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鸿贵专利>正文

减震车架及电动独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117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减震车架,包括轮架、支撑杆、弹性件以及多个连杆。当车体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驶时,车轮处于震动状态,由于弹性件设置在连杆机构中除轮架和支撑杆之间以外的任意两部件之间,进而将弹性件以及用于设置安装弹性件的部件转移到轮架和支撑杆之间的空间区域之外,缩小了轮架/支撑杆结构尺寸,进而缩小了轮架和支撑杆之间的结构占用空间,可以为车体上其它部件或功能提供使用/扩展空间,进而使得车体整体结构更加简洁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车架及电动独轮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震车架及电动独轮车。
技术介绍
车架用于承载车体的重量,在现有的车架中,车轮通过车架和支撑杆与车体组装连接,为了起到减震的效果,往往会在车架和支撑杆之间设置减震器,由于车架和支撑杆之间需要设置安装空间用于安装减震器以及用于连接减震器的部件,这往往增大了车体宽度尺寸,这就使得现有的车架不符合对空间结构紧凑要求的车体(例如轻便型电动自行车、电动独轮车就存在车体宽度尺寸轻薄的要求);可见由于现有车架和支撑杆之间需要设置安装空间用于安装减震器以及用于连接减震器的部件,增大了车体宽度尺寸,导致限制了车体上其它部件或功能的使用/扩展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震车架,其包括:轮架、支撑杆、弹性件以及多个连杆;支撑杆滑动地设置在轮架上;至少设有一个连杆与支撑杆枢转连接;至少设有一个连杆与轮架枢转连接;轮架、支撑杆以及多个连杆共同构成连杆机构,在连杆机构中,轮架设置为固定构件,支撑杆设置为主动件,多个连杆均设置为从动件;弹性件设置在连杆机构中除轮架和支撑杆之间以外的任意两部件之间;且连杆机构的自由度等于1。在制造组装时,将车体的车轮安装在本减震车架的轮架上,将车体的承重部安装在本减震车架的支撑杆上;当车体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驶时,车轮处于震动状态,并将该震动状态传导给轮架,由于支撑杆是滑动地设置在轮架上,那么此时支撑杆与轮架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即可以理解为轮架是相对固定不动的,支撑杆在轮架上伸出或者收缩),由于轮架、支撑杆以及多个连杆共同构成自由度等于1的连杆机构,在本连杆机构中,轮架设置为固定构件,支撑杆设置为主动件,多个连杆均设置为从动件;由于该连杆机构的自由度为1,那么当支撑杆在轮架上沿滑动方向上平动时,那么本连杆机构中的多个连杆均只能在自由度为1的空间内由初始位置产生动作(例如平动或者平面转动),同时由于弹性件设置在连杆机构中除轮架和支撑杆之间以外的任意两部件之间(例如弹性件设置在连杆与连杆之间/连杆与轮架之间/连杆与支撑杆之间),那么弹性件会由初始状态产生弹性形变,吸收冲击震动,减小车体的震动幅度,并产生恢复初始状态的蓄力,当车体离开不平整的路面后,该蓄力驱动整个连杆机构恢复到原状态,即使得支撑杆与轮架恢复初始相对位置;此外,由于弹性件设置在连杆机构中除轮架和支撑杆之间以外的任意两部件之间(即弹性件不设置在轮架和支撑杆之间),进而将弹性件以及用于设置安装弹性件的部件转移到轮架和支撑杆之间的空间区域之外,缩小了轮架/支撑杆结构尺寸,进而缩小了轮架和支撑杆之间的结构占用空间,可以为车体上其它部件或功能提供使用/扩展空间,进而使得车体整体结构更加简洁紧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设置在任意两个连杆之间。这样,通过将弹性件的设置位置进一步限定在任意两个连杆之间(即弹性件没有与轮架和支撑杆其中任一个连接),进一步地将弹性件以及用于设置安装弹性件的部件转移到轮架和支撑杆之外部件上,从而进一步地缩小了轮架和支撑杆的结构占用空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支撑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轮架依次枢转连接设置;弹性件设置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这样,由于支撑杆是沿滑动方向滑动设置在轮架上的,支撑杆与轮架之间为低副约束,由于枢转连接方式也是低副约束,那么本连杆机构中,具体有3个活动构件,4个低副约束,0个高副约束,那么本连杆机构的自由度=3*3-2*4-0=1,即实现了将轮架、支撑杆以及多个连杆组成自由度=1的连杆机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杆的具体数量,以及连杆之间、连杆与支撑杆/轮架之间的配合方式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宜性调整,即只要是能够组成自由度=1的连杆机构即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轮架上设有车轮安装部;第二连杆枢转连接在轮架上远离车轮安装部的位置上。这样,通过将第二连杆枢转连接在轮架上远离车轮安装部的位置上,可以为安装有本减震车架的车体上车轮附近的空间提供更宽的使用/扩展空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杆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相对于第一段朝远离车轮安装部的方向弯折、延伸,第二段枢转连接在轮架上远离车轮安装部的位置上;弹性件与第一连杆的连接处为第一点,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连接处为第二点,第二点朝远离第一点的方向偏移,弹性件与第二连杆的连接处设置在第二点上。