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搅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72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搅拌釜,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包括釜体,釜体上设有第一进料口与第一排料口,釜体的顶端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套装有与釜体同轴设置的搅拌筒,釜体内竖向安装有转轴,转轴的底端转动安装于釜体的底部,釜体的底部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驱动转轴转动的动力组件,转轴的顶端延伸至搅拌筒内,釜体内设有第一框式叶轮,搅拌筒内设有第二框式叶轮,第一框式叶轮与第二框式叶轮均固接于转轴上,搅拌筒的顶部设有第二进料口,搅拌筒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料口,第二排料口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二排料口通断的阀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浆液可以及时性的调制使用,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功能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搅拌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搅拌釜。
技术介绍
柠檬酸钙的制备工艺中,需要将已经计量的碳酸钙粉体与氢氧化钙溶液导入料浆池进行调浆,然后在中和工序时与发酵清液中的柠檬酸反应,生成柠檬酸钙,经过沉淀、分离、过滤后获得柠檬酸钙。通常,浆液需要预先调制好,然后存储在储罐中,然后再转移到反应釜中参与中和反应,该方式无法做到现用现调,容易造成浆液的浪费,同时也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搅拌釜,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应釜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搅拌釜,包括釜体,釜体上设有第一进料口与第一排料口,釜体的顶端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套装有与釜体同轴设置的搅拌筒,釜体内竖向安装有转轴,转轴的底端转动安装于釜体的底部,釜体的底部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驱动转轴转动的动力组件,转轴的顶端延伸至搅拌筒内,釜体内设有第一框式叶轮,搅拌筒内设有第二框式叶轮,第一框式叶轮与第二框式叶轮均固接于转轴上,搅拌筒的顶部设有第二进料口,搅拌筒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料口,第二排料口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二排料口通断的阀门机构。其中,第二排料口位于搅拌筒的底部外侧,第二排料口设有多个,多个第二排料口围绕搅拌筒均匀排列设置,阀门机构包括位于釜体内的环形块,环形块套接于搅拌筒上、且用于遮挡第二排料口,釜体上安装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环形块沿着搅拌筒的轴向往复移动。其中,釜体内设有锥形筒,锥形筒的顶部套接于环形块的外壁上。其中,转轴为空心轴,空心轴的顶端封闭,安装架上安装有接头,接头与空心轴的底端通过密封转动环连接,接头通过管道连接高压气源或高压水源,第一框式叶轮与第二框式叶轮的外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个安装孔,安装孔与空心轴的内腔通过流体通道连通,安装孔上设有喷头。其中,喷头与流体通道之间连接有单向阀。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高效搅拌釜包括釜体,釜体上设有第一进料口与第一排料口,釜体的顶端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套装有与釜体同轴设置的搅拌筒,釜体内竖向安装有转轴,转轴的底端转动安装于釜体的底部,釜体的底部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驱动转轴转动的动力组件,转轴的顶端延伸至搅拌筒内,釜体内设有第一框式叶轮,搅拌筒内设有第二框式叶轮,第一框式叶轮与第二框式叶轮均固接于转轴上,搅拌筒的顶部设有第二进料口,搅拌筒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料口,第二排料口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二排料口通断的阀门机构。釜体内进行中和反应,而搅拌筒内进行调浆处理,两个工序可以同步进行,使得浆液可以及时性的调制使用,提高了作业效率。由于第二排料口位于搅拌筒的底部外侧,第二排料口设有多个,多个第二排料口围绕搅拌筒均匀排列设置,阀门机构包括位于釜体内的环形块,环形块套接于搅拌筒上、且用于遮挡第二排料口,釜体上安装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环形块沿着搅拌筒的轴向往复移动。通孔气缸驱动环形块向上移动,即可实现第二排料口与釜体内腔的连通,从而实现第二排料口的快速开闭,并且通过多个第二排料口向着多个方向出料,从而提高浆液与釜体内溶液的混合效果。由于转轴为空心轴,空心轴的顶端封闭,安装架上安装有接头,接头与空心轴的底端通过密封转动环连接,接头通过管道连接高压气源或高压水源,第一框式叶轮与第二框式叶轮的外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个安装孔,安装孔与空心轴的内腔通过流体通道连通,安装孔上设有喷头。接头、空心轴、流体通道、喷头组成可供流体进入的通道,既可以通入高压气体来实现空气搅拌,也可以通过通入清水来清洗釜体与搅拌筒,提高了设备的功能性。综上所述,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反应釜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使得浆液可以及时性的调制使用,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本技术还具有功能性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效搅拌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第二框式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部放大图;图中,釜体1,第一进料口10,第一排料口11,气缸12,环形块13,锥形筒14,搅拌筒2,第二进料口20,第二排料口21,限位环22,安装架3,动力组件30,接头31,转轴4,第一框式叶轮5,第二框式叶轮6,流体通道60,安装孔61,喷头62,单向阀6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本技术一种高效搅拌釜正常工作时的方位为准,不限定其存储及运输时的方位,仅代表相对的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的位置关系。