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18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手环带和测量主体,所述手环带的中部比其两端厚,所述手环带的中部设置有主体安装孔,所述测量主体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主体安装孔内;所述测量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卡持部,另一端设置有充电端,所述手环带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持部相配合的卡持槽和与所述充电端相配合的充电端固定槽,所述卡持部卡持固定在所述卡持槽中,所述充电端卡持固定在所述充电端固定槽内,所述充电端为一突出于所述测量主体的薄片,所述充电端上设置有与USB充电器内的导电芯片相配合的导电片,所述测量主体设置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导电片电性连接;该智能手环充电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手环
本技术涉及智能穿戴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手环。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化产品的发展,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智能化穿戴产品,其中,智能手环作为一种常见的智能化穿戴产品的出现给用户带来的便利。用户通过佩戴智能手环,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等情况,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ipodtouch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用户日常生活的作用。智能手环小巧实用,的普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由于智能手环的使用离不开电,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给智能手环充电才能继续使用。现有技术中,智能手环充电一般都是使用和手机一样的充电器,并在智能手环上设置充电接口,继而实现充电,但是如果没有携带充电设备,就无法完成充电。因此需要一种充电方便的智能手环。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充电方便的智能手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手环带和测量主体,所述手环带的中部比其两端厚,所述手环带的中部设置有主体安装孔,所述测量主体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主体安装孔内;所述测量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卡持部,另一端设置有充电端,所述手环带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持部相配合的卡持槽和与所述充电端相配合的充电端固定槽,所述卡持部卡持固定在所述卡持槽中,所述充电端卡持固定在所述充电端固定槽内,所述充电端为一突出于所述测量主体的薄片,所述充电端上设置有与USB充电器内的导电芯片相配合的导电片,所述测量主体设置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导电片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测量主体的中部向外突出,并与主体安装孔的侧壁紧密贴合,所述主体安装孔的内侧开口面积大于其外侧的开口面积,安装时,所述测量主体从所述主体安装孔的内侧推入所述主体安装孔内。优选地,所述卡持部的底部呈平滑的曲面,所述卡持部的上部为平面,所述平面的自由端设置有凸起。优选地,所述充电端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充电端的倾斜角度为30-50°,充电端的宽度与USB充电插口的宽度相适配。优选地,所述测量主体显示测的宽度小于其下部的宽度,所述主体安装孔显示侧的开口大于其下部的面积,所述显示侧的宽度和厚度与所述主体安装孔的显示侧的开口相适配。优选地,所述测量主体的背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上设置有遮光面板,所述遮光面板上设置有透光部,所述控制芯片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光电芯片的发光部与所述遮光面板上的透光部配合设置。优选地,所述手环带的第一端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手环带第二端的宽度,所述套环与所述手环带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手环带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扣,所述手环带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扣包括连接部和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穿过所述连接孔,并突出于所述手环带,所述手环带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突出部相适配的多个通孔。优选地,所述连接部镶嵌在所述手环带上,且所述连接部的表面与所述手环带的表面相平齐。本技术的智能手环可以在电脑的USB接口、移动电源的USB接口以及家里的带有USB接口的插座上充电,不需要充电器和充电线即可完成充电,充电更加方便。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手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测量主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测量主体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手环带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手环带的另一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手环带1和测量主体2,所述手环带1的中部比其两端厚,所述手环带1的中部设置有主体安装孔10,所述测量主体2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主体安装孔10内,该智能手环只有手环带1和测量主体2,且手环带1只有一条,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节省成本。所述测量主体2的一端设置有卡持部4,另一端设置有充电端3,所述手环带1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持部4相配合的卡持槽40和与所述充电端3相配合的充电端固定槽30,所述卡持部4卡持固定在所述卡持槽40中,所述充电端3卡持固定在所述充电端固定槽30内。安装时,先将充电端3卡紧充电端固定槽30内,再将测量主体2压入主体安装孔10内,卡持部4卡持于卡持槽40中,从而实现将测量主体2与手环带1固定为一体的目的。所述充电端3为一突出于所述测量主体2的薄片,所述充电端3上设置有与USB充电器内的导电芯片相配合的导电片31,所述测量主体2设置有控制芯片,控制芯片的型号为NRF52832,当然也可以是其他适用的型号的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导电片31电性连接。充电时,只需要将充电端3插入USB插口内即可实现电连接,从而给该测量主体2充电,简单方便。参考图2,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测量主体2的中部22向外突出,并与主体安装孔10的侧壁紧密贴合,连接更紧密。所述主体安装孔的内侧102(靠近手臂的一侧)开口面积大于其外侧101(远离手臂的一侧)的开口面积,安装时,所述测量主体2从所述主体安装孔的内侧102推入所述主体安装孔10内。由于主体安装孔的内侧101靠近手臂,测量主体并不会从其内侧102滑落,这样安装还可以避免测量主体2从主体安装孔的外侧101滑脱,结构更加稳定。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卡持部4的底部呈平滑的曲面,所述卡持部4的上部为平面,所述平面的自由端设置有凸起41,卡持更牢固,使测量主体2和手环带1连接更加稳定。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端3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充电端3的倾斜角度为30-50°,具体地,所述充电端3的倾斜角度为35°、40°或者45°。充电端3的宽度与USB充电插口的宽度相适配,充电时,充电端3卡在USB充电插口内,避免该测量主体2掉落。参考图4和图5,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测量主体显示侧21的宽度小于其下部的宽度,所述主体安装孔的外侧101的开口大于其下部的面积,所述显示侧21的宽度和厚度与所述主体安装孔的显示侧101的开口相适配,使测量主体2与手环带1连接更稳固。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测量主体2的背面设置有凸起41,所述凸起41上设置有遮光面板,所述遮光面板上设置有透光部,所述控制芯片上设置有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手环带和测量主体,所述手环带的中部比其两端厚,所述手环带的中部设置有主体安装孔,所述测量主体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主体安装孔内;所述测量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卡持部,另一端设置有充电端,所述手环带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持部相配合的卡持槽和与所述充电端相配合的充电端固定槽,所述卡持部卡持固定在所述卡持槽中,所述充电端卡持固定在所述充电端固定槽内,所述充电端为一突出于所述测量主体的薄片,所述充电端上设置有与USB充电器内的导电芯片相配合的导电片,所述测量主体设置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导电片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手环带和测量主体,所述手环带的中部比其两端厚,所述手环带的中部设置有主体安装孔,所述测量主体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主体安装孔内;所述测量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卡持部,另一端设置有充电端,所述手环带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持部相配合的卡持槽和与所述充电端相配合的充电端固定槽,所述卡持部卡持固定在所述卡持槽中,所述充电端卡持固定在所述充电端固定槽内,所述充电端为一突出于所述测量主体的薄片,所述充电端上设置有与USB充电器内的导电芯片相配合的导电片,所述测量主体设置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导电片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主体的中部向外突出,并与主体安装孔的侧壁紧密贴合,所述主体安装孔的内侧开口面积大于其外侧的开口面积,安装时,所述测量主体从所述主体安装孔的内侧推入所述主体安装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的底部呈平滑的曲面,所述卡持部的上部为平面,所述平面的自由端设置有凸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充电端的倾斜角度为30-50°,充电端的宽度与USB充电插口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挺张明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飞数码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