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1454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包括:惯性分离器、布袋除尘系统,惯性分离器的进气口连通有进气烟道,进气烟道的进气口与锅炉的排烟端连通,惯性分离器的排气口连通有排气烟道,排气烟道的排气口连通布袋除尘系统。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连通进气烟道和排气烟道的短接旁路烟道,短接旁路烟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烟道和排气烟道相连,且短接旁路烟道中设有用于控制其流通面积大小的第一开度调节装置。排气烟道中设有用于控制其流通面积大小的第二开度调节装置,且第二开度调节装置位于短接旁路烟道与排气烟道连通位置的上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烟气处理系统,可使烟气的分离、除尘等灵活可控,解决烟气处理系统管路输灰不畅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气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发电机组
,特别地,涉及一种烟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生物发电机组中,炉灶连接有烟道,炉灶中生物质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烟气进入烟道,通过烟道作用,烟气中的烟灰在烟道中沉积,且通过设置于烟道中的惯性分离器的作用,较粗的烟灰进入多管除尘器中,而较细的烟灰进入布袋除尘器中,布袋除尘器中的烟灰再在布袋除尘器的分离作用下,较细的烟灰直接通过烟道排放至空气中,而较粗的烟灰则滞留于布袋除尘器中,且滞留于布袋除尘器中的烟灰和多管除尘器中的烟灰再在输灰系统的输送作用下进入灰库中。现有技术中,由惯性分离器、布袋除尘器、及多管除尘器等连接形成的烟气处理系统容易输送不畅,导致输送前后差压达到1800Pa,进而增大输送出口处引风机组电流量,不仅导致引风机组负载严重,使用寿命低,耗电量大,输灰成本高,且使输灰效率低,影响整个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烟气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烟气处理系统存在的管路易输灰补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对烟气进行惯性分离的惯性分离器、用于对烟气进行布袋除尘的布袋除尘系统,惯性分离器的进气口连通有进气烟道,进气烟道的进气口与锅炉的排烟端连通,惯性分离器的排气口连通有排气烟道,排气烟道的排气口连通布袋除尘系统;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连通进气烟道和排气烟道的短接旁路烟道,短接旁路烟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烟道和排气烟道相连,且短接旁路烟道中设有用于控制其流通面积大小的第一开度调节装置;排气烟道中设有用于控制其流通面积大小的第二开度调节装置,且第二开度调节装置位于短接旁路烟道与排气烟道连通位置的上游。进一步地,第一开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安装转轴、用于调节短接旁路烟道开度大小的第一调节片、及用于带动第一安装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轮或第一驱动器;第一安装转轴垂直短接旁路烟道的外壁面转动穿设短接旁路烟道;第一调节片装设于第一安装转轴的外圆上,且位于短接旁路烟道内;第一驱动轮或第一驱动器与第一安装转轴外伸短接旁路烟道的外伸端相连。进一步地,第一开度调节装置包括连接于短接旁路烟道外壁上的安装支座、用于调节短接旁路烟道开度大小的第一调节片、及用于带动第一调节片直线滑移的第一驱动器;短接旁路烟道的外壁面设有与其内通道连通的第一安装槽;第一调节片可抽拉式密封装设于第一安装槽中,且第一调节片的连接端伸出短接旁路烟道;第一驱动器设置于安装支座上,且与第一调节片的连接端相连。进一步地,第二开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二安装转轴、用于调节排气烟道开度大小的第二调节片、及用于带动第二安装转轴转动的第二驱动轮或第二驱动器;第二安装转轴垂直排气烟道的外壁面转动穿设排气烟道;第二调节片装设于第二安装转轴的外圆上,且位于排气烟道内;第二驱动轮或第二驱动器与第二安装转轴外伸排气烟道的外伸端相连。进一步地,第二开度调节装置包括连接于排气烟道外壁上的安装支座、用于调节排气烟道开度大小的第二调节片、及用于带动第二调节片直线滑移的第二驱动器;排气烟道的外壁面设有与其内通道连通的第二安装槽;第二调节片可抽拉式密封装设于第二安装槽中,且第二调节片的连接端伸出排气烟道;第二驱动器设置于安装支座上,且与第二调节片的连接端相连。进一步地,第一开度调节装置和第二开度装置均为管道控制阀。进一步地,进气烟道进气段的内通道中设有用于进行能量交换的空气预热器;短接旁路烟道与进气烟道连通位置位于空气预热器的下游。进一步地,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输灰系统,输灰系统包括:用于盛装输出的烟灰的灰库,灰库连通有引风机组,以用于将烟灰向前牵引至灰库中;灰库还连通有多管除尘输灰管路和布袋除尘输灰管路,多管除尘输灰管路用于将烟道中分离出进入多管除尘系统的粗烟灰输送至灰库,布袋除尘输灰管路用于将布袋除尘系统分离出的粗烟灰输送至灰库;多管除尘输灰管路和布袋除尘输灰管路并联设置,且多管除尘输灰管路和布袋除尘输灰管路各设有用于吹送烟灰朝灰库移动的吹风装置。进一步地,多管除尘输灰管路包括用于输送烟灰的第一输灰管组、用于对多管除尘系统中的粗烟灰进行下料的多组第一下灰装置、及用作吹风装置的第一罗茨鼓风机;第一输灰管组的进风端连接第一罗茨鼓风机,第一输灰管组的出风端连通灰库;多组第一下灰装置沿烟灰输送方向依次间隔布设,且各第一下灰装置分别与第一输灰管组连通。进一步地,布袋除尘输灰管路包括用于输送烟灰的第二输灰管组、用于对布袋除尘系统中的粗烟灰进行下料的多组第二下灰装置、及用作吹风装置的第二罗茨鼓风机;第二输灰管组的进风端连接第二罗茨鼓风机,第二输灰管组的出风端连通灰库;多组第二下灰装置沿烟灰输送方向依次间隔布设,且各第二下灰装置分别与第二输灰管组连通。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烟气处理系统工作时,通过设置短接旁路烟道、第一开度调节装置、及第二开度调节装置,可灵活调整进气烟道中烟气的走向、分流等,进而解决进气烟道中的烟气由于全部通过惯性分离器后再往外走而造成烟道管路系统压力增大的技术问题,使烟气的分离、除尘等灵活可控,解决烟气处理系统管路输灰不畅的技术问题,使各送灰回路前后压差减少,提高输灰效率,使整个发电机组稳定、可靠运行,且可有效减少输送出口处引风机组的电流量,减轻引风机组、惯性分离器等的工作负载,提高使用寿命,并降低输灰所需成本;另一方面,第一开度调节装置可灵活调节短接旁路烟道流量的大小,且第二开度调节装置可灵活调节惯性分离器与短接旁路烟道之间的排气烟道的开度大小,调节更灵活,适应性更强。