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受料槽的智能干雾抑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646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受料槽的智能干雾抑尘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的供气系统、供水系统和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在工作现场采集的粉尘浓度数据的变化调控供气系统、供水系统、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的整体开关和混合配比工作;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和供水系统通过混合调节组件连接以得到含有粉尘抑制剂的恒压混合液,混合调节组件与供气系统通过汇总调节组件连接,汇总调节组件连接有终端喷雾管道,混合调节组件和汇总调节组件分别均通过控制回路与控制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智能调控粉尘抑制剂的浓度,根据不同粉尘性质和不同粉尘浓度选用最合理的粉尘抑制剂配比,既保证了抑尘效果,又兼顾了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受料槽的智能干雾抑尘系统
本技术涉及抑尘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受料槽的智能干雾抑尘系统。
技术介绍
在烧结和选矿工程中的汽车受料槽作业过程中存在扬尘。汽车受料槽槽上大部分工程为敞开式结构,不能够整体封闭,受料槽一次接受大量物料,汽车卸干料时,槽上扬尘现象比较严重。汽车受料槽槽上部分为开放性尘源,治理比较困难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①受料槽槽顶上需要留出一边汽车卸料,不能够整体封闭;②大量物料从汽车卸至受料槽,落差大,高速下落的物料诱导周围空气进入受料槽,物料下落飞溅使受料槽内空气压力急剧上升,再加上物料强烈的冲击气流带动了大量粉尘立即向上方及四周弥漫。目前汽车受料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常规处理方式:1)湿法抑尘措施。通常主要为洒水抑尘,洒水抑尘直接捕集微细粉尘的效率不高,原因是常规喷嘴喷出的雾滴较粗,对捕捉5μm以下呼吸性粉尘效率在30%以下。不仅除尘效果不佳,还容易产生水污染,同时影响生产工艺节奏。2)抽风除尘措施。为防止粉尘使用除尘器,局部除尘所需风量负压较大,造成运行成本非常的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受料槽的智能干雾抑尘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除尘效果不佳、造成运行成本非常的高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受料槽的智能干雾抑尘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的供气系统、供水系统和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在工作现场采集的粉尘浓度数据的变化调控所述供气系统、供水系统、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的整体开关和混合配比工作;所述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和供水系统通过混合调节组件连接以得到含有粉尘抑制剂的恒压混合液,所述混合调节组件与所述供气系统通过汇总调节组件连接,所述汇总调节组件的使用次数与所述工作现场的扬尘点相同,且所述汇总调节组件连接有终端喷雾管道,所述混合调节组件和所述汇总调节组件分别均通过控制回路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根据实时采集工作现场内的粉尘浓度数据调整所述混合调节组件和所述汇总调节组件工作,且将含有粉尘抑制剂的恒压混合液与压缩空气在所述终端喷雾管道内混合形成含粉尘抑制剂的微米级干雾。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气系统、供水系统和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分别均安装有监测单元,所述监测单元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利用所述监测单元实时监控所述供气系统、供水系统和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的安全工作,其中所述监测单元包括但不限于对压力、流量、液位和温度的监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单元实时监测采集所述工作现场的不同粉尘分布位置的粉尘浓度数据以确定扬尘点,所述控制系统利用数据处理模块将采集的粉尘浓度和粉尘浓度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且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和所述监测单元的综合数据利用所述控制回路下发指令调控所述混合调节组件和所述汇总调节组件工作以生成微米级干雾。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包括装有粉尘抑制剂的药水箱、第一压力泵和第一调节阀组,所述药水箱通过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混合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压力泵用于调控所述药水箱的恒定水压,所述第一调节阀组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内的粉尘抑制剂的输出总操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水系统包括水箱、第二压力泵和第二调节阀组,所述水箱通过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混合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压力泵用于调控所述水箱的恒定水压,所述第二调节阀组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内纯净水的输出总操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合调节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通的混合液管道,且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设有流量调控阀件,所述控制系统通过管理所述流量调控阀件对所述水箱内的净化水与所述药水箱内的粉尘抑制剂按照配比比例进行流量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组和所述第二调节阀组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起始端,且所述第一调节阀组和所述第二调节阀组用于调控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总开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气系统包括空压机、与所述空压机连接的过滤器、储气罐以及气路阀组,所述储气罐通过第三连接管路与所述汇总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路输出定量的高压气体与所述恒压混合液融合以使得高压混合液在所述终端喷雾管道内形成微米级干雾。