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定位夹持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10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气元件加工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件定位夹持工装。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能够提供一种便捷地,且得到高精度、高效率钻孔的定位工装的技术问题。具体包括:支撑体构造出支撑空间,工件被置于支撑空间内时,工件的外周部分与支撑体接触;压紧机构用以将工件压紧在支撑体上;钻模机构可向压紧机构翻转,并由压紧机构支撑钻模机构;钻模机构被压紧机构支撑时,可形成一钻模通道,以使钻孔头可通过钻模通道到达工件的外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便捷,有效降低了钻孔振动造成的精度偏差,工作效率高,使用情形和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件定位夹持工装
本技术涉及电气元件加工装备
,特别涉及一种工件定位夹持工装。
技术介绍
电气元件在实际加工配置时,由于工程设计实施中不可控因素,对于一些需要预留的安装位置没有考虑在装配工作情况之内,因此经常根据具体电气施工方安装技术人员实地改造,完善安装装配位置,以使电气系统线路清晰,美观易维修。现有技术中,上述改造过程中电气部件、配管等多数部件具有圆柱形的外形,经常需要打孔,配空,而圆孔质量差,位置定位不精确,应用在电气安装时,不仅不美观,还易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能够提供一种便捷地,且得到高精度、高效率钻孔的定位工装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工件定位夹持工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工件定位夹持工装,用以在呈管状的工件上加工预制孔,包括:支撑体,其构造出支撑空间,所述工件被置于所述支撑空间内时,所述工件的外周部分与所述支撑体接触;压紧机构,其用以将所述工件压紧在所述支撑体上;钻模机构,其可向所述压紧机构翻转,并由所述压紧机构支撑所述钻模机构;其中,所述钻模机构被所述压紧机构支撑时,可形成一钻模通道,以使钻孔头可通过所述钻模通道到达所述工件的外周。具体地,还包括有工作台,所述支撑体、压紧机构、钻模机构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具体地,所述支撑体由多个V型支撑块依次排列并由销钉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空间包括呈弧形的第一空间和呈长方形的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具体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紧部,其沿所述工作台的横向方向布置,且其第一端位于所述支撑体的上方;第一固定杆,其与所述工作台垂直,且其第二端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第二端可穿过所述压紧部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固定杆穿过所述压紧部的第一端的部分构造出光滑段;所述光滑段的两端构造出外螺纹。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杆的第一端可螺接两组固定螺母,两组所述固定螺母对应设置在所述光滑段的两端构造出的外螺纹上,以使所述压紧部可锁紧在所述第一固定杆上。具体地,还包括有开设在所述压紧部上、且沿压紧部长度方向开设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设有夹紧部件,所述夹紧部件能够被拉伸并被锁紧在所述压紧部上。具体地,所述夹紧部件包括:第二固定杆,其垂直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且其布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支撑体之间;拉伸弹簧,其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杆的第一端;锁紧杆,其第二端与所述拉伸弹簧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长度;其中,所述锁紧杆可穿过所述活动槽,且所述锁紧杆穿出所述活动槽的一端能够螺接一锁紧螺母。具体地,所述压紧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有心轴件,所述心轴件被构造呈向所述压紧部的一侧延伸,所述心轴件开设有轴心孔。具体地,所述钻模机构包括:支撑板,其第二端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钻模板,其与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铰接,以使所述钻模板可翻转;钻套部,所述钻模板的一面设置有钻套部,该钻套部具有钻孔;所述钻模板能够翻转至所述心轴件的上方,由该心轴件支撑所述钻模板,以使得所述钻孔和所述轴心孔在同一轴线上。具体地,所述心轴件上端为第一端面,所述钻模板由心轴件支撑时,所述钻模板与所述心轴件的端面为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平行。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方案提出的工装,可对于圆柱形工件具有良好的定位作用,设置钻模机构配合压紧、支撑,使得工件被定位更稳定,即使高马力的钻具产生振动,在支撑体、压紧机构以及钻模机构的配合作用下,能够使工件更稳定;无疑,该工装更适宜在项目施工现场使用,避免因临时加工的失误,导致一些关键工件耗材被浪费。第二,圆柱形的工件在呈长方形的第二空间上实现线接触,有利于稳定工件。心轴件不仅可以承载钻模板的重量如加工的工件的直径较小,可使用使用第一固定杆调整距离,使得压紧部与工件的距离可调整,同时需要在心轴件上方加装带孔的垫片,可实现钻模板与心轴件的端面的平行,提供更加适宜的加工环境,提高加工时的精度。