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三角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592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交通警示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警示三角架,包括:底座、以及分别连接于底座同一侧的两端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并连接形成三角架结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底座的同一侧均设有反光条;底座设有反光条的一面的顶边转动连接有第一荧光条;第一支架背离其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一收容槽,该面靠近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二荧光条;第二支架背离其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二收容槽,该面靠近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三荧光条;第一荧光条、第二荧光条和第三荧光条通过转动可切换至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实现在不使用时,可将荧光条分别进行折叠收纳,避免因为撕扯而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警示三角架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交通警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警示三角架。
技术介绍
驾驶员在路上遇到突发故障进行停车检修或者发生意外事故时,通常在在距离车身后部放置警示三角架,用于提醒后来车辆,避免发生二次交通事故。目前,市面上的警示三角架大多数都荧光面采用三角形荧光布的方式固定于三角架上,不使用时,三角形的荧光布由于比较柔软,蓬松而导致难以完全收纳起来,在收纳时发生撕扯而被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警示三角架,实现在不使用时,可将荧光条分别进行折叠收纳,避免因为撕扯而损坏。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警示三角架,包括:底座、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底座同一侧面的两端,并形成三角架结构;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底座的同一侧均设有反光条;所述底座设有反光条的一面的顶边转动连接有第一荧光条;所述第一支架背离其设有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一收容槽,并且该面靠近所述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二荧光条;所述第二支架背离其设有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二收容槽,并且该面靠近所述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三荧光条;所述第一荧光条、所述第二荧光条和所述第三荧光条通过转动可切换至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荧光条、所述第二荧光条和所述第三荧光条向所述三角架结构的中心方向展开,形成位于所述三角架结构内的三角荧光区;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荧光条与所述底座的反光条相贴合,所述第二荧光条收纳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第三荧光条收纳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荧光条的一端设有第三磁吸部,所述第一荧光条靠近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处的另一端设有第四磁吸部;所述第二荧光条靠近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处的一端设有可与所述第四磁吸部磁吸连接的第五磁吸部,所述第二荧光条靠近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处的另一端设有第六磁吸部;所述第三荧光条靠近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处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六磁吸部相磁吸的第七磁吸部,所述第三荧光条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三磁吸部磁吸连接的第八磁吸部;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四磁吸部与所述第五磁吸部磁吸连接,所述第六磁吸部与所述第七磁吸部磁吸连接,所述第八磁吸部与所述第三磁吸部磁吸连接。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底座的反光条内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三磁吸部和/所述第四磁吸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收容槽内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五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六磁吸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收容槽内设有第三磁吸件,所述第三磁吸件与所述第七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八磁吸部对应设置;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三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四磁吸部磁吸连接,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五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六磁吸部磁吸连接,所述第三磁吸件与所述第七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八磁吸部连接。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荧光条包括第一背板和第一荧光布,所述第一荧光布的一部分贴合于所述底座设有反光条的一面,所述第一荧光布的另一部分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一背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反光条的一面,并且所述第一荧光布贴合于所述底座的部分与所述第一荧光条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一背板的部分之间形成有第一折叠线,所述第一背板绕所述第一折叠线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第三磁吸部和所述第四磁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背板的两端;所述第二荧光条包括第二背板和第二荧光布,所述第二荧光布的一部分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第二荧光布的另一部分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二背板面向所述第一支架的反光条的一面,并且所述第二荧光布贴合于第一收容槽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荧光布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二背板的部分之间形成有第二折叠线,所述第二背板绕所述第二折叠线相对所述第一支架转动,所述第五磁吸部和所述第六磁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背板的两端;所述第三荧光条包括第三背板和第三荧光布,所述第三荧光布的一部分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所述第三荧光布的另一部分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三背板面向所述第二支架的反光条的一面,并且所述第三荧光布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槽的部分与所述第三荧光布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三背板的部分之间形成第三折叠线,所述第三背板绕所述第三折叠线相对第二支架转动,所述第七磁吸部和所述第八磁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背板的两端。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背板、所述第二背板和所述第三背板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背板、所述第二背板和所述第三背板均为梯形结构。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收容槽为与所述第二背板相匹配的梯形结构,所述第二收容槽为与所述第三背板相匹配的梯形结构。