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文的语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0556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中文的语音装置,包括:底座、播音本体;所述底座的上方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设有两个支杆,两个所述支杆上方连接有转动机构,支杆通过转动机构与播音本体连接;所述播音本体的一侧设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的下方设有功能旋钮,所述功能旋钮的一侧设有音量旋钮;所述播音本体另一侧面设有耳机插孔和麦克风插孔;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外套管,外套管的内部设有内套管,外套管与内套管间隔设置;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的一端均与播音本体连接;提高语音学习的效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调节播音本体的角度,便于调节对准使用者,达到更好的听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中文的语音装置
本技术属于中文语音学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中文的语音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汉文化在世界的普及和宣传,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学习中文和传统汉语,汉语与英语不同,汉语的学习难度更大,汉语学习中需要学习拼音,拼音的学习在中文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决定了口语发音是否标准。但是在目前的中文语音教学中,一般都是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学习,老师在课堂上领读,学生跟读;此种方式不仅学生接受效果差,而且学生课下自己进行发音练习的时候,出现错误不能够及时纠正,导致学习效率低,而且也不利于学习到正宗的汉语发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中文的语音装置,便于在课下听取录音,来及时纠正自己在平时语音学习中的错误,提高语音学习的效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调节播音本体的角度,便于调节对准使用者,达到更好的听觉效果,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中文的语音装置,包括:底座、播音本体;所述底座的上方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设有两个支杆,两个所述支杆上方连接有转动机构,支杆通过转动机构与播音本体连接;所述播音本体的一侧设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的下方设有功能旋钮,所述功能旋钮的一侧设有音量旋钮;所述播音本体另一侧面设有耳机插孔和麦克风插孔;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外套管,外套管的内部设有内套管,外套管与内套管间隔设置;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的一端均与播音本体连接。优选的,所述内套管的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外侧壁套设有轴承,转轴通过轴承与内套管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内套管的外部,且与支杆连接。优选的,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均贯穿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一端设有压盘,所述压盘位于外套管的外部。优选的,所述移动杆与外套管和内套管均间隙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与内套管的贯穿孔呈长方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移动杆上设有拉簧,所述拉簧设在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所述拉簧的一端与外套管内壁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在移动杆的外侧壁上。优选的,所述固定环远离拉簧的一侧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移动杆连接,卡块能够穿过内套管上开设的贯穿孔。优选的,所述转轴靠近中心位置的外侧壁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插槽;所述插槽与贯穿外套管的移动杆相对应卡接。优选的,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转动播音本体,播音本体带动两侧外套管和内套管转动,内套管通过轴承与转轴转动连接,在调节好合适的角度之后,转动压盘,同时按压压盘,当卡块与内套管的贯穿孔平行时候,卡块通过贯穿孔进入内套管内部,继续旋转,卡块与内套管实现卡接,防止移动杆回弹,此时移动杆的另一端插入到插槽之内,通过移动杆限制转轴与外套管之间的转动,实现播音本体的角度定位,有助于使用者调节到合适自己的位置,获得更好的听觉效果,进一步提升语音学习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用于中文的语音装置,便于在课下听取录音,来及时纠正自己在平时语音学习中的错误,提高语音学习的效率。(2)本技术一种用于中文的语音装置,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调节播音本体的角度,便于调节对准使用者,达到更好的听觉效果,适用范围更加广泛。(3)本技术一种用于中文的语音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能够在中文语音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转动机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转动机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转轴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播音本体;3、支杆;4、扬声器;5、功能旋钮;6、音量旋钮;7、转动机构;8、耳机插孔;9、麦克风插孔;71、外套管;72、内套管;73、转轴;74、轴承;75、移动杆;76、拉簧;77、固定环;78、卡块;79、插槽;710、压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中文的语音装置,包括:底座1、播音本体2;所述底座1的上方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设有两个支杆3,两个所述支杆3上方连接有转动机构7,支杆3通过转动机构7与播音本体2连接;所述播音本体2的一侧设有扬声器4,所述扬声器4的下方设有功能旋钮5,所述功能旋钮5的一侧设有音量旋钮6;所述播音本体2另一侧面设有耳机插孔8和麦克风插孔9;所述转动机构7包括外套管71,外套管71的内部设有内套管72,外套管71与内套管72间隔设置;所述外套管71和内套管72的一端均与播音本体2连接。实施例二如图3-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内套管72的内部设有转轴73,所述转轴73外侧壁套设有轴承74,转轴73通过轴承74与内套管72转动连接;所述转轴73的一端延伸至内套管72的外部,且与支杆3连接。所述内套管72和外套管71均贯穿设有移动杆75,所述移动杆75的一端设有压盘710,所述压盘710位于外套管71的外部;所述移动杆75与外套管71和内套管72均间隙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75与内套管72的贯穿孔呈长方形结构。所述移动杆75上设有拉簧76,所述拉簧76设在内套管72和外套管71之间,所述拉簧76的一端与外套管71内壁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环77,所述固定环77套设在移动杆75的外侧壁上;所述固定环77远离拉簧76的一侧设有卡块78,所述卡块78与移动杆75连接,卡块78能够穿过内套管72上开设的贯穿孔;所述转轴73靠近中心位置的外侧壁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插槽79;所述插槽79与贯穿外套管71的移动杆75相对应卡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装置是一种用于中文的语音装置,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转动播音本体2,播音本体2带动两侧外套管71和内套管72转动,内套管72通过轴承74与转轴73转动连接,在调节好合适的角度之后,转动压盘710,同时按压压盘710,当卡块78与内套管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中文的语音装置,包括:底座(1)、播音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设有两个支杆(3),两个所述支杆(3)上方连接有转动机构(7),支杆(3)通过转动机构(7)与播音本体(2)连接;所述播音本体(2)的一侧设有扬声器(4),所述扬声器(4)的下方设有功能旋钮(5),所述功能旋钮(5)的一侧设有音量旋钮(6);所述播音本体(2)另一侧面设有耳机插孔(8)和麦克风插孔(9);所述转动机构(7)包括外套管(71),外套管(71)的内部设有内套管(72),外套管(71)与内套管(72)间隔设置;所述外套管(71)和内套管(72)的一端均与播音本体(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文的语音装置,包括:底座(1)、播音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设有两个支杆(3),两个所述支杆(3)上方连接有转动机构(7),支杆(3)通过转动机构(7)与播音本体(2)连接;所述播音本体(2)的一侧设有扬声器(4),所述扬声器(4)的下方设有功能旋钮(5),所述功能旋钮(5)的一侧设有音量旋钮(6);所述播音本体(2)另一侧面设有耳机插孔(8)和麦克风插孔(9);所述转动机构(7)包括外套管(71),外套管(71)的内部设有内套管(72),外套管(71)与内套管(72)间隔设置;所述外套管(71)和内套管(72)的一端均与播音本体(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中文的语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72)的内部设有转轴(73),所述转轴(73)外侧壁套设有轴承(74),转轴(73)通过轴承(74)与内套管(72)转动连接;所述转轴(73)的一端延伸至内套管(72)的外部,且与支杆(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中文的语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72)和外套管(71)均贯穿设有移动杆(75),所述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慧娜王静轶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