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轮轴承压配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滑轮轴承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滑轮轴承压配工艺。
技术介绍
滑轮作为起重设备的主要承载体,通常认为钢丝绳与滑轮是一同转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钢丝绳运作时与滑轮之间有微量相对运动,若滑轮内轴承安装精度不高,会增加滑轮转动阻力,加剧滑轮和钢丝绳的磨损,因此,滑轮轴承的正确安装是延长滑轮和钢丝绳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轴承与滑轮的安装间隙一般为0.014-0.079mm,常用的安装方式采用的是铜锤敲击将轴承装配至滑轮中,由于存在形位公差,轴承容易出现咬死和轴孔拉毛现象,且这种装配的方法安装时间长,消耗工人大量体力和精力;或采用温差装配,即利用材料热胀冷缩的特性进行装配,该装配所需加热成本和冷凝剂成本大;压装机装配是目前主流装配方法,它受环境影响小,和锤击法相比对零件影响小,效率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滑轮轴承压配工艺来解决轴承在滑轮上装配效率低,费时费力的问题,保证滑轮的输送稳定性好,以及滑轮在进行装配时,定位精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轮轴承压配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如下:/nS1:滑轮吊装:通过车间内的吊装结构,将待装配的滑轮水平吊装至工作台的第一轴承压配准备区的支撑板上,且支撑板上设置在工作台的托辊上通过托辊进行支撑输送,且支撑板上设置限位孔与支撑限位模块配合进行支撑板的定位;/nS2:支撑板的驱动:将设置在托辊两侧的支撑限位模块通过驱动电机与传动丝杆配合驱动支撑限位模块沿着托辊的铺设方向移动,带动与支撑限位模块相连的支撑板一起移动至第一轴承装配区;/nS3:第一轴承的压装:支撑板上放置的滑轮在驱动电机与传动丝杆配合下输送至第一轴承装配区,并通过驱动电机与传动丝杆配合调整至准确位置;将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轮轴承压配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如下:
S1:滑轮吊装:通过车间内的吊装结构,将待装配的滑轮水平吊装至工作台的第一轴承压配准备区的支撑板上,且支撑板上设置在工作台的托辊上通过托辊进行支撑输送,且支撑板上设置限位孔与支撑限位模块配合进行支撑板的定位;
S2:支撑板的驱动:将设置在托辊两侧的支撑限位模块通过驱动电机与传动丝杆配合驱动支撑限位模块沿着托辊的铺设方向移动,带动与支撑限位模块相连的支撑板一起移动至第一轴承装配区;
S3:第一轴承的压装:支撑板上放置的滑轮在驱动电机与传动丝杆配合下输送至第一轴承装配区,并通过驱动电机与传动丝杆配合调整至准确位置;将第一轴承手动放置在滑轮上的轴承安装孔处,驱动液压缸通过液压缸输出端的轴承压配工装进行第一轴承的压装,直至第一轴承的底端移动至于滑轮的下表面齐平;
S4:隔圈及轴承内衬安装:在完成第一轴承的压装后,将轮盘输送出第一轴承装配区并输送至第二轴承装配准备区;并在第二轴承装配准备区安装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隔圈和轴承内衬;
S5:第二轴承的压装:支撑板上放置的滑轮在驱动电机与传动丝杆配合下输送至第二轴承装配区,并通过驱动电机与传动丝杆配合调整至准确位置;将第二轴承手动放置在滑轮上的轴承安装孔处,驱动液压缸通过液压缸输出端的轴承压配工装进行第二轴承的压装,直至第二轴承的顶端移动至于滑轮上表面齐平;
S6:待转输送:完成第二轴承压配后,滑轮输送出第二轴承压配区至待转区进行等待后续输送,即完成滑轮轴承的压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轮轴承压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限位模块固定连接在一滑块上,且滑块与传动丝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支撑限位模块包括底座、支撑套、限位销、导柱和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新,汪小建,陈建荣,范浩良,陈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