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气液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液混合
,尤其涉及一种多级气液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大量应用的气液混合方式包括静态混合器、文丘里管、射流器、气液混合泵等。静态混合器以其无需动力、投资小、生产量大等优点得到广泛使用,但传质效率较低;文丘里管与射流器相似,都是利用液体快速流动形成的负压吸入气体从而实现气液混合,无需动力,但对于难溶气体而言,气液两相的混合效率不高;气液混合泵通过高速旋转的泵叶轮将液体与气体混合搅拌,同时加压提高混合效果,缺点是需要外界提供动力,有一定能耗。因此,提出一种混合效率高、无需供能的新型多级气液混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级气液混合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级气液混合装置,包括:管道本体和位于管道本体内的第一混合部、第二混合部和第三混合部;所述第一混合部包括开设在所述管道本体进气端侧壁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管道本体相切;所述第二混合部包括若干径向延伸的圆柱腔,以及填充所述圆柱腔的玻璃球;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本体(4)和位于管道本体(4)内的第一混合部(1)、第二混合部(2)和第三混合部(3);/n所述第一混合部(1)包括开设在所述管道本体(4)进气端侧壁的进液口(12),所述进液口(12)与所述管道本体(4)相切;/n所述第二混合部(2)包括若干径向延伸的圆柱腔(21),以及填充所述圆柱腔(21)的玻璃球(22);/n所述第三混合部(3)包括与所述圆柱腔(21)连通的锥形腔(31),所述锥形腔(31)的纵截面面积由靠近所述圆柱腔(21)向远离所述圆柱腔(21)方向增大;其中/n在空气通入所述管道本体(4)后,液体切向进入所述进液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本体(4)和位于管道本体(4)内的第一混合部(1)、第二混合部(2)和第三混合部(3);
所述第一混合部(1)包括开设在所述管道本体(4)进气端侧壁的进液口(12),所述进液口(12)与所述管道本体(4)相切;
所述第二混合部(2)包括若干径向延伸的圆柱腔(21),以及填充所述圆柱腔(21)的玻璃球(22);
所述第三混合部(3)包括与所述圆柱腔(21)连通的锥形腔(31),所述锥形腔(31)的纵截面面积由靠近所述圆柱腔(21)向远离所述圆柱腔(21)方向增大;其中
在空气通入所述管道本体(4)后,液体切向进入所述进液口(12)形成旋流,并切割所述空气形成一级混合物;
在所述一级混合物进入所述圆柱腔(21)后,被所述玻璃球(22)挤压空化形成二级混合物;
所述二级混合物沿所述锥形腔(31)流动并从所述锥形腔(31)的大口径处喷出时被切割形成三级混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本体(4)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一管体(41)和第二管体(42);
所述进液口(12)开设在所述第一管体(41)的侧壁,且所述进液口(12)固定连接有进液管(121),其中
液体切向通入所述第一管体(41),并在所述第一管体(41)的内部形成旋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体(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板(130)和第二端板(131),且所述第一端板(130)与所述第一管体(41)通过卡箍(16)连接,所述第一管体(41)、第二端板(131)与所述第二管体(42)通过卡箍(16)连接;
所述第一端板(130)的中部设置有进气口(14);
所述第二端板(131)的中部开设有出液口(15);其中
空气从所述进气口(14)进入所述第一管体(41)后被所述旋流切割形成所述一级混合物,再通过所述出液口(15)排入所述第二管体(4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体(42)位于靠近所述第一管体(41)的一端向内凹设有一空腔(23);
各圆柱腔(21)与所述空腔(23)连通,且所述出液口(15)与所述空腔(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笃,陈婷婷,张波,许小红,邱光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