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窑炉湿式尾气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45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陶瓷窑炉湿式尾气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底座、处理筒、进气机、排气管,处理筒垂直固定在底座顶部,进气机安装在处理筒底端右侧,排气管与处理筒顶端相连接,由于出气口中的水份蒸发粉尘固化在出气口内壁,导致出气口的内壁厚度增厚而直径缩小,通过清除机构中的转动环设有引流口对出气口中的气流引流,有利于加快净化后的气流通过速度,加快对尾气处理的速度,由于少量粉尘滞留在出气口内壁,通过清扫板将出气口内壁的粉尘清除,通过清除块的清扫板将出气口内壁的粉尘清除,有利于增大出气口内壁的直径,加快转动环的转动速度,且有利于加快气流沿着出气口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窑炉湿式尾气处理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陶瓷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到一种陶瓷窑炉湿式尾气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采用高温窑炉对陶瓷烧制成型时,由于窑炉通过煤炭燃烧产生热量,煤炭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气,将窑炉排放的尾气通过进气机吸收通入到除尘器的处理筒中,液体通过喷管往净化腔中喷射,尾气中的粉尘和废气经过液体的喷淋沉淀,净化后的气流从出气口通过往排气管排放;现有技术中采用湿式除尘器对窑炉的尾气净化处理时,由于喷管将液体喷射在处理筒的内壁使得液体受到阻力喷溅,部分液体掺和着粉尘往出气口进入,并滞留在出气口内壁,随着时间的延长,出气口中的水份蒸发粉尘固化在出气口内壁,导致出气口的内壁厚度增厚而直径缩小,致使净化后的气流通过速度减慢,而对尾气处理的速度减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采用湿式除尘器对窑炉的尾气净化处理时,由于喷管将液体喷射在处理筒的内壁使得液体受到阻力喷溅,部分液体掺和着粉尘往出气口进入,并滞留在出气口内壁,随着时间的延长,出气口中的水份蒸发粉尘固化在出气口内壁,导致出气口的内壁厚度增厚而直径缩小,致使净化后的气流通过速度减慢,而对尾气处理的速度减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陶瓷窑炉湿式尾气处理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陶瓷窑炉湿式尾气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底座、处理筒、进气机、排气管,所述处理筒垂直固定在底座顶部,所述进气机安装在处理筒底端右侧,所述排气管与处理筒顶端相连接。所述处理筒设有净化腔、喷管、出气口、清除机构,所述净化腔位于处理筒内部,所述喷管水平固定在处理筒左侧,所述出气口贯穿处理筒顶端,且和排气管相连通,所述清除机构安装在出气口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除机构设有支撑轴、转动环、引流口、清除块、摆动杆、推条,所述支撑轴位于清除机构中部,所述转动环套在支撑轴外壁,所述引流口贯穿转动环外壁和内部之间,所述清除块安装在转动环外壁,且夹在引流口之间,所述摆动杆悬挂在转动环内部,所述推条连接在摆动杆两侧和转动环内壁之间,所述转动环内部为空心结构,且与引流口相连通,所述摆动杆设有四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摆动杆设有伸缩杆、顶置板、接触块,所述伸缩杆位于摆动杆下方,所述顶置板固定在伸缩杆顶端,所述接触块与顶置板顶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伸缩杆为弹簧材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块设有块体、推板、引流槽,所述块体设在接触块下方,所述推板固定在块体顶部,所述引流槽凹陷在块体两侧表面,所述引流槽为凹陷的光滑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除块设有支撑块、受力块、内槽、滑动板、推杆、底置块,所述支撑块位于清除块上方,所述受力块与支撑块底端相连接,所述内槽开设在受力块两侧表面及内部,所述滑动板套在内槽内部,所述推杆安装在滑动板内侧和内槽内壁之间,所述底置块固定在受力块底面,所述内槽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所述支撑块为橡胶材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置块设有衔接块、扩张块、衔接轴、弹条,所述衔接块位于底置块中部,所述扩张块通过衔接轴衔接安装在衔接块底面,所述弹条连接在衔接块侧面和扩张块上表面之间,所述弹条设有两条,呈对称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扩张块设有固定块、清扫板,所述扩张块顶部设有固定块,所述清扫板与固定块底面连为一体,所述清扫板为毛刷材质。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出气口中的水份蒸发粉尘固化在出气口内壁,导致出气口的内壁厚度增厚而直径缩小,通过清除机构中的转动环设有引流口对出气口中的气流引流,有利于加快净化后的气流通过速度,加快对尾气处理的速度。