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合调节组件通过第四连接管路与所述汇总调节组件连接,所述汇总调节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三连接管路和所述第四连接管路联合在终极管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路和所述第四连接管路上的综合阀组,其中,所述终极管道的数量与所述工作现场的扬尘点个数相同,且所述第三连接管路和所述第四连接管路的数量分别与所述终极管道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终极管道内恒压混合液的粉尘抑制剂浓度与所述扬尘点的粉尘浓度数据一一对应;所述综合阀组用于调控所述恒压混合液和压缩气体根据多个所述工作现场的扬尘点进行计量和配比以形成微米级干雾。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终端喷雾管道包括与所述终极管道连接的车间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车间管路末端的喷雾喷嘴,所述车间管路根据所述工作现场的扬尘点形成多个喷头端,所述喷雾喷嘴安装在所述喷头端且将含有粉尘抑制剂的所述恒压混合液与压缩空气混合并转化成颗粒直径为1~10μm的干雾喷向所述扬尘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有人机交互界面,所述人机交互界面用于实时显示所述工作现场的粉尘浓度数据和变化以及所述监测单元的监测参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智能调控粉尘抑制剂的浓度,根据不同粉尘性质和不同粉尘浓度选用最合理的粉尘抑制剂配比,既保证了抑尘效果,又兼顾了经济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抑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1-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2-供水系统;3-供气系统;4-混合调节组件;5-汇总调节组件;6-终端喷雾管道;7-数据处理模块;8-控制系统;9-数据采集单元;10-人机交互界面;11-监测单元;12-第一连接管路;13-第二连接管路;14-第三连接管路;15-第四连接管路;401-混合液管道;402-流量调控阀件;501-终极管道;502-综合阀组;601-车间管路;602-喷雾喷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受料槽的智能干雾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8),以及与所述控制系统(8)通信连接的供气系统(3)、供水系统(2)和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1),所述控制系统(8)根据在工作现场采集的粉尘浓度数据的变化调控所述供气系统(3)、供水系统(2)、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1)的整体开关和混合配比工作;/n所述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1)和供水系统(2)通过混合调节组件(4)连接以得到含有粉尘抑制剂的恒压混合液,所述混合调节组件(4)与所述供气系统(3)通过汇总调节组件(5)连接,所述汇总调节组件(5)的使用次数与所述工作现场的扬尘点相同,且所述汇总调节组件(5)连接有终端喷雾管道(6),所述混合调节组件(4)和所述汇总调节组件(5)分别均通过控制回路与所述控制系统(8)连接;/n所述控制系统(8)根据实时采集工作现场内的粉尘浓度数据调整所述混合调节组件(4)和所述汇总调节组件(5)工作,且将含有粉尘抑制剂的恒压混合液与压缩空气在所述终端喷雾管道(6)内混合形成含粉尘抑制剂的微米级干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受料槽的智能干雾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8),以及与所述控制系统(8)通信连接的供气系统(3)、供水系统(2)和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1),所述控制系统(8)根据在工作现场采集的粉尘浓度数据的变化调控所述供气系统(3)、供水系统(2)、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1)的整体开关和混合配比工作;
所述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1)和供水系统(2)通过混合调节组件(4)连接以得到含有粉尘抑制剂的恒压混合液,所述混合调节组件(4)与所述供气系统(3)通过汇总调节组件(5)连接,所述汇总调节组件(5)的使用次数与所述工作现场的扬尘点相同,且所述汇总调节组件(5)连接有终端喷雾管道(6),所述混合调节组件(4)和所述汇总调节组件(5)分别均通过控制回路与所述控制系统(8)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8)根据实时采集工作现场内的粉尘浓度数据调整所述混合调节组件(4)和所述汇总调节组件(5)工作,且将含有粉尘抑制剂的恒压混合液与压缩空气在所述终端喷雾管道(6)内混合形成含粉尘抑制剂的微米级干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受料槽的智能干雾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3)、供水系统(2)和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1)分别均安装有监测单元(11),所述监测单元(11)与所述控制系统(8)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系统(8)利用所述监测单元(11)实时监控所述供气系统(3)、供水系统(2)和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1)的安全工作,其中所述监测单元(11)包括但不限于对压力、流量、液位和温度的监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受料槽的智能干雾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8)通过数据采集单元(9)实时监测采集所述工作现场的不同粉尘分布位置的粉尘浓度数据以确定扬尘点,所述控制系统(8)利用数据处理模块(7)将采集的粉尘浓度和粉尘浓度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且所述控制系统(8)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单元(9)和所述监测单元(11)的综合数据利用所述控制回路下发指令调控所述混合调节组件(4)和所述汇总调节组件(5)工作以生成微米级干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受料槽的智能干雾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抑制剂供应系统(1)包括装有粉尘抑制剂的药水箱、第一压力泵和第一调节阀组,所述药水箱通过第一连接管路(12)与所述混合调节组件(4)连接,所述第一压力泵用于调控所述药水箱的恒定水压,所述第一调节阀组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第一连接管路(12)内的粉尘抑制剂的输出总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受料槽的智能干雾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2)包括水箱、第二压力泵和第二调节阀组,所述水箱通过第二连接管路(13)与所述混合调节组件(4)连接,所述第二压力泵用于调控所述水箱的恒定水压,所述第二调节阀组用于开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斌吴成刚余海代文政张晓茹张淼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牧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