理成本。专利号CN201921696381.6提出了一种箱型的淤泥处理结构,通过搅拌、淘洗与生物膜过滤沉淀的方法达到处理淤泥的目的,但是淤泥中含有大量的砂石,如果不分离砂石,会对整个处理机构造成损害,也会影响淤泥处理效率,并且只靠自然沉淀,效率偏低,不适合大量淤泥的处理工作。更具体的,现有技术清淤设备中的不足如下。1、现有技术的清淤设备,通过滤网分离污水,然而高处落下的淤泥会冲击滤网,冲击力会造成不期望的物质穿过滤网,或者冲击力会损坏滤网。2、现有技术的清淤设备,螺旋挤压柱往往是等径结构,然而等径结构没有考虑很多因素例如:介质的通过空间大小、介质的挤压力大小,因此功能单一。3、现有技术的清淤设备,螺旋挤压柱通过电机驱动,然而电机往往需要额外设置垫高板或者支撑架,从而增大了体积、增加了成本。4、现有技术的清淤设备,淤泥挤压后往往直接排出,缺少对淤泥排出量的通断控制与调节,在一些特殊工况例如下游存储室填满时,无法及时通断,要靠人工干预,盯着下游存储室防止太满。而对于淤泥的排出使用常规的阀需要克服技术困难。5、现有技术的清淤设备,存在清洁需求,会额外设置一条独立的清洁通道,然而如果额外附加其它功能如阀功能、手动驱动装置功能,太多功能的叠加会导致成本提高,体积增大。6、现有技术的清淤设备,螺旋挤压柱通过电机驱动,无法实现紧急情况下的人工接管,也许有技术同时存在电机驱动或者手动驱动装置驱动,但这种驱动没有考虑人力手动驱动装置旋转的力臂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同时解决上述多种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淤泥处理系统,所述淤泥处理系统包括砂石分离模块、药液混合模块、淤泥脱水模块;淤泥依次经过砂石分离模块、药液混合模块、淤泥脱水模块进行处理。其中所述砂石分离模块包括振动筛,振动筛上设有筛网与砂石板,淤泥输送管将淤泥输送到筛网上,泥浆通过筛网的空隙下渗,没通过筛网的砂石经过所述砂石板进入砂石收集袋;所述药液混合模块包括漏斗,漏斗中设有药液混合槽,药液混合槽中设有搅拌柱,药液输送管将药液输送入所述漏斗中,药液输送管的末端设有药液喷头,在搅拌柱的旋转作用下,淤泥与药液进行均匀混合,混合后从所述漏斗的底部排出。所述淤泥脱水模块包括主体、出泥口调节阀、上板、滤网、淤泥脱水腔、螺旋挤压柱、分离水收集槽、集水板、分离水排出口、脱水泥块出口、封闭板、手动驱动装置、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污水出口、抗冲击板、右侧壁、左侧壁、内筒、电机、外筒;其中所述出泥口调节阀包括驱动部、阀杆与阀芯。其中所述主体上方设有上板,所述上板的右侧设有淤泥进口,所述主体的中部设有滤网,滤网与上板之间设有所述淤泥脱水腔,所述淤泥脱水腔中设有所述螺旋挤压柱,所述滤网的右侧对应所述淤泥进口的位置设有所述抗冲击板。其中所述螺旋挤压柱为锥形柱状,所述螺旋挤压柱的左侧为大径端、右侧为小径端,所述螺旋挤压柱上设有若干叶片,所述叶片在螺旋挤压柱上等间隔布置,所述叶片的直径从右至左依次增大。所述主体的右侧设有所述右侧壁,所述右侧壁上设有所述内筒,所述内筒外侧套设有所述外筒,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固定连接,所述外筒右侧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螺旋挤压柱转动。所述螺旋挤压柱左端与上方的上板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螺旋挤压柱左端与下方的滤网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螺旋挤压柱左侧设有泥块通道,泥块通道下部设有脱水泥块出口,所述主体左侧设有左侧壁,所述手动驱动装置穿过所述左侧壁与所述螺旋挤压柱连接,所述左侧壁上还设有所述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阀杆连接,驱动部控制阀杆动作、驱动所述阀芯封闭螺旋挤压柱左端与四周的空隙;所述阀芯为环形阀芯;所述环形阀芯的外表面包括斜面;所述出泥口调节阀的上方设有所述封闭板。所述滤网的下方设有所述集水板,集水板包括斜面结构,集水板与滤网之间构成所述分离水收集槽,集水板中设有所述分离水排出口,所述泥块通道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引导板,所述分离水排出口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二引导板,所述第一引导板下端与所述脱水泥块出口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引导板下端与所述污水出口间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叶片数量为五。进一步的,所述阀杆数量为二。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数量为二。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阀杆一一对应。进一步的,所述手动驱动装置为手轮驱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滤网左端设有阀座。进一步的,所述上板左端设有阀座。进一步的,所述脱水泥块出口外接管道。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出口外接管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1点,采用了抗冲击板,在整体滤网结构中,一部分改进成抗冲击板,在正对落料口的位置对应设置有抗冲击板代替滤网,以避免不期望的物质穿过滤网。2、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2点,挤压柱设置成锥形结构,锥形小径端预留足够空间容纳落料,锥形大径端通过大尺寸挤压柱以及大尺寸叶片,产生更好的挤压效果。3、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3点,将电机壳体通过外筒与挤压脱水设备主壳体上的内筒相互夹持连接,从而将电机固定。4、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4点,在挤压柱大径端的出口设置了通断控制阀,阀中的阀芯形状适配出口的间隙,且通断控制阀的控制开启次序控制了排出量的大小。通过环形阀芯克服了技术困难适配了间隙。5、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5点,将控制阀与手动驱动装置以及清洁通道集成在一个空间中,极大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6、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6点,手动驱动装置驱动端对应挤压柱大径端,电机驱动端对应挤压柱小径端,避免了手动驱动时过长的力臂造成人力无法驱动。