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高效搅拌釜包括釜体1与搅拌筒2,釜体1的顶部一侧上设有第一进料口10,釜体1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一排料口11,第一进料口10与第二进料口20上均设有阀门,釜体1的底面焊接有支脚,釜体1的顶部设有安装口,安装口连通至釜体1内腔,搅拌筒2插接在安装口中,搅拌筒2的外侧焊接有限位环22,限位环22与釜体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搅拌筒2与釜体1为同轴设置,搅拌筒2的底部位于釜体1内。釜体1内竖向安装有转轴4,转轴4的底端转动安装于釜体1的底部,釜体1的底部设有安装架3,安装架3上安装有动力组件30,动力组件30优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转轴4通过齿轮组传动连接,通过电机驱动转轴4转动。转轴4的顶端延伸至搅拌筒2内,并且转轴4与搅拌筒2的底部转动连接,釜体1内设有第一框式叶轮5,搅拌筒2内设有第二框式叶轮6,第一框式叶轮5与第二框式叶轮6均固接于转轴4上,搅拌筒2的顶部设有第二进料口20,搅拌筒2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料口21,第二排料口21上设有阀门机构,阀门机构用于控制第二排料口21的连通与关闭。使用时,搅拌筒2内将已经计量的碳酸钙粉体与氢氧化钠溶液调制为浆液,调制好的浆液通过第二排料口21加入到釜体1内,釜体1内加入发酵清液与之反应。釜体1内进行中和反应,而搅拌筒2内进行调浆处理,两个工序可以同步进行,并且由一个电机驱动下,带动第一框式叶轮5与第二框式叶轮6的同步搅拌,提高了作业效率。优选地,阀门机构包括位于釜体1内的环形块13,第二排料口21位于搅拌筒2的底部外侧,第二排料口21设有多个,多个第二排料口21围绕搅拌筒2均匀排列设置,环形块13套接于搅拌筒2上,釜体1上安装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优选气缸12,气缸12的驱动轴与环形块13固定连接,通过气缸12驱动环形块13沿着搅拌筒2的轴向往复移动,当环形块13移动到搅拌筒2的底部时,环形块13会遮挡第二排料口21,从而阻断第二排料口21,当需要将浆液导入釜体1内时,只需要通过控制气缸12,使得气缸12驱动环形块13向上移动,即可实现第二排料口21与釜体1内腔的连通。从而实现第二排料口21的快速开闭,并且通过多个第二排料口21向着多个方向出料,从而提高浆液与釜体1内溶液的混合效果。进一步地,釜体1内设有锥形筒14,锥形筒14的顶部套接于环形块13的外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搅拌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有第一进料口与第一排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顶端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套装有与所述釜体同轴设置的搅拌筒,所述釜体内竖向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转动安装于所述釜体的底部,所述釜体的底部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动力组件,所述转轴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搅拌筒内,所述釜体内设有第一框式叶轮,所述搅拌筒内设有第二框式叶轮,所述第一框式叶轮与所述第二框式叶轮均固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搅拌筒的顶部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搅拌筒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料口,所述第二排料口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二排料口通断的阀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搅拌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有第一进料口与第一排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顶端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套装有与所述釜体同轴设置的搅拌筒,所述釜体内竖向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转动安装于所述釜体的底部,所述釜体的底部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动力组件,所述转轴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搅拌筒内,所述釜体内设有第一框式叶轮,所述搅拌筒内设有第二框式叶轮,所述第一框式叶轮与所述第二框式叶轮均固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搅拌筒的顶部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搅拌筒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料口,所述第二排料口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二排料口通断的阀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料口位于所述搅拌筒的底部外侧,所述第二排料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排料口围绕所述搅拌筒均匀排列设置,所述阀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鹏刘金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万山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