综上所述,本技术使用便捷,有效降低了钻孔振动造成的精度偏差,工作效率高,使用情形和范围更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压紧部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空间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心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支撑体10、支撑空间101、压紧机构20、钻模机构30、工作台40、第一空间111、第二空间112;压紧部210、第一固定杆211、固定螺母1002、光滑段1001;活动槽201、夹紧部件50、第二固定杆221、拉伸弹簧222、锁紧杆223、心轴件230;支撑板310、钻模板311、钻套部312、钻孔314;钻模通道301、轴心孔2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为了便于描述,以当前视图中“左侧”为“第一端”,“右侧”为“第二端”,“上侧”为“第一端”,“下侧”为“第二端”,如此描述的目的在于清楚的表达该技术方案,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不当限定。本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能够提供一种便捷地,且得到高精度、高效率钻孔的定位工装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工件定位夹持工装。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工件定位夹持工装,用以在呈管状的工件上加工预制孔,呈管状的工件一般为电气施工配管或者其他需要安装的圆柱形器件,该工装包括:支撑体10,支撑体10构造出支撑空间101,工件被置于支撑空间内时,工件的外周部分与支撑体10接触;压紧机构20,压紧机构20用以将工件压紧在支撑体10上;钻模机构30,钻模机构30可向压紧机构20翻转,并由压紧机构20支撑钻模机构30;其中,钻模机构30被压紧机构20支撑时,可形成一钻模通道301,以使钻孔头可通过钻模通道到达工件的外周。通过上述设置,可对于圆柱形工件具有良好的定位作用,设置钻模机构30配合压紧、支撑,使得工件被定位更稳定,即使高马力的钻具产生振动,在支撑体10、压紧机构20以及钻模机构30的配合作用下,能够使工件更稳定;无疑,该工装更适宜在项目施工现场使用,避免因临时加工的失误,导致一些关键工件耗材被浪费。请参阅图1-4所示,还包括有工作台40,支撑体10、压紧机构20、钻模机构30安装在工作台4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定位夹持工装,用以在呈管状的工件上加工预制孔,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体(10),其构造出支撑空间(101),所述工件被置于所述支撑空间(101)内时,所述工件的外周部分与所述支撑体(10)接触;/n压紧机构(20),其用以将所述工件压紧在所述支撑体(10)上;/n钻模机构(30),其可向所述压紧机构(20)翻转,并由所述压紧机构(20)支撑所述钻模机构(30);/n其中,所述钻模机构(30)被所述压紧机构(20)支撑时,可形成一钻模通道(301),以使钻孔头可通过所述钻模通道到达所述工件的外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定位夹持工装,用以在呈管状的工件上加工预制孔,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体(10),其构造出支撑空间(101),所述工件被置于所述支撑空间(101)内时,所述工件的外周部分与所述支撑体(10)接触;
压紧机构(20),其用以将所述工件压紧在所述支撑体(10)上;
钻模机构(30),其可向所述压紧机构(20)翻转,并由所述压紧机构(20)支撑所述钻模机构(30);
其中,所述钻模机构(30)被所述压紧机构(20)支撑时,可形成一钻模通道(301),以使钻孔头可通过所述钻模通道到达所述工件的外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定位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工作台(40),所述支撑体(10)、压紧机构(20)、钻模机构(30)安装在所述工作台(40)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定位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0)由多个V型支撑块依次排列并由销钉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空间(101)包括呈弧形的第一空间(111)和呈长方形的第二空间(112),所述第一空间(111)与所述第二空间(112)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定位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20)包括:
压紧部(210),其沿所述工作台(40)的横向方向布置,且其第一端位于所述支撑体(10)的上方;
第一固定杆(211),其与所述工作台(40)垂直,且其第二端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杆(211)第二端可穿过所述压紧部(210)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固定杆(211)穿过所述压紧部(210)的第一端的部分构造出光滑段(1001);
所述光滑段(1001)的两端构造出外螺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件定位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211)的第一端可螺接两组固定螺母(1002),两组所述固定螺母(1002)对应设置在所述光滑段(1001)的两端构造出的外螺纹上,以使所述压紧部(210)可锁紧在所述第一固定杆(211)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件定位夹持工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月梅苗军苗榕容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中祥电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