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和血栓或异物清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46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包括外鞘管和穿设于外鞘管的内鞘管,所述内鞘管的端部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筒形自膨胀支架,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的一端和内鞘管相连通;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收纳于所述外鞘管内,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伸出所述外鞘管外时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发生自膨胀,在膨胀状态下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具有最大直径且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外鞘管的外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血栓或异物清除器,包括上述所述的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以及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穿设于内鞘管。其借助球囊导管使血栓完全取出,避免血栓由于不能完全取出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和血栓或异物清除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和血栓或异物清除器。
技术介绍
血栓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血液在血管内凝固所形成,可堵塞血管,导致血流中断、远端组织缺血。在可变的流体依赖型中,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血栓形成是由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多因素变化过程。作为血栓症的治疗方法,通常是利用全身输入溶栓药物的药物治疗,这种治疗方法的缺陷十分明显,溶栓药物往往不能直达患处,且治疗时间长、药物用量大、出血副作用大。因此,将血管内的血栓取出,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是治疗血栓的关键。临床治疗血栓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是切开血管取栓手术,这样手术创伤大,而且无法取出细小口径血管内的血栓,也不能与溶栓药物等联合使用;二是腔内导管取栓术,其原理首先将血栓打碎形成血栓碎块,然后采用血栓辅助清除器将血栓碎块取出。但是,在血栓打碎形成血栓碎块之后和在血栓辅助清除器取出血栓碎块之前,部分血栓碎块会随着血流流动,流到别处,导致其他部位的血管堵塞,而且血栓碎块不能完全取出,遗留于血管内的血栓碎块随时还会诱发新的血栓形成,形成更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其借助球囊导管使血栓完全取出,避免血栓由于不能完全取出而产生的安全隐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包括外鞘管和穿设于外鞘管的内鞘管,所述内鞘管的端部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筒形自膨胀支架,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的一端和内鞘管相连通;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收纳于所述外鞘管内,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伸出所述外鞘管外时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发生自膨胀,在膨胀状态下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具有最大直径且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外鞘管的外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在其它部位穿刺血管,将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经穿刺处放入血管内,并引入、放置于接近血栓部位,并使筒形自膨胀支架朝向血栓部位,之后向后部分退出外鞘管,并且使内鞘管及其筒形自膨胀支架伸出外鞘管,筒形自膨胀支架发生自膨胀,直形段的外壁贴合于血管的内壁上;然后,借助球囊导管取出血栓,将球囊导管穿设于内鞘管,并使球囊导管的球囊部位伸出内鞘管、并超越血栓部位,直至血栓部位位于球囊导管的球囊部位和筒形自膨胀支架之间,之后对球囊导管的球囊部位进行充水,使球囊导管的球囊部位膨胀,直至球囊导管的球囊部位贴合于血管内壁;最后,抽拉球囊导管将血栓拉至筒形自膨胀支架以及内鞘管的内部,抽拉内鞘管使筒形自膨胀支架收纳于外鞘管内,之后,同步抽拉内鞘管和球囊导管,使血栓随着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从血管内完全取出,避免血栓由于不能完全取出而产生的安全隐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设置有覆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血栓完全收纳于筒形自膨胀支架内,防止较小的血栓透过筒形自膨胀支架而导致血栓不能完全取出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包括锥形段,所述锥形段包括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锥形段的小口端连接于内鞘管的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形段对血栓具有导流作用,使血栓便于收纳于筒形自膨胀支架的内部以及内鞘管的内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还包括直筒段,所述直筒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锥形段的大口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筒段可以增大具有最大直径处的筒形自膨胀支架和血管内壁的接触面积,防止筒形自膨胀支架对血管内壁产生损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血栓或异物清除器,其可以使血栓完全取出,避免血栓由于不能完全取出而产生的安全隐患。血栓或异物清除器,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以及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穿设于内鞘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在其它部位穿刺血管,将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经穿刺处放入血管内,并引入、放置于接近血栓部位,并使筒形自膨胀支架朝向血栓部位,之后向后部分退出外鞘管,并且使内鞘管及其筒形自膨胀支架伸出外鞘管,筒形自膨胀支架发生自膨胀,直形段的外壁贴合于血管的内壁上;然后,借助球囊导管取出血栓,将球囊导管穿设于内鞘管,并使球囊导管的球囊部位伸出内鞘管、并超越血栓部位,直至血栓部位位于球囊导管的球囊部位和筒形自膨胀支架之间,之后对球囊导管的球囊部位进行充水,使球囊导管的球囊部位膨胀,直至球囊导管的球囊部位贴合于血管内壁;最后,抽拉球囊导管将血栓拉至筒形自膨胀支架以及内鞘管的内部,抽拉内鞘管使筒形自膨胀支架收纳于外鞘管内,之后,同步抽拉内鞘管和球囊导管,使血栓随着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从血管内完全取出,避免血栓由于不能完全取出而产生的安全隐患。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微创、全腔内操作,使血栓完全取出,避免血栓由于不能完全取出而产生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血栓或异物清除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伸入血管的状态图;图5是本技术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中筒形自膨胀支架处于膨胀状态下的状态图;图6是本技术借助球囊导管穿设于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的状态图;图7是本技术穿设于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的球囊导管的球囊部位处于膨胀状态的状态图。图中,1、外鞘管;2、内鞘管;3、筒形自膨胀支架;31、锥形段;32、直筒段;4、球囊导管;5、血管;6、血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包括外鞘管1和穿设于外鞘管1的内鞘管2,内鞘管2的端部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筒形自膨胀支架3,筒形自膨胀支架3包括锥形段31和直筒段32,锥形段31包括大口端和小口端,锥形段31的小口端连接于内鞘管2的端部且锥形段31和内鞘管2相连通,锥形段31的大口端和直筒段32相连接且锥形段31和直形段相连通。筒形自膨胀支架3收纳于外鞘管1内。在筒形自膨胀支架3伸出外鞘管1外时筒形自膨胀支架3发生自膨胀,在膨胀状态下筒形自膨胀支架3具有最大直径,最大直径为直形段的直径且最大直径大于外鞘管1的外径。筒形自膨胀支架3的外侧设置有覆膜(覆膜在图中未示出),覆膜以防血栓6从筒形自膨胀支架3漏出。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血栓或异物清除器,包括上述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以及球囊导管5,球囊导管5穿设于内鞘管2。如图4-7所示,上述血栓或异物清除器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在其它部位血管5穿刺血管5,将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经穿刺处放入血管5内,并引入、放置于接近血栓6部位,并使筒形自膨胀支架3朝向血栓6部位,之后向后部分退出外鞘管1,并且使内鞘管2及其筒形自膨胀支架3伸出外鞘管1,筒形自膨胀支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鞘管(1)和穿设于外鞘管(1)的内鞘管(2),所述内鞘管(2)的端部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筒形自膨胀支架(3),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3)的一端和内鞘管(2)相连通;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3)收纳于所述外鞘管(1)内,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3)伸出所述外鞘管(1)外时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3)发生自膨胀,在膨胀状态下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3)具有最大直径且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外鞘管(1)的外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鞘管(1)和穿设于外鞘管(1)的内鞘管(2),所述内鞘管(2)的端部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筒形自膨胀支架(3),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3)的一端和内鞘管(2)相连通;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3)收纳于所述外鞘管(1)内,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3)伸出所述外鞘管(1)外时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3)发生自膨胀,在膨胀状态下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3)具有最大直径且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外鞘管(1)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栓或异物清除辅助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自膨胀支架(3)设置有覆膜(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景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