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米气泡曝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647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泡曝气器,包括进液管(2)、气液混合腔(3)、进气通路和出液通路;其中,气液混合腔(3)包括旋回腔(3‑1)和收缩腔(3‑2);进气通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4‑1)、气体分流腔(4‑2)和出气口(4‑3);出液通路包括出水腔(5‑1)、汇流腔(5‑2)和出液管(5‑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微纳米气泡曝气器中可直接通入外接气源,并可根据需求随时更换气源及调节进气量,提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浓度;液体和气体经微纳米气泡曝气器高速旋回切割,产生大量的微纳米气泡;微纳米气泡曝气器结构简单,不易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纳米气泡曝气器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微纳米气泡曝气器,可应用于气液混合,属于水处理

技术介绍
由于微纳米气泡具有比表面积大、停留时间长、界面电位高、产生自由基以及强化传质等特性,在诸多的领域中都有优异的应用前景,比如:污水治理、植物栽培、新材料制备、清洗、矿物浮选等等。现有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有的需要先将气体和液体在气液混合泵进行混合,再连接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进行混合产生微纳米气泡,气液比率较低;有的需要先将气体和液体在压力混合罐进行混合,再连接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进行混合产生微纳米气泡,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不适合直接应用于管道系统中,往往需要独立的曝气池或者曝气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纳米气泡曝气器,可直接连接在现有系统的管路中,实现气液两相的充分混合,可将各种气体如空气、氧气、氮气、臭氧、氢气、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溶入水中,可广泛应用于环保水处理、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矿石浮选、尾气处理、清洗消毒、洗浴保健等领域。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微纳米气泡曝气器,包括:进液管、气液混合腔、进气通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纳米气泡曝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2)、气液混合腔(3)、进气通路和出液通路;其中,/n气液混合腔(3)包括旋回腔(3-1)和收缩腔(3-2);进气通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4-1)、气体分流腔(4-2)和出气口(4-3);出液通路包括出水腔(5-1)、汇流腔(5-2)和出液管(5-3);/n进液管(2)与旋回腔(3-1)相切连接;旋回腔(3-1)与收缩腔(3-2)连接;收缩腔(3-2)直径自旋回腔(3-1)向外逐渐缩小,直径较小端与出水腔(5-1)连接;出水腔(5-1)另一端连接汇流腔(5-2);汇流腔(5-2)另一端连接出液管(5-3);出气口(4-3)位于出水腔(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米气泡曝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2)、气液混合腔(3)、进气通路和出液通路;其中,
气液混合腔(3)包括旋回腔(3-1)和收缩腔(3-2);进气通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4-1)、气体分流腔(4-2)和出气口(4-3);出液通路包括出水腔(5-1)、汇流腔(5-2)和出液管(5-3);
进液管(2)与旋回腔(3-1)相切连接;旋回腔(3-1)与收缩腔(3-2)连接;收缩腔(3-2)直径自旋回腔(3-1)向外逐渐缩小,直径较小端与出水腔(5-1)连接;出水腔(5-1)另一端连接汇流腔(5-2);汇流腔(5-2)另一端连接出液管(5-3);出气口(4-3)位于出水腔(5-1)中并正对收缩腔(3-2)中心,出气口(4-3)设置在收缩腔(3-2)的外端口或伸入收缩腔(3-2)外端口一定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曝气器,其特征在于,旋回腔(3-1)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收缩腔(3-2),相应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天柱薛晓莉杨文华吴娜赵跃钢任强张志立谷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农天陆微纳米气泡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