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扁平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61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薄扁平电缆,包括电缆本体,电缆本体为扁平带状结构,其中,电缆本体包括芯线组、两根分别设置在芯线组两侧的地线、以及包覆芯线组和两根地线的保护套;保护套两侧的顶部设有朝下向外延伸的第一斜面,其底部设有朝上向外延伸的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一端相连接,其连接处呈圆弧过渡;保护套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PET层、第二PET层和外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多弯折的领域,具有不扭结,折叠整齐、占用空间少、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扁平电缆
本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超薄扁平电缆。
技术介绍
常规的电缆的结构,包括由外而内依次同轴包覆的外皮、屏蔽层、绝缘层和导体;使用时,高频信号通过同轴电缆的导体进行传输,信号电流集中在导体表面流过。因此导体表面材料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电缆的传输性能。现有市面上多采用圆电缆,但圆电缆弯曲幅度较小、占用空间较大、而且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超薄扁平电缆,以解决圆电缆弯曲幅度较小、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薄扁平电缆,其包括:一种超薄扁平电缆,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为扁平带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本体包括芯线组、两根分别设置在所述芯线组两侧的地线、以及包覆所述芯线组和两根地线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两侧的顶部设有朝下向外延伸的第一斜面,其底部设有朝上向外延伸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一端相连接,其连接处呈圆弧过渡;所述保护套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PET层、第二PET层和外皮。优选地,所述芯线组包括两根以上横向并列设置的芯线和包覆在所述横向排列的芯线之外的外层;所述芯线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导体和TPE绝缘层;所述外层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铝箔层和第二铝箔层。优选地,所述芯线的截面为圆形。优选地,所述导体为铜线。优选地,所述电缆本体截面的厚度为0.85mm。优选地,所述电缆本体截面的宽度为1.80mm。本技术的一种超薄扁平电缆的技术效果为:1、本申请中电缆本体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朝下向外延伸的第一斜面和朝上向外延伸的第二斜面,由于线缆两侧的厚度呈递减,有利于省略填充物填充支撑,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亦能减少高度空间的占用,使用更方便。再者,第一斜面和朝上向外延伸的第二斜面之间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提高保护套的柔软性,两侧不易开裂,更耐用。2、电缆本体呈扁平结构,其在芯线根数相同的情况下其弯曲半径比圆形电缆更小,适用范围更广;3、保护套采用第一PET层、第二PET层作为绝缘层,不仅使得保护套有较好的韧性,还提保护套的抗张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使得外皮能多次弯折不易断裂,延长电缆本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一种超薄扁平电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1-电缆本体、2-芯线组、21-导体、22-TPE绝缘层、23-外层、3-地线、4-保护套、41-第一斜面、42-第二斜面、43-连接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而本实施例中的超薄扁平电缆,其用于电子产品的数据信息传输,本实施例中的超薄扁平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下面对超薄扁平电缆的各组成部件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如图所示,电缆本体1包括芯线组2、两根分别设置在芯线组2两侧的地线3、以及包覆芯线组2和两根地线3的保护套;保护套两侧的顶部设有朝下向外延伸的第一斜面41,其底部设有朝上向外延伸的第二斜面42,第一斜面41与第二斜面42的一端相连接,其连接处43呈圆弧过渡设计,能较好提高保护套两侧的柔软性,受力不易开裂,更耐用。再者,保护套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PET层、第二PET层和外皮。不仅使得保护套有较好的韧性,还提保护套的抗张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使得保护套能多次弯折不易断裂,延长电缆本体1的使用寿命。由上述可知,本申请线缆两侧的厚度呈递减,有利于省略填充物填充支撑,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亦能减少高度空间的占用,使用更方便。进一步地,芯线组2包括两根以上横向并列设置的芯线和包覆在横向排列的芯线之外的外层23;芯线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导体21和TPE绝缘层22;外层23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铝箔层和第二铝箔层。进一步地,芯线的截面为圆形。进一步地,导体21为铜线。进一步地,电缆本体1为高为0.85mm,宽为1.80mm的扁平带状结构,减少高度空间的占用,不扭结,折叠整齐,使用更方便。综合上述可知,本申请电缆本体1具有超薄的扁平结构,不仅保证电缆本体1的结构合理性,还保证了电缆本体1的信号传输的效率稳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扁平电缆,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为扁平带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本体包括芯线组、两根分别设置在所述芯线组两侧的地线、以及包覆所述芯线组和两根地线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两侧的顶部设有朝下向外延伸的第一斜面,其底部设有朝上向外延伸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一端相连接,其连接处呈圆弧过渡;所述保护套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PET层、第二PET层和外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扁平电缆,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为扁平带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本体包括芯线组、两根分别设置在所述芯线组两侧的地线、以及包覆所述芯线组和两根地线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两侧的顶部设有朝下向外延伸的第一斜面,其底部设有朝上向外延伸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一端相连接,其连接处呈圆弧过渡;所述保护套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PET层、第二PET层和外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组包括两根以上横向并列设置的芯线和包覆在所述横向并列的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振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拓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