注:上述设计不分先后,每一条都使得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区别和显著的进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淤泥净化处理系统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淤泥砂石分离模块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淤泥药液混合模块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挤压脱水设备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砂石板2、筛网3、淤泥输送管4、药液喷头5、搅拌柱6、药液输送管7、药液混合槽8、出泥口调节阀9、上板10、淤泥脱水腔11、螺旋挤压柱12、分离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处理系统包括所述砂石分离模块、所述药液混合模块、淤泥脱水模块;淤泥依次经过砂石分离模块、药液混合模块、淤泥脱水模块进行处理;/n其中所述砂石分离模块包括振动筛,振动筛上设有筛网与砂石板,淤泥输送管将淤泥输送到筛网上,泥浆通过筛网的空隙下渗,没通过筛网的砂石经过所述砂石板进入砂石收集袋;/n所述药液混合模块包括漏斗,漏斗中设有药液混合槽,药液混合槽中设有搅拌柱,药液输送管将药液输送入所述漏斗中,药液输送管的末端设有药液喷头,在搅拌柱的旋转作用下,淤泥与药液进行均匀混合,混合后从所述漏斗的底部排出;/n所述淤泥脱水模块包括主体、出泥口调节阀、上板、滤网、淤泥脱水腔、螺旋挤压柱、分离水收集槽、集水板、分离水排出口、脱水泥块出口、封闭板、手动驱动装置、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污水出口、抗冲击板、右侧壁、左侧壁、内筒、电机、外筒;其中所述出泥口调节阀包括驱动部、阀杆与阀芯;/n其中所述主体上方设有上板,所述上板的右侧设有淤泥进口,所述主体的中部设有滤网,滤网与上板之间设有所述淤泥脱水腔,所述淤泥脱水腔中设有所述螺旋挤压柱,所述滤网的右侧对应所述淤泥进口的位置设有所述抗冲击板;/n其中所述螺旋挤压柱为锥形柱状,所述螺旋挤压柱的左侧为大径端、右侧为小径端,所述螺旋挤压柱上设有若干叶片,所述叶片在螺旋挤压柱上等间隔布置,所述叶片的直径从右至左依次增大;/n所述主体的右侧设有所述右侧壁,所述右侧壁上设有所述内筒,所述内筒外侧套设有所述外筒,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固定连接,所述外筒右侧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螺旋挤压柱转动;/n所述螺旋挤压柱左端与上方的上板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螺旋挤压柱左端与下方的滤网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螺旋挤压柱左侧设有泥块通道,泥块通道下部设有脱水泥块出口,所述主体左侧设有左侧壁,所述手动驱动装置穿过所述左侧壁与所述螺旋挤压柱连接,所述左侧壁上还设有所述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阀杆连接,驱动部控制阀杆动作、驱动所述阀芯封闭螺旋挤压柱左端与四周的空隙;所述阀芯为环形阀芯;所述环形阀芯的外表面包括斜面;所述出泥口调节阀的上方设有所述封闭板;/n所述滤网的下方设有所述集水板,集水板包括斜面结构,集水板与滤网之间构成所述分离水收集槽,集水板中设有所述分离水排出口,所述泥块通道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引导板,所述分离水排出口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二引导板,所述第一引导板下端与所述脱水泥块出口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引导板下端与所述污水出口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处理系统包括所述砂石分离模块、所述药液混合模块、淤泥脱水模块;淤泥依次经过砂石分离模块、药液混合模块、淤泥脱水模块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砂石分离模块包括振动筛,振动筛上设有筛网与砂石板,淤泥输送管将淤泥输送到筛网上,泥浆通过筛网的空隙下渗,没通过筛网的砂石经过所述砂石板进入砂石收集袋;
所述药液混合模块包括漏斗,漏斗中设有药液混合槽,药液混合槽中设有搅拌柱,药液输送管将药液输送入所述漏斗中,药液输送管的末端设有药液喷头,在搅拌柱的旋转作用下,淤泥与药液进行均匀混合,混合后从所述漏斗的底部排出;
所述淤泥脱水模块包括主体、出泥口调节阀、上板、滤网、淤泥脱水腔、螺旋挤压柱、分离水收集槽、集水板、分离水排出口、脱水泥块出口、封闭板、手动驱动装置、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污水出口、抗冲击板、右侧壁、左侧壁、内筒、电机、外筒;其中所述出泥口调节阀包括驱动部、阀杆与阀芯;
其中所述主体上方设有上板,所述上板的右侧设有淤泥进口,所述主体的中部设有滤网,滤网与上板之间设有所述淤泥脱水腔,所述淤泥脱水腔中设有所述螺旋挤压柱,所述滤网的右侧对应所述淤泥进口的位置设有所述抗冲击板;
其中所述螺旋挤压柱为锥形柱状,所述螺旋挤压柱的左侧为大径端、右侧为小径端,所述螺旋挤压柱上设有若干叶片,所述叶片在螺旋挤压柱上等间隔布置,所述叶片的直径从右至左依次增大;
所述主体的右侧设有所述右侧壁,所述右侧壁上设有所述内筒,所述内筒外侧套设有所述外筒,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固定连接,所述外筒右侧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螺旋挤压柱转动;
所述螺旋挤压柱左端与上方的上板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螺旋挤压柱左端与下方的滤网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螺旋挤压柱左侧设有泥块通道,泥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之睿毛聪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