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棱角圆弧化门框防撞封边条安装前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180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封边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棱角圆弧化门框防撞封边条安装前处理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棱角圆弧化门框防撞封边条安装前处理装置。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棱角圆弧化门框防撞封边条安装前处理装置,包括有车板、表面打磨处理系统、棱角圆弧化系统、喷洗系统和第一电动升降台等;车轮上方与车板进行螺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要粘贴封边条的门框顶部的自动化处理,将对门框顶部棱角处进行打磨,同时能够防止凸起程度低的区域受凸起程度高区域的影响,导致凸起程度低的区域被过度打磨,并将门框顶部的直角棱角打磨成圆弧状,并将打磨后的灰尘和水泥渣进行清洗并进行烘干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棱角圆弧化门框防撞封边条安装前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封边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棱角圆弧化门框防撞封边条安装前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家具封边条是对家具板材的断面进行保护、装饰、美化的材料,它可以使一件家具显现木纹清晰、色彩缤纷的整体效果。目前,现有技术中部分墙体为了防止工作人员碰撞受伤,常常在棱角处贴上防撞封边条,现有技术中大厂房内只会进行最低限度的保护装修,例如门框顶部贴上防撞封条,但安装封条前需要对安装平面进行平整化处理,清除表面的混凝土凸块,一般是采取人工打磨处理,人工效率低下,在遇到一些需要保留特定角度的部位时需要预先测量保留角度,测量过程十分复杂,而且待处理表面会同时存在凸起程度不同的凸块,当平直的打磨板进行贴紧打磨处理时,受凸起程度不同的凸块影响,实际上打磨板并非是以平行于预想的平整平面的状态进行打磨,这就会导致凸起程度低的区域被打磨成预想平度时凸起程度高的区域还在进行打磨,导致门框处墙体厚度不一,最终导致凸起程度低的位置过度打磨。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棱角圆弧化门框防撞封边条安装前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部分墙体为了防止工作人员碰撞受伤,常常在棱角处贴上防撞封边条,现有技术中大厂房内只会进行最低限度的保护装修,例如门框顶部贴上防撞封条,但安装封条前需要对安装平面进行平整化处理,清除表面的混凝土凸块,一般是采取人工打磨处理,人工效率低下,在遇到一些需要保留特定角度的部位时需要预先测量保留角度,测量过程十分复杂,而且待处理表面会同时存在凸起程度不同的凸块,当平直的打磨板进行贴紧打磨处理时,受凸起程度不同的凸块影响,实际上打磨板并非是以平行于预想的平整平面的状态进行打磨,这就会导致凸起程度低的区域被打磨成预想平度时凸起程度高的区域还在进行打磨,导致门框处墙体厚度不一,最终导致凸起程度低的位置过度打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棱角圆弧化门框防撞封边条安装前处理装置。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棱角圆弧化门框防撞封边条安装前处理装置,包括有:车板;车轮,车轮上方与车板进行螺栓连接;推动手杆架,推动手杆架下方与车板进行焊接;运行控制屏,运行控制屏与推动手杆架相连接;表面打磨处理系统;棱角圆弧化系统,棱角圆弧化系统与表面打磨处理系统相连接;喷洗系统,喷洗系统与表面打磨处理系统相连接,喷洗系统与棱角圆弧化系统相连接;第一电动升降台,第一电动升降台下方与车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动升降台上方与棱角圆弧化系统相连接;第二电动升降台,第二电动升降台下方与车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升降台上方与表面打磨处理系统相连接;蓄水箱,蓄水箱下方与车板进行螺栓连接;风泵,风泵下方与车板进行螺栓连接。更为优选的是,表面打磨处理系统包括有:第一衔接板,第一衔接板与棱角圆弧化系统相连接;第一动力电机,第一动力电机下方与第一衔接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转轴杆,第一转轴杆与第一动力电机输出轴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轴心与第一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轴心与第一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一长齿轮,第一长齿轮轴心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长齿轮与棱角圆弧化系统相连接;第一轴承架,第一轴承架与第一长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集合台板,第一集合台板与第一衔接板进行焊接,第一集合台板上方与第一轴承架进行焊接,第一集合台板下方与第二电动升降台进行螺栓连接;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轴心与第一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与喷洗系统相连接;第三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转轴杆,第二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轴承架,第二轴承架与第二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承架下方与第一集合台板进行焊接;第一凸轮,第一凸轮轴心与第二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一集合架板,第一集合架板与第一凸轮进行传动连接;