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舒民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694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结构,包括由底板、顶板以及外边框相互连接组成的板体,底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交错分布的隔板,相邻隔板之间隔离形成散热流道,且若干隔板之间由外边框围绕形成一循环散热流道,顶板一侧设置有与循环散热流道进液端连通的进液口,另一侧设置有与循环散热流道出液端连通的出液口,顶板由与散热流道一一对应的若干导热条组成,且导热条四边通过弹性防水带与外边框以及相应隔板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液冷板与电池包的接触散热面由若干导热条连接组成,且导热条与散热流道通过弹性带密封连接,使接触面各导热条相对独立,并受水压影响紧贴在电池包上,从而保证液冷板的导热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液冷板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对续航里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续航里程影响较大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目前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密度已经由几年前的90Wh/kg提高到现在的180Wh/kg,随着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的提高,相应的发热量随之增大,传统的风冷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高度集成化的电池包需求,液冷技术方案已经逐渐成为主流。目前采用液冷散热时,当液冷板的尺寸较大时,其平面度难以稳定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容易导致液冷板的部分区域与电池表面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或液冷板部分区域存在应力的问题,从而引起电池局部温度偏高或者液冷板部分区域强度衰减的问题,最终可能产生动力电池包热失控或者液冷板漏液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结构,液冷板与电池包的接触散热面由若干导热条连接组成,且导热条与散热流道通过弹性带密封连接,使接触面各导热条相对独立,并受水压影响紧贴在电池包上,从而保证液冷板的导热散热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结构,包括由底板(1)、顶板(2)以及外边框(3)相互连接组成的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交错分布的隔板(7),相邻所述隔板(7)之间隔离形成散热流道,且若干所述隔板(7)之间由外边框(3)围绕形成一循环散热流道(8),所述顶板(2)一侧设置有与循环散热流道(8)进液端连通的进液口(5),另一侧设置有与循环散热流道(8)出液端连通的出液口(6),所述顶板(2)由与散热流道一一对应的若干导热条(4)组成,且所述导热条(4)四边通过弹性防水带(9)与外边框(3)以及相应隔板(7)密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结构,包括由底板(1)、顶板(2)以及外边框(3)相互连接组成的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交错分布的隔板(7),相邻所述隔板(7)之间隔离形成散热流道,且若干所述隔板(7)之间由外边框(3)围绕形成一循环散热流道(8),所述顶板(2)一侧设置有与循环散热流道(8)进液端连通的进液口(5),另一侧设置有与循环散热流道(8)出液端连通的出液口(6),所述顶板(2)由与散热流道一一对应的若干导热条(4)组成,且所述导热条(4)四边通过弹性防水带(9)与外边框(3)以及相应隔板(7)密封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舒民
申请(专利权)人:王舒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