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97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29
本申请主要是涉及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包括透明壳体、摄像头模组和电致变色器件,透明壳体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摄像头模组通过第一区域采集光线,电致变色器件贴设在第二区域,电致变色器件至少部分围绕摄像头模组。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透明壳体不仅能够满足摄像头模组采集光线以成像的基本需求,而且还贴设有电致变色器件。其中,由于电致变色器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这种颜色上的变化可以经透明壳体显现,使得电子设备的外观特性能够改变,进而改善电子设备的外观表现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
,具体是涉及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娱乐工具,用户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手机这类电子设备为例,其壳体大多为塑胶制件、金属制件、玻璃制件、陶瓷制件等,外观装饰效果相对单调。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透明壳体、摄像头模组和电致变色器件,透明壳体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摄像头模组通过第一区域采集光线,电致变色器件贴设在第二区域,电致变色器件至少部分围绕摄像头模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透明壳体和电致变色器件,透明壳体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电致变色器件贴设在第二区域,并至少部分围绕第一区域。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透明壳体不仅能够满足摄像头模组采集光线以成像的基本需求,而且还贴设有电致变色器件。其中,由于电致变色器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这种颜色上的变化可以经透明壳体显现,使得电子设备的外观特性能够改变,进而改善电子设备的外观表现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壳体组件一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壳体组件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壳体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功能膜多种实施方式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功能膜一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中电致变色器件一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电致变色器件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2中电致变色器件另一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中壳体组件与摄像头模组之间一相对位置关系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壳体组件沿XII-XII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中壳体组件与摄像头模组之间另一相对位置关系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壳体组件沿XIV-XIV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3中壳体组件又一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中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组成框图;图17是图1中电子设备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组成框图;图18是图17中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电子设备的一种操作状态的示意图;图20是电子设备的另一种操作状态的示意图;图21是图11中壳体组件与摄像头模组之间另一相对位置关系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11中壳体组件与摄像头模组之间又一相对位置关系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13中壳体组件与摄像头模组之间另一相对位置关系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13中壳体组件与摄像头模组之间又一相对位置关系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中,电子设备1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便携装置。其中,本实施例以电子设备10为手机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显示模组11、中框12和壳体组件13。其中,显示模组11和壳体组件13分别位于中框12相背的两侧,并可以通过胶接、卡接、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与中框12装配连接,以使得三者组装之后形成显示模组11与壳体组件13一同夹持中框12的基本结构。进一步地,显示模组11与壳体组件13之间还可以形成一具有一定容积的腔体,该腔体可以用于设置摄像头模组14、主板15、电池16等结构件,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换言之,显示模组11位于摄像头模组14背离壳体组件13(具体可以为后文中提及的透明壳体131)的一侧。其中,显示模组11、摄像头模组14等结构件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分别与主板15、电池16等电性连接,以使得它们能够得到电池16的电能供应,并能够在主板15的控制下执行相应的指令。进一步地,显示模组11的边缘可以朝向中框12弯曲,以使得显示模组11上显示的画面能够以类似于“瀑布”的形态从显示模组11的正面延伸至其侧面。如此设置,不仅能够减小甚至是隐藏显示模组11的黑边,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大的显示视野,还能够使得显示模组11营造一种环绕显示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给用户带来一种不同于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升降式摄像头、滑盖式摄像头等平板式全面屏的视觉体验,进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竞争力。相应地,壳体组件13的边缘也可以朝向中框12弯曲,以便于改善电子设备10的握持手感及外观美感。参阅图2,图2是图1中壳体组件一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壳体组件13可以包括透明壳体131和电致变色器件132。其中,电致变色器件132可以借助光学胶(OpticallyClearAdhesive,OCA)、压敏胶(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PSA)等胶体(图2中未示出)与透明壳体131贴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壳体组件13与中框12组装之后,电致变色器件132相较于透明壳体131更靠近显示模组11。此时,透明壳体131可以为玻璃或塑胶等,这样既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以保护电子设备10,又对光线具有一定的透过率以使得电致变色器件132的颜色能够显现。一般地,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例如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基于此,电致变色器件132可以是由电致变色材料(也即是后文中提及的电致变色层)制成的器件,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也能够发生稳定的、可逆的颜色变化,这种颜色上的变化使得透明壳体131的外观装饰效果也能够随之变化。换言之,在电致变色器件132与透明壳体131的配合作用下,壳体组件13不仅能够保护电子设备10,还使得电子设备10的外观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透明壳体、摄像头模组和电致变色器件,所述透明壳体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摄像头模组通过所述第一区域采集光线,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贴设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摄像头模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透明壳体、摄像头模组和电致变色器件,所述透明壳体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摄像头模组通过所述第一区域采集光线,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贴设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摄像头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装饰件,所述装饰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透明壳体背离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电致变色层和胶框,所述胶框对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侧周面进行封装,所述胶框在所述透明壳体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装饰件在所述透明壳体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所述装饰件能够遮挡所述胶框在所述透明壳体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装饰件在所述透明壳体上的正投影重合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对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外侧周面和内侧周面进行封装,用于封装所述内侧周面的胶框在所述透明壳体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装饰件在所述透明壳体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左上角区域、右上角区域、中间区域的任意一个区域或其组合;其中,所述中间区域介于所述左上角区域与所述右上角区域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设有安装孔,所述装饰件部分装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摄像头模组能够通过所述装饰件采集光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壳体包括一体连接的主体部和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凸出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电致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雷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