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与第一集合架板相连接;第二衔接板,第二衔接板与复位弹簧相连接,第二衔接板下方与第一集合台板进行焊接;第一滑动板,第一滑动板上方与第一集合架板进行焊接;第一限位滑轨,第一限位滑轨与第一滑动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滑轨下方与第一集合台板相连接;第一滑动座,第一滑动座与第一集合架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滑动座相连接;第二滑动座,第二滑动座与第一集合架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二滑动座相连接;第一连轴滑动块,第一连轴滑动块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打磨板,打磨板与第一连轴滑动块进行滑动连接,打磨板与第一集合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轴滑动块,第二连轴滑动块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轴滑动块与打磨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动力电机,第二动力电机与第二衔接板进行螺栓连接;第四传动轮,第四传动轮轴心与第二动力电机输出轴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与第五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丝杆下方与第一集合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板,第一轴承板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板与第一集合架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限位滑柱,第一限位滑柱与第一轴承板进行焊接,第一限位滑柱下方与第一集合架板进行焊接;第一内螺纹滑动块,第一内螺纹滑动块内侧与第一限位滑柱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内螺纹滑动块内侧与第一丝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与第一内螺纹滑动块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控制顶球,第一控制顶球与第三电动推杆相连接;第六传动轮,第六传动轮轴心与第一丝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丝杆,第二丝杆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丝杆下方与第一集合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承板,第二轴承板与第二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承板与第一集合架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内螺纹滑动块,第二内螺纹滑动块内侧与第二丝杆进行传动连接;第四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与第二内螺纹滑动块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控制顶球,第二控制顶球与第四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二限位滑柱,第二限位滑柱外表面与第二内螺纹滑动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限位滑柱上方与第二轴承板进行焊接,第二限位滑柱下方与第一集合架板进行焊接。更为优选的是,棱角圆弧化系统包括有:第二集合架板,第二集合架板下方与第一电动升降台进行螺栓连接,第二集合架板与第一衔接板进行焊接,第二集合架板上方与喷洗系统相连接;第三集合架板,第三集合架板下方与第二集合架板进行焊接;弧形条框,弧形条框下方与第三集合架板进行焊接;滑动轴承套筒,滑动轴承套筒外表面与弧形条框进行滑动连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棱角圆弧化门框防撞封边条安装前处理装置,包括有:/n车板(1);/n车轮(2),车轮(2)上方与车板(1)进行螺栓连接;/n推动手杆架(3),推动手杆架(3)下方与车板(1)进行焊接;/n其特征是,还包括有:/n运行控制屏(4),运行控制屏(4)与推动手杆架(3)相连接;/n表面打磨处理系统(5);/n棱角圆弧化系统(6),棱角圆弧化系统(6)与表面打磨处理系统(5)相连接;/n喷洗系统(7),喷洗系统(7)与表面打磨处理系统(5)相连接,喷洗系统(7)与棱角圆弧化系统(6)相连接;/n第一电动升降台(8),第一电动升降台(8)下方与车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动升降台(8)上方与棱角圆弧化系统(6)相连接;/n第二电动升降台(9),第二电动升降台(9)下方与车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升降台(9)上方与表面打磨处理系统(5)相连接;/n蓄水箱(10),蓄水箱(10)下方与车板(1)进行螺栓连接;/n风泵(11),风泵(11)下方与车板(1)进行螺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棱角圆弧化门框防撞封边条安装前处理装置,包括有:
车板(1);
车轮(2),车轮(2)上方与车板(1)进行螺栓连接;
推动手杆架(3),推动手杆架(3)下方与车板(1)进行焊接;
其特征是,还包括有:
运行控制屏(4),运行控制屏(4)与推动手杆架(3)相连接;
表面打磨处理系统(5);
棱角圆弧化系统(6),棱角圆弧化系统(6)与表面打磨处理系统(5)相连接;
喷洗系统(7),喷洗系统(7)与表面打磨处理系统(5)相连接,喷洗系统(7)与棱角圆弧化系统(6)相连接;
第一电动升降台(8),第一电动升降台(8)下方与车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动升降台(8)上方与棱角圆弧化系统(6)相连接;
第二电动升降台(9),第二电动升降台(9)下方与车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升降台(9)上方与表面打磨处理系统(5)相连接;