2、由于少量粉尘滞留在出气口内壁,通过清扫板将出气口内壁的粉尘清除,通过清除块的清扫板将出气口内壁的粉尘清除,有利于增大出气口内壁的直径,加快转动环的转动速度,且有利于加快气流沿着出气口排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陶瓷窑炉湿式尾气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处理筒内部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清除机构侧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摆动杆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接触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清除块侧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底置块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扩张块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处理筒-2、进气机-3、排气管-4、净化腔-21、喷管-22、出气口-23、清除机构-24、支撑轴-a1、转动环-a2、引流口-a3、清除块-a4、摆动杆-a5、推条-a6、伸缩杆-s1、顶置板-s2、接触块-s3、块体-d1、推板-d2、引流槽-d3、支撑块-e1、受力块-e2、内槽-e3、滑动板-e4、推杆-e5、底置块-e6、衔接块-r1、扩张块-r2、衔接轴-r3、弹条-r4、固定块-t1、清扫板-t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陶瓷窑炉湿式尾气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底座1、处理筒2、进气机3、排气管4,所述处理筒2垂直固定在底座1顶部,所述进气机3安装在处理筒2底端右侧,所述排气管4与处理筒2顶端相连接。所述处理筒2设有净化腔21、喷管22、出气口23、清除机构24,所述净化腔21位于处理筒2内部,所述喷管22水平固定在处理筒2左侧,所述出气口23贯穿处理筒2顶端,且和排气管4相连通,所述清除机构24安装在出气口23内部。其中,所述清除机构24设有支撑轴a1、转动环a2、引流口a3、清除块a4、摆动杆a5、推条a6,所述支撑轴a1位于清除机构24中部,所述转动环a2套在支撑轴a1外壁,所述引流口a3贯穿转动环a2外壁和内部之间,所述清除块a4安装在转动环a2外壁,且夹在引流口a3之间,所述摆动杆a5悬挂在转动环a2内部,所述推条a6连接在摆动杆a5两侧和转动环a2内壁之间,所述转动环a2内部为空心结构,且与引流口a3相连通,有利于往引流口a3进入的气流沿着转动环a2内部流动后再次通过引流口a3排放,所述摆动杆a5设有四个,能够增大摆动杆a5与转动环a2内部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均匀将转动环a2内部的粉尘清除,加快气流沿着转动环a2内部流动扩散。其中,所述摆动杆a5设有伸缩杆s1、顶置板s2、接触块s3,所述伸缩杆s1位于摆动杆a5下方,所述顶置板s2固定在伸缩杆s1顶端,所述接触块s3与顶置板s2顶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伸缩杆s1为弹簧材质,具有伸缩性,有利于伸缩杆s1扩张将接触块s3推动和转动环a2内部接触,能够增大接触块s3和转动环a2内部的摩擦力,有利于充分将转动环a2内部的粉尘清除。其中,所述接触块s3设有块体d1、推板d2、引流槽d3,所述块体d1设在接触块s3下方,所述推板d2固定在块体d1顶部,所述引流槽d3凹陷在块体d1两侧表面,所述引流槽d3为凹陷的光滑表面,能够减小引流槽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窑炉湿式尾气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底座(1)、处理筒(2)、进气机(3)、排气管(4),所述处理筒(2)垂直固定在底座(1)顶部,所述进气机(3)安装在处理筒(2)底端右侧,所述排气管(4)与处理筒(2)顶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处理筒(2)设有净化腔(21)、喷管(22)、出气口(23)、清除机构(24),所述净化腔(21)位于处理筒(2)内部,所述喷管(22)水平固定在处理筒(2)左侧,所述出气口(23)贯穿处理筒(2)顶端,且和排气管(4)相连通,所述清除机构(24)安装在出气口(23)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窑炉湿式尾气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底座(1)、处理筒(2)、进气机(3)、排气管(4),所述处理筒(2)垂直固定在底座(1)顶部,所述进气机(3)安装在处理筒(2)底端右侧,所述排气管(4)与处理筒(2)顶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筒(2)设有净化腔(21)、喷管(22)、出气口(23)、清除机构(24),所述净化腔(21)位于处理筒(2)内部,所述喷管(22)水平固定在处理筒(2)左侧,所述出气口(23)贯穿处理筒(2)顶端,且和排气管(4)相连通,所述清除机构(24)安装在出气口(23)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窑炉湿式尾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除机构(24)设有支撑轴(a1)、转动环(a2)、引流口(a3)、清除块(a4)、摆动杆(a5)、推条(a6),所述支撑轴(a1)位于清除机构(24)中部,所述转动环(a2)套在支撑轴(a1)外壁,所述引流口(a3)贯穿转动环(a2)外壁和内部之间,所述清除块(a4)安装在转动环(a2)外壁,且夹在引流口(a3)之间,所述摆动杆(a5)悬挂在转动环(a2)内部,所述推条(a6)连接在摆动杆(a5)两侧和转动环(a2)内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陶瓷窑炉湿式尾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a5)设有伸缩杆(s1)、顶置板(s2)、接触块(s3),所述伸缩杆(s1)位于摆动杆(a5)下方,所述顶置板(s2)固定在伸缩杆(s1)顶端,所述接触块(s3)与顶置板(s2)顶部为一体化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宏成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