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623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包括发射端和控制端,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控制端分体设置且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控制端通过线缆连接,且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发射端用于向外部设备提供电磁耦合能量,所述控制端用于对输入的电能进行转换并供给所述发射端;该无线充电设备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优点。使用方便的优点。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无线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相机等电子设备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无线充电技术逐渐被应用到电子设备中,无线充电技术可以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实现无线充电器对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提高电子设备充电过程的便捷性。目前的无线充电器在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首先将家用的低频高压交流电转换成高频低压直流电,再将高频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频低压交流电,最后将流过发射线圈的高频低压交流电通过电磁波向电子设备的接收线圈进行发送,接收线圈则将电磁波转换为电能,从而实现无线充电器对电子设备的充电。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无线充电设备存在着体积过大,给电子设备的充电使用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具体来说:无线充电设备主要由发射线圈和控制电路板组板等部件组成,而现有技术中往往是将控制电路板和发射线圈封装在一起,因此势必造成无线充电器的体积相对较大或厚度相对较大,如需要一边充电一边手持电子设备进行使用(接听电话或玩游戏),又如在进行充电时能使得电子设备能在支架上进行固定,而由于无线充电器的体积相对较大或厚度相对较大会使得上述使用场景不易实现,进而出现了如上所述的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无线充电设备。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包括发射端和控制端,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控制端分体设置且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控制端通过线缆连接,且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发射端用于向外部设备提供电磁耦合能量,所述控制端用于对输入的电能进行转换并供给所述发射端。
[0006]作为对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射端包括发射线圈和第一壳体,所述控制端包括控制电路板和第二壳体,所述发射线圈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间隔预设距离,且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线缆连接,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线缆电连接。
[0007]作为对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射线圈的一面还设置有隔磁片,且所述隔磁片覆盖所述发射线圈。
[0008]作为对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磁片为铁氧体隔磁片。
[0009]作为对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射线圈的周侧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永磁块,所述永磁块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0010]作为对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电源连接接口,所述电源连接接
口与所述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端位于所述电源连接接口和发射端之间。
[0011]作为对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连接接口为USB接口。
[0012]作为对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电源转换装置,所述电源转换装置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力进行转换并提供给所述控制端,所述电源连接接口与所述电源转换装置可拆卸连接。
[0013]作为对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电源转换装置,所述供控制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电源转换装置内,且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电源转换装置电连接。
[0014]作为对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通过注塑的方式将所述永磁块、隔磁片和发射线圈进行封装。
[0015]本技术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由于将无线充电设备的发射端和控制端彼此分体设置,从而使得发射端的发射线圈端和控制端的控制电路板及位于控制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的叠加而增了充电器的整体体积或是厚度,即,使得发射端可以降低到卡片般的厚度,从而避免了传统方式中因为无线充电设备因体积或厚度相对较大而不易于用户一边充电一边使用电子产品,即,提高了无线充电设备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的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
[0017]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无线充电设备中发射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无线充电设备中控制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1]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2]如图1

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包括发射端1和控制端2,发射端1和控制端2分体设置且间隔预设距离,如间隔1M、1.2M、1.5M,且发射端1与控制端2通过线缆形成电连接;其中,发射端1用于向作为外部设备的接收端提供电磁耦合能量,控制端2用于对输入的电能进行转换并供给发射端1。具体来说,发射端1包括发射线圈11和第一壳体12,控制端2包括控制电路板21和第二壳体22,发射线圈11安装于第一壳体12内,控制电路板21安装于第二壳体22内;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22间隔预设距离,如如间隔1M、
1.2M、1.5M,且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22通过线缆连接,发射线圈11和控制电路板21通过线缆形成电连接。由于将无线充电设备的发射端1和控制端2彼此分体设置,从而使得发射端1的发射线圈11端和控制端2的控制电路板21及位于控制电路板21上的电子元器件的叠加而增了充电器的整体体积或是厚度,即,有效降低了发射端1的厚度,从而避免了传统方式中因为无线充电设备因体积或厚度相对较大而不易于用户一边充电一边使用电子产品。
[0023]如图2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发射线圈11的一面还设置有隔磁片13,且隔磁片13覆盖在发射线圈11的一面上,本实施例中的隔磁片13为铁氧体隔磁片13。具体来说,无线充电器是由220V电源变成交感电磁场,然后交感电磁场再产生一交感电磁场后,由交感电磁场变成电流充电;而当交感电磁场遇到金属,则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包括发射端和控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控制端分体设置且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控制端通过线缆连接,且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发射端用于向外部设备提供电磁耦合能量,所述控制端用于对输入的电能进行转换并供给所述发射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包括发射线圈和第一壳体,所述控制端包括控制电路板和第二壳体,所述发射线圈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间隔预设距离,且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线缆连接,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线缆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的一面还设置有隔磁片,且所述隔磁片覆盖所述发射线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片为铁氧体隔磁片。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必鸿邬以浪丁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飞数码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