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温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18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温手环,包括手环本体,所述手环本体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锁定孔,所述手环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入锁定孔的卡扣,所述手环本体包括有相互连接的上表带和下表带,所述上表带和下表带之间设置具有无源感温芯片的RFID测温标签,所述上表带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可使无源感温芯片露出并对准人体手腕处的让位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这种手环可对人体手腕处进行测温,以提高测温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温手环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环,特别涉及一种测温手环。
技术介绍
目前温度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必备品,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映入眼帘,目前市场上最常见是水银温度计、耳温计、电子温度计。由于人体手腕处毛细血管丰富,在人流密集的场所经常使用电子温度计对人体手腕处进行测温,但该测温方式的准确度较差,并不能真实反映被测人员的体温,使得特定场所下(医院、铁路客运站等人流密集的场所)的公共卫生仍面临威胁,因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温手环,这种手环可对人体手腕处进行测温,以提高测温准确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测温手环,包括手环本体,所述手环本体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锁定孔,所述手环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入锁定孔的卡扣,所述手环本体包括有相互连接的上表带和下表带,所述上表带和下表带之间设置具有无源感温芯片的RF工D测温标签,所述上表带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可使无源感温芯片露出并对准人体手腕处的让位通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源感温芯片与人体手腕处皮肤相接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表带与下表带之间相互粘合。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表带远离下表带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台阶,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透气台阶之间设有间隙。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透气台阶的上端面与RF工D天线之间的距离为≥2mm。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表带朝向上表带的一侧设置有用以与RFID测温标签相配合的定位卡槽。<br>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RFID测温标签与下表带之间设置有泡沫垫层,所述下表带的一侧设置有用以容纳泡沫垫层的置物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表带背离上表带的一侧设置有标识凹槽,所述标识凹槽内置有可与RFID测温标签相配合的二维码。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测温手环体积小,对人体无影响;且RFID可对被测温人员进行标识,以解决被测人员不易区分的问题。具有识别距离远、识别速度快等优点,标签采用无线无源技术,无后期维护成本。使得本申请的测温手环能真实反映被测人员的体温,且对被测人员进行标识。以解决特定场所下(医院、铁路客运站等人流密集的场所)的公共卫生威胁。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测温手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是图1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手环本体;2、锁定孔;3、卡扣;4、上表带;5、下表带;6、无源感温芯片;7、RFID测温标签;8、让位通槽;9、透气台阶;10、间隙;11、定位卡槽;12、泡沫垫层;13、置物槽;14、标识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测温手环,包括手环本体1,手环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锁定孔2,锁定孔2设置有若干个,且手环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入锁定孔2的卡扣3,便于根据使用者的手臂粗细将卡扣3插入相对应的锁定孔2内。手环本体1包括有相互连接的上表带4和下表带5,上表带4和下表带5之间设置具有无源感温芯片6的RFID测温标签7,上表带4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可使无源感温芯片6露出并对准人体手腕处的让位通槽8。进一步的,RFID测温标签7包括基材、无源感温芯片6和RFID天线,RFID天线固定在基材上,无源感温芯片6与RFID天线相连。该测温部件体积小,对人体无影响;且RFID可对被测温人员进行标识,以解决被测人员不易区分的问题。具有识别距离远、识别速度快等优点,标签采用无线无源技术,无后期维护成本。使得本申请的测温手环能真实反映被测人员的体温,且对被测人员进行标识。以解决特定场所下(医院、铁路客运站等人流密集的场所)的公共卫生威胁。需特别说明的是:RFID测温标签7为现有技术,详情可参照申请号为201710663056.9的中国专利。进一步的,无源感温芯片6在本申请中优选为与人体手腕处皮肤相接触。使得无源感温芯片6跟皮肤只有薄薄的电子基材阻隔,厚度小于1mm,最佳0.05-0.2mm,兼顾强度与导热系数,传热速度快。进一步的,上表带4与下表带5之间相互粘合。进一步的,上表带4远离下表带5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台阶9,任意相邻两个透气台阶9之间设有间隙10。每个透气台阶9的一侧均可与人体手腕处皮肤相接触。通过在任意相邻两个透气台阶9之间形成间隙10,以避免表带与皮肤贴合太紧导致手腕处皮肤难以散热的情况出现。其次,若表带太厚实会导致RFID测温标签7内的RFID天线难以穿过表带向外传输信号。因此,通过间隙10的设置还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的,每个透气台阶9的上端面与RFID天线之间的距离为≥2mm。由于人体的手腕处也是阻挡RFID天线信号传输的阻挡物,若手腕与RFID天线之间的间距太小,则RFID天线信号传输会变差。而本申请通过设置若干个透气台阶9,让透气台阶9的一端与人体手腕处相抵,从而让RFID天线部分与人体通过透气台阶9与手腕处皮肤隔开2mm以上,保证RFID测温标签7避免受到人体干扰的影响。进一步的,若干个透气台阶9位于RFID天线对应的上方。需特别说明的是:透气台阶9是对应于RFID天线的位置处而设置的,用以解决RFID天线信号传输的问题。进一步的,下表带5朝向上表带4的一侧设置有用以与RFID测温标签7相配合的定位卡槽11,该定位卡槽11用以定位安放RFID测温标签7,在避免RFID测温标签7移位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测温手环的安装效率。进一步的,RFID测温标签7与下表带5之间设置有泡沫垫层12,下表带5的一侧设置有用以容纳泡沫垫层12的置物槽13。通过泡沫垫层12的设置,可使RFID测温标签7隔热、舒适、阻绝环境影响。进一步的,泡沫垫层12位于无源感温芯片6对应的正下方,且泡沫垫层12与无源感温芯片6分别位于基材的两侧。通过具体限定泡沫垫层12的位置,使得泡沫垫层12可为无源感温芯片6提供一个隔热、舒适的应用环境。进一步的,下表带5背离上表带4的一侧设置有标识凹槽14,该标识凹槽14内置有可与RFID测温标签7相配合的二维码。使用者通过手持终端扫描该二维码,可为RFID测温标签7录入佩戴者信息,可用于后台对佩戴者体温数据的监控和管理。进一步的,上表带4与下表带5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同一个锁定孔2,锁定孔2设置有若干个。使用方法:1、将让位通槽8对准于被测人员手腕处,使得位于让位通槽8内的无源感温芯片6可对人体手腕处进行测温。2、将手环环绕人体手腕处,并将手环的一端卡扣3插入另一端的锁定孔2内,以实现手环固定于人体手腕处。此时,每个透气台阶9的一端均与人体皮肤相抵。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温手环,包括手环本体(1),所述手环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锁定孔(2),所述手环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入锁定孔(2)的卡扣(3),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环本体(1)包括有相互连接的上表带(4)和下表带(5),所述上表带(4)和下表带(5)之间设置具有无源感温芯片(6)的RFID测温标签(7),所述上表带(4)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可使无源感温芯片(6)露出并对准人体手腕处的让位通槽(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温手环,包括手环本体(1),所述手环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锁定孔(2),所述手环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入锁定孔(2)的卡扣(3),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环本体(1)包括有相互连接的上表带(4)和下表带(5),所述上表带(4)和下表带(5)之间设置具有无源感温芯片(6)的RFID测温标签(7),所述上表带(4)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可使无源感温芯片(6)露出并对准人体手腕处的让位通槽(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温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感温芯片(6)与人体手腕处皮肤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温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带(4)与下表带(5)之间相互粘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温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带(4)远离下表带(5)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台阶(9),任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明敏徐振宇倪昀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智感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