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注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070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注液系统,该蓄电池注液系统,包括用于存储待补充电解液的补液箱以及其所述补液箱通过补液管可选择的贯通连接的多个注液帽,所述蓄电池包括多个容纳空间相互独立的子腔,多个所述注液帽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多个子腔设置。该蓄电池注液系统能够快速及时补注电解液,提升注液或者补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池注液系统
本技术涉及铅酸阀控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注液系统。
技术介绍
蓄电池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广泛应用于交通领域和通信领域,在蓄电池内电解液不足的情况下,若不及时补注电解液会导致储电量下降,储电量下降就会导致蓄电池性能降低,进而影响到蓄电池的寿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在蓄电池缺液时能够快速及时补注电解液,提升注液或者补液效率的注液系统。公开于本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池注液系统,该蓄电池注液系统能够快速及时补注电解液,提升注液或者补液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注液系统,包括用于存储待补充电解液的补液箱以及其所述补液箱通过补液管可选择的贯通连接的多个注液帽,所述蓄电池包括多个容纳空间相互独立的子腔,多个所述注液帽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多个子腔设置。优选的,所述补液管包括主管与多根支管,多根所述支管通过多通道接头与所述主管贯通连接且与多个所述注液帽贯通连接。优选的,所述主管上还设有止水阀。优选的,所述注液帽包括注液帽主体,所述注液帽主体上装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浮漂,所述第一连杆能够跟随所述浮漂上下运动,所述第一连杆上具有显色部,所述注液帽主体上具有显色观察区,所述显色部与所述显色观察区对应设置。优选的,所述注液帽主体上构造有针对所述蓄电池内部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中设有止水阀芯,所述止水阀芯能够在所述浮漂处于第一高度时打开所述第一出水口,在所述浮漂处于第二高度时关闭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高度。优选的,所述止水阀芯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优选的,所述注液帽主体上构造有与外部选择性贯通的进水三通阀,所述进水三通阀具有能够与外部注液装置贯通的阀进水口以及阀出水口,所述阀出水口与分流器贯通连接,所述分流器能够将加注的水引导至所述第一出水口处。优选的,所述进水三通阀与所述注液帽主体之间具有第一密封圈;和/或,所述注液帽主体的外周壁上套装有第二密封圈。优选的,所述注液帽主体的顶部设有盖体。优选的,所述注液帽主体上还构造有人工注液口。有益效果:通过所述补液管将所述多个注液帽与所述补液箱可选择地贯通连接,从而能够实现同时对多个所述子腔的注液补液操作,也即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快速及时补注电解液,提升注液或者补液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蓄电池注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注液帽在一角度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注液帽在一角度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注液帽主体;11、盖体;12、第二密封圈;21、第一连杆;211、显色部;22、浮漂;41、第一出水口;42、止水阀芯;43、第二连杆;51、进水三通阀;52、分流器;53、第一密封圈;61、人工注液口;10、注液帽;100、补液箱;101、子腔;102、主管;103、支管;104、多通道接头;105、止水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3详细介绍本技术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待补充电解液的补液箱100以及其所述补液箱100通过补液管可选择的贯通连接的多个注液帽10,所述蓄电池包括多个容纳空间相互独立的子腔101,多个所述注液帽10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多个子腔101设置。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补液管将所述多个注液帽10与所述补液箱100可选择地贯通连接,从而能够实现同时对多个所述子腔101的注液补液操作,也即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快速及时补注电解液,提升注液或者补液效率。优选的,所述补液管包括主管102与多根支管103,多根所述支管103通过多通道接头104与所述主管102贯通连接且与多个所述注液帽10贯通连接。所述主管102上还设有止水阀105,以控制所述补液箱100是否出液以及出液流速。作为所述注液帽1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注液帽10包括注液帽主体1,所述注液帽主体1上装设有第一连杆21,所述第一连杆21的一端连接于浮漂22,所述第一连杆21能够跟随所述浮漂22上下运动,所述第一连杆21上具有显色部211,所述注液帽主体1上具有显色观察区,所述显色部211与所述显色观察区对应设置。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浮漂22的波动跟随能力带动与之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杆21,从而使所述第一连杆21具有了实时反映子腔101内电解液的液位的作用,所述显色部211则利用其与所述显色观察区的距离的大小实现通过所述显色观察区获得不同的颜色进而明确电解液实时液位。所述显色部211利用折射原理实现在显色观察区获得不同颜色的客观需求。进一步的,所述注液帽主体1上构造有针对所述蓄电池内部的第一出水口41,所述第一出水口41中设有止水阀芯42,所述止水阀芯42能够在所述浮漂22处于第一高度时打开所述第一出水口41,在所述浮漂22处于第二高度时关闭所述第一出水口41,所述第一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高度。具体的,所述止水阀芯42通过第二连杆43与所述第一连杆21连接。此时通过所述第二连杆43将所述第一连杆21与所述止水阀芯42连接实现两者运动的联动,能够在补液到位后将第一出水口41封闭,在液位未达到相应的预设高度时,则保持所述第一出水口41的贯通。前述的第一高度对应于所述电解液需要补液的警戒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对应于所述电解液补液完成的高度。更进一步的,作为对所述注液帽的注液流路的一种具体形式,优选的,所述注液帽主体1上构造有与外部选择性贯通的进水三通阀51,所述进水三通阀51具有能够与外部注液装置贯通的阀进水口以及阀出水口,所述阀出水口与分流器52贯通连接,所述分流器52能够将加注的水引导至所述第一出水口41处。所述进水三通阀51与所述注液帽主体1之间具有第一密封圈53,以保证注液流路的密封性;所述注液帽主体1的外周壁上套装有第二密封圈12,保证所述注液帽与蓄电池安装孔之间的密封性。所述注液帽主体1的顶部设有盖体11,进一步的,所述注液帽主体1上还构造有人工注液口6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待补充电解液的补液箱(100)以及其所述补液箱(100)通过补液管可选择的贯通连接的多个注液帽(10),所述蓄电池包括多个容纳空间相互独立的子腔(101),多个所述注液帽(10)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多个子腔(101)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待补充电解液的补液箱(100)以及其所述补液箱(100)通过补液管可选择的贯通连接的多个注液帽(10),所述蓄电池包括多个容纳空间相互独立的子腔(101),多个所述注液帽(10)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多个子腔(101)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管包括主管(102)与多根支管(103),多根所述支管(103)通过多通道接头(104)与所述主管(102)贯通连接且与多个所述注液帽(10)贯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102)上还设有止水阀(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帽(10)包括注液帽主体(1),所述注液帽主体(1)上装设有第一连杆(21),所述第一连杆(21)的一端连接于浮漂(22),所述第一连杆(21)能够跟随所述浮漂(22)上下运动,所述第一连杆(21)上具有显色部(211),所述注液帽主体(1)上具有显色观察区,所述显色部(211)与所述显色观察区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帽主体(1)上构造有针对所述蓄电池内部的第一出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联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