这样,通过将第二连杆限定为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相对于第一段朝远离车轮安装部的方向弯折、延伸,第二段枢转连接在轮架上远离车轮安装部的位置上,实现了将第二连杆枢转连接在轮架上远离车轮安装部的位置上;同时,由于弹性件与第一连杆的连接处为第一点,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连接处为第二点,弹性件与第二连杆的连接处设置在第二点,通过将第二点朝远离第一点的方向偏移,增大了第一点与第二点之间的间距,即可以使得第一点与第二点之间可以连接弹性变形幅度更大的弹性件,从而增大了本减震车架的减震冲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承载部件,承载部件设置在支撑杆上。这样,通过将承载部件设置在支撑杆上,支撑杆起到负载承重的功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承载部件为站立踏板;轮架上设有贯通套筒,支撑杆套设在贯通套筒内;连杆枢转连接设置在支撑杆的一端上,站立踏板设置在支撑杆的另一端上。这样,通过将承载部件设为便于使用者站立的站立踏板(例如在站立式平衡巡逻车、电动自行车、独轮车等使用场景中),为使用者提供了站立空间;此外还通过在轮架上设有两端相互贯通套筒,将支撑杆套设在贯通套筒内,连杆和站立踏板分别设置在支撑杆的两端上,使得连杆远离站立踏板设置,避免了在减震缓冲时连杆转动刮蹭到使用者的腿部,提高了本减震车架的安全性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两套连杆机构,两套连杆机构相对设置,在两套连杆机构之间设置有车轮安装空间。这样,通过将两套连杆机构相对设置,组装时可将车轮安装在两套连杆机构之间的车轮安装空间,这样使得本减震车架的重心与车轮在重力方向上重合,使得安装有本减震车架的车体行驶更加稳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套连杆机构关于车轮安装空间对称设置;还包括中间枢转件;两套连杆机构中的第一连杆均通过中间枢转件枢转设置在支撑杆上。这样,通过将两套连杆机构关于车轮安装空间对称设置,并且两套连杆机构中的第一连杆共同连接在转轴枢转设置在支撑杆上的中间枢转件上,使得在缓冲减震工作时,两套连杆机构同步一致运动,进一步地增强了本减震车架的稳定性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包括伸缩杆、弹簧以及缸筒,伸缩杆套设在缸筒内,弹簧设置在伸缩杆和缸筒之间;还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伸缩杆通过第一转轴分别与两套连杆机构中的第一连杆枢转连接;缸筒通过第二转轴分别与两套连杆机构中的第二连杆枢转连接。这样,当本减震车架进行减震缓冲工作时,支撑杆驱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靠拢转动,弹性件被压缩,伸缩杆被压缩入缸筒内,并压缩弹簧,弹簧吸收了冲击载荷,起到了减震的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两个站立踏板,两套连杆机构中的支撑杆上均设有站立踏板,且两个站立踏板关于车轮安装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架、支撑杆、弹性件以及多个连杆;/n所述支撑杆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轮架上;/n至少设有一个所述连杆与所述支撑杆枢转连接;/n至少设有一个所述连杆与所述轮架枢转连接;/n所述轮架、所述支撑杆以及所述多个连杆共同构成连杆机构,在所述连杆机构中,所述轮架设置为固定构件,所述支撑杆设置为主动件,所述多个连杆均设置为从动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连杆机构中除所述轮架和所述支撑杆之间以外的任意两部件之间;/n且所述连杆机构的自由度等于1。/n

【技术特征摘要】
1.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架、支撑杆、弹性件以及多个连杆;
所述支撑杆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轮架上;
至少设有一个所述连杆与所述支撑杆枢转连接;
至少设有一个所述连杆与所述轮架枢转连接;
所述轮架、所述支撑杆以及所述多个连杆共同构成连杆机构,在所述连杆机构中,所述轮架设置为固定构件,所述支撑杆设置为主动件,所述多个连杆均设置为从动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连杆机构中除所述轮架和所述支撑杆之间以外的任意两部件之间;
且所述连杆机构的自由度等于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设置在任意两个所述连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轮架依次枢转连接设置;
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上设有车轮安装部;
所述第二连杆枢转连接在所述轮架上远离所述车轮安装部的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相对于所述第一段朝远离所述车轮安装部的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二段枢转连接在所述轮架上远离所述车轮安装部的位置上;
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连杆的连接处为第一点,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为第二点,所述第二点朝远离所述第一点的方向偏移,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接处设置在所述第二点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部件,所述承载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件为站立踏板;
所述轮架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鸿贵
申请(专利权)人:林鸿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