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反光条包括第一反光条、第二反光条和第三反光条;所述底座同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一吸合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一吸合部之间还设有所述第一反光条;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支架背离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一面设有所述第二反光条,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并且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相互背离的两面;所述第二支架背离所述第二收容槽的一面设有所述第三反光条,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设有可用于与所述第一吸合部磁吸连接的第二吸合部;当所述第二吸合部与所述第一吸合部磁吸固定时,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形成三角架结构,所述第一反光条、所述第二反光条和所述第三反光条形成所述警示三角架的三角反射区。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支架两相对的面之间存在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一荧光条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吸合部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吸合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可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底座、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于底座同一侧两端,并且形成三角架结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底座的同一侧均设有反光条,底座设有反光条的一面的顶边转动连接有第一荧光条,以使第一荧光条可以相对底座转动。第一支架背离其设有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一收容槽,并且该面靠近三角架架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二荧光条,第二荧光条通过相对第一支架转动可翻转收纳于第一收容槽内或翻转至第一收容槽外。第二支架背离其设有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二收容槽,并且该面靠近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三荧光条,第三荧光条通过相对第二支架转动可翻转收纳于第二收容槽内或翻转至第二收容槽外。使用时,沿三角架结构的中心方向翻转展开,使其处于展开状态,使得第一荧光条、第二荧光条和第三荧光条形成位于三角架结构内的三角荧光区,使其处于展开状态;在不使用时,通过翻转,将第一荧光条贴合与底座设有反光条的一面,第二荧光条收纳于第一收容槽内,第三荧光条收纳于第二收容槽内,使其处于折叠状态。相对传统的采用将荧光布做成三角形的方式,该种方式采用三个可以分别折叠收纳的第一荧光条、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警示三角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n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底座同一侧面的两端,并形成三角架结构;/n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底座的同一侧均设有反光条;/n所述底座设有反光条的一面的顶边转动连接有第一荧光条;/n所述第一支架背离其设有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一收容槽,并且该面靠近所述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二荧光条;/n所述第二支架背离其设有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二收容槽,并且该面靠近所述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三荧光条;/n所述第一荧光条、所述第二荧光条和所述第三荧光条通过转动可切换至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n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荧光条、所述第二荧光条和所述第三荧光条向所述三角架结构的中心方向展开,形成位于所述三角架结构内的三角荧光区;/n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荧光条与所述底座的反光条相贴合,所述第二荧光条收纳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第三荧光条收纳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警示三角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底座同一侧面的两端,并形成三角架结构;
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底座的同一侧均设有反光条;
所述底座设有反光条的一面的顶边转动连接有第一荧光条;
所述第一支架背离其设有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一收容槽,并且该面靠近所述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二荧光条;
所述第二支架背离其设有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二收容槽,并且该面靠近所述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三荧光条;
所述第一荧光条、所述第二荧光条和所述第三荧光条通过转动可切换至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
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荧光条、所述第二荧光条和所述第三荧光条向所述三角架结构的中心方向展开,形成位于所述三角架结构内的三角荧光区;
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荧光条与所述底座的反光条相贴合,所述第二荧光条收纳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第三荧光条收纳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三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荧光条的一端设有第三磁吸部,所述第一荧光条靠近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处的另一端设有第四磁吸部;
所述第二荧光条靠近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处的一端设有可与所述第四磁吸部磁吸连接的第五磁吸部,所述第二荧光条靠近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处的另一端设有第六磁吸部;
所述第三荧光条靠近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处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六磁吸部相磁吸的第七磁吸部,所述第三荧光条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三磁吸部磁吸连接的第八磁吸部;
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四磁吸部与所述第五磁吸部磁吸连接,所述第六磁吸部与所述第七磁吸部磁吸连接,所述第八磁吸部与所述第三磁吸部磁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警示三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反光条内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三磁吸部和/所述第四磁吸部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收容槽内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五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六磁吸部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收容槽内设有第三磁吸件,所述第三磁吸件与所述第七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八磁吸部对应设置;
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三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四磁吸部磁吸连接,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五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六磁吸部磁吸连接,所述第三磁吸件与所述第七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八磁吸部磁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警示三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荧光条包括第一背板和第一荧光布,所述第一荧光布的一部分贴合于所述底座设有反光条的一面,所述第一荧光布的另一部分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一背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反光条的一面,并且所述第一荧光布贴合于所述底座的部分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卓张历卓
申请(专利权)人:博识峰云深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