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烟气处理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烟气处理系统中输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30、电动振动器;31、灰库;32、引风机组;33、第一输灰管组;331、第一进风管路;332、第一送灰管路;333、第一流化管路;334、第一排风管路;34、第一下灰装置;341、第一下灰斗;342、第一下灰管;343、第一开关阀;344、第一输送泵;345、第一流化盘;346、第一变频调节阀;35、第一罗茨鼓风机;36、第一止回阀;37、第一压力变送器;38、压缩空气吹扫管;39、第二开关阀;40、第三罗茨鼓风机;41、第二输灰管组;411、第二进风管路;412、第二送灰管路;413、第二流化管路;414、第二排风管路;42、第二下灰装置;421、第二下灰斗;422、第二下灰管;423、第三开关阀;424、第二输送泵;425、第二流化盘;426、第二变频调节阀;43、第二罗茨鼓风机;44、第二止回阀;45、第二压力变送器;46、第五开关阀;47、连通管路;48、第六开关阀;49、手动闸板阀;51、惯性分离器;52、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对烟气进行惯性分离的惯性分离器(51)、用于对烟气进行布袋除尘的布袋除尘系统,所述惯性分离器(51)的进气口连通有进气烟道(52),所述进气烟道(52)的进气口与锅炉的排烟端连通,所述惯性分离器(51)的排气口连通有排气烟道(53),所述排气烟道(53)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布袋除尘系统;/n所述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连通所述进气烟道(52)和所述排气烟道(53)的短接旁路烟道(54),所述短接旁路烟道(5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烟道(52)和所述排气烟道(53)相连,且所述短接旁路烟道(54)中设有用于控制其流通面积大小的第一开度调节装置(55);/n所述排气烟道(53)中设有用于控制其流通面积大小的第二开度调节装置(56),且所述第二开度调节装置(56)位于所述短接旁路烟道(54)与所述排气烟道(53)连通位置的上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对烟气进行惯性分离的惯性分离器(51)、用于对烟气进行布袋除尘的布袋除尘系统,所述惯性分离器(51)的进气口连通有进气烟道(52),所述进气烟道(52)的进气口与锅炉的排烟端连通,所述惯性分离器(51)的排气口连通有排气烟道(53),所述排气烟道(53)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布袋除尘系统;
所述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连通所述进气烟道(52)和所述排气烟道(53)的短接旁路烟道(54),所述短接旁路烟道(5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烟道(52)和所述排气烟道(53)相连,且所述短接旁路烟道(54)中设有用于控制其流通面积大小的第一开度调节装置(55);
所述排气烟道(53)中设有用于控制其流通面积大小的第二开度调节装置(56),且所述第二开度调节装置(56)位于所述短接旁路烟道(54)与所述排气烟道(53)连通位置的上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度调节装置(55)包括第一安装转轴、用于调节所述短接旁路烟道(54)开度大小的第一调节片、及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安装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轮或第一驱动器;
所述第一安装转轴垂直所述短接旁路烟道(54)的外壁面转动穿设所述短接旁路烟道(54);
所述第一调节片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转轴的外圆上,且位于所述短接旁路烟道(54)内;
所述第一驱动轮或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一安装转轴外伸所述短接旁路烟道(54)的外伸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度调节装置(55)包括连接于所述短接旁路烟道(54)外壁上的安装支座、用于调节所述短接旁路烟道(54)开度大小的第一调节片、及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调节片直线滑移的第一驱动器;
所述短接旁路烟道(54)的外壁面设有与其内通道连通的第一安装槽;
所述第一调节片可抽拉式密封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且所述第一调节片的连接端伸出所述短接旁路烟道(54);
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于所述安装支座上,且与所述第一调节片的连接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度调节装置(56)包括第二安装转轴、用于调节所述排气烟道(53)开度大小的第二调节片、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安装转轴转动的第二驱动轮或第二驱动器;
所述第二安装转轴垂直所述排气烟道(53)的外壁面转动穿设所述排气烟道(53);
所述第二调节片装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转轴的外圆上,且位于所述排气烟道(53)内;
所述第二驱动轮或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第二安装转轴外伸所述排气烟道(53)的外伸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度调节装置(56)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热华贾星亮贾奥万为华王熙福黄军王熙毅
申请(专利权)人:安化华晟生物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