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折弯的整流桥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86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折弯的整流桥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三个杆体,所述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两个所述杆体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钢材,所述第一钢材的上表面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U形板体,所述U形板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板体;将半导体芯片与绝缘壳体相连,绝缘壳体内部设有弹簧与限位块,当工作人员手握把手对整流桥模块进行折弯时,弹簧与限位块给予绝缘壳体回弹力,保护半导体芯片不受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折弯的整流桥模块
本技术涉及整流桥模块的
,具体为一种便于折弯的整流桥模块。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整流桥一般带有足够大的电感性负载,因此整流桥不出现电流断续,整流桥应用时,常在其负载端接有平波电抗器,故可将其负载视为恒流源,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整流桥模块由于其良好的热疲劳性能和高的浪涌能力广泛用于KR可控硅气体保护焊、直流电机励磁、逆变器的直流电源、蓄电池的直流电源和新能源等。中国公开授权专利技术:便于折弯的整流桥模块(公开号:CN207782669U)公开了一种便于折弯的整流桥模块,其在底座上粘贴陶瓷垫板,通过第一容纳腔与底座配合、第二容纳腔与陶瓷垫板配合来安装壳体,将壳体通过第一容纳腔与底座一次固定,第二容纳腔与陶瓷垫板的二次固定,然而还存在一定问题;将半导体芯片与底板、壳体相连接,当对整流桥模块进行折弯时,底板与壳体极易带动半导体芯片发生形变,而半导体芯片属不能弯曲物件,折弯后的半导体芯片将无法利用,同时虽然在整流桥模块内部设置折弯部,而整流桥模块外部并未设置折弯部,极易导致壳体裂变,为此,提出了一种便于折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折弯的整流桥模块,包括壳体(2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三个杆体(28),所述杆体(2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12),两个所述杆体(28)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二通槽(11),所述第二通槽(1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钢材(9),所述第一钢材(9)的上表面开设有第四通孔(29),所述第四通孔(2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U形板体(1),所述U形板体(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21)的上表面,所述壳体(21)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槽(2),所述第一通槽(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板体(6),所述第二板体(6)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8),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折弯的整流桥模块,包括壳体(2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三个杆体(28),所述杆体(2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12),两个所述杆体(28)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二通槽(11),所述第二通槽(1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钢材(9),所述第一钢材(9)的上表面开设有第四通孔(29),所述第四通孔(2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U形板体(1),所述U形板体(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21)的上表面,所述壳体(21)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槽(2),所述第一通槽(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板体(6),所述第二板体(6)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8),所述壳体(21)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板体(4),所述第一板体(4)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7),所述第一螺纹通孔(7)与所述第二螺纹通孔(8)的内侧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3),所述第一板体(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半导体芯片(30),所述半导体芯片(3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绝缘壳体(13),所述绝缘壳体(13)的内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4),所述限位块(24)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25),所述绝缘壳体(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2)的上表面,所述底座(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桥(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折弯的整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东华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