蓄水箱(10),蓄水箱(10)下方与车板(1)进行螺栓连接;
风泵(11),风泵(11)下方与车板(1)进行螺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棱角圆弧化门框防撞封边条安装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表面打磨处理系统(5)包括有:
第一衔接板(501),第一衔接板(501)与棱角圆弧化系统(6)相连接;
第一动力电机(502),第一动力电机(502)下方与第一衔接板(501)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转轴杆(503),第一转轴杆(503)与第一动力电机(502)输出轴进行固接;
第一锥齿轮(504),第一锥齿轮(504)轴心与第一转轴杆(503)进行固接;
第一传动轮(505),第一传动轮(505)轴心与第一转轴杆(503)进行固接;
第二锥齿轮(506),第二锥齿轮(506)与第一锥齿轮(504)进行啮合;
第一长齿轮(507),第一长齿轮(507)轴心与第二锥齿轮(506)进行固接,第一长齿轮(507)与棱角圆弧化系统(6)相连接;
第一轴承架(508),第一轴承架(508)与第一长齿轮(507)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集合台板(509),第一集合台板(509)与第一衔接板(501)进行焊接,第一集合台板(509)上方与第一轴承架(508)进行焊接,第一集合台板(509)下方与第二电动升降台(9)进行螺栓连接;
第二传动轮(5010),第二传动轮(5010)轴心与第一转轴杆(503)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5010)与喷洗系统(7)相连接;
第三传动轮(5011),第三传动轮(501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505)进行传动连接;
第二转轴杆(5012),第二转轴杆(5012)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5011)进行固接;
第二轴承架(5013),第二轴承架(5013)与第二转轴杆(5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承架(5013)下方与第一集合台板(509)进行焊接;
第一凸轮(5014),第一凸轮(5014)轴心与第二转轴杆(5012)进行固接;
第一集合架板(5015),第一集合架板(5015)与第一凸轮(5014)进行传动连接;
复位弹簧(5016),复位弹簧(5016)与第一集合架板(5015)相连接;
第二衔接板(5017),第二衔接板(5017)与复位弹簧(5016)相连接,第二衔接板(5017)下方与第一集合台板(509)进行焊接;
第一滑动板(5018),第一滑动板(5018)上方与第一集合架板(5015)进行焊接;
第一限位滑轨(5019),第一限位滑轨(5019)与第一滑动板(5018)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滑轨(5019)下方与第一集合台板(509)相连接;
第一滑动座(5020),第一滑动座(5020)与第一集合架板(5015)进行滑动连接;
第一电动推杆(5021),第一电动推杆(5021)与第一滑动座(5020)相连接;
第二滑动座(5022),第二滑动座(5022)与第一集合架板(5015)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电动推杆(5023),第二电动推杆(5023)与第二滑动座(5022)相连接;
第一连轴滑动块(5024),第一连轴滑动块(5024)与第一电动推杆(5021)进行转动连接;
打磨板(5025),打磨板(5025)与第一连轴滑动块(5024)进行滑动连接,打磨板(5025)与第一集合架板(5015)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连轴滑动块(5026),第二连轴滑动块(5026)与第二电动推杆(502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轴滑动块(5026)与打磨板(5025)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动力电机(5027),第二动力电机(5027)与第二衔接板(5017)进行螺栓连接;
第四传动轮(5028),第四传动轮(5028)轴心与第二动力电机(5027)输出轴进行固接;
第五传动轮(5029),第五传动轮(502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5028)进行传动连接;
第一丝杆(5030),第一丝杆(5030)与第五传动轮(5029)进行固接,第一丝杆(5030)下方与第一集合架板(5015)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轴承板(5031),第一轴承板(5031)与第一丝杆(503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板(5031)与第一集合架板(5015)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限位滑柱(5032),第一限位滑柱(5032)与第一轴承板(5031)进行焊接,第一限位滑柱(5032)下方与第一集合架板(5015)进行焊接;
第一内螺纹滑动块(5033),第一内螺纹滑动块(5033)内侧与第一限位滑柱(5032)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内螺纹滑动块(5033)内侧与第一丝杆(5030)进行传动连接;
第三电动推杆(5034),第三电动推杆(5034)与第一内螺纹滑动块(5033)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控制顶球(5035),第一控制顶球(5035)与第三电动推杆(5034)相连接;
第六传动轮(5036),第六传动轮(5036)轴心与第一丝杆(5030)进行固接;
第七传动轮(5037),第七传动轮(5037)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5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美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