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泄漏智能检测系统,包括燃烧炉和检测终端,所述燃烧炉底端的内壁上固定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的顶部固定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顶部固定有余热回收器,所述余热回收器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一个进气口,所述余热回收器的内部固定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燃烧炉顶部的中心处设有烟气排放管,所述燃烧炉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信号发送器和报警器,所述烟气排放管的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该基于物联网远程式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泄漏智能检测系统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使用方便,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实现远程的、快速的、准确的发现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的泄漏情况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泄漏智能检测系统
本技术属于烟气余热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泄漏智能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烟气是一般耗能设备浪费能量的主要途径,比如锅炉排烟耗能大约在15%,而其他设备比如印染行业的定型机、烘干机以及窑炉等主要耗能都是通过烟气排放。烟气余热回收主要是通过某种换热方式将烟气携带的热量转换成可以利用的热量。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而现有的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存在泄漏的风险且不易被检测出来,当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发生泄漏时,不仅会浪费大量热量,使得回收的热量大大减小,同时会导致排出的烟气温度过高,存在烫伤维护人员的风险,因此急需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泄漏智能检测系统,从而可以远程的、及时的、准确的检测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是否发生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泄漏智能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发生泄漏不易被检测出来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泄漏智能检测系统,包括燃烧炉和检测终端,所述燃烧炉为圆柱状空心结构,所述燃烧炉的底部一侧设有燃料进料管,所述燃烧炉底端的内壁上固定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顶部固定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的顶部固定有余热回收器,所述余热回收器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一个进气口,所述余热回收器的内部固定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燃烧炉顶端的外壁上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鼓风机,所述燃烧炉的内部还设有进气管,所述燃烧炉顶部的中心处设有烟气排放管,所述燃烧炉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信号发送器和报警器,所述烟气排放管的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信号发送器与检测终端通讯连接,所述导热管的端部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压力传感器、鼓风机、温度传感器和报警器均与信号发送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集气罩为倒立的漏斗状结构。优选的,所述导热管的一端向下延伸至余热回收器外部并与集气罩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余热回收器外部。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共设有两根,其中,一根进气管为“L”型结构,该“L”型进气管的一端与鼓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且另一端与余热回收器顶部的进气口相连接,另一根进气管为杆状结构,该杆状进气管的一端与余热回收器底部的进气口相连接,且另一端延伸至集气罩的底部。优选的,所述电磁阀、压力传感器、鼓风机、温度传感器和报警器均与信号发送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检测终端为计算机或智能手机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泄漏智能检测系统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使用方便,通过在导热管的顶部和内部设置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关闭电磁阀后在检测终端观察压力传感器的数据变化,通过和没有发生泄漏时的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导热管是否发生泄漏,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实现远程的、快速的、准确的发现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的泄漏情况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燃烧炉的竖直方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检测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余热回收器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控制原理图。图中:1、燃烧炉;2、燃料进料管;3、集气罩;4、过滤网;5、余热回收器;6、进气口;7、导热管;8、电磁阀;9、压力传感器;10、安装板;11、鼓风机;12、进气管;13、温度传感器;14、烟气排放管;15、信号发送器;16、报警器;17、检测终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泄漏智能检测系统,包括燃烧炉1和检测终端17,所述燃烧炉1为圆柱状空心结构,所述燃烧炉1的底部一侧设有燃料进料管2,所述燃烧炉1底端的内壁上固定有过滤网4,所述过滤网4的顶部固定有集气罩3,所述集气罩3的顶部固定有余热回收器5,所述余热回收器5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一个进气口6,所述余热回收器5的内部固定有导热管7,所述导热管7内设有压力传感器9,所述燃烧炉1顶端的外壁上固定有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上固定有鼓风机11,所述燃烧炉1的内部还设有进气管12,所述燃烧炉1顶部的中心处设有烟气排放管14,所述燃烧炉1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信号发送器15和报警器16,所述烟气排放管14的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13,所述信号发送器15与检测终端17通讯连接。此外,所述集气罩3为倒立的漏斗状结构,方便烟气集中输送,有利于提高输送效率。所述导热管7的一端向下延伸至余热回收器5外部并与集气罩3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导热管7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余热回收器5外部且端部设有电磁阀8,方便将烟气集中输送至导热管7,通过关闭导热管7顶部的电磁阀8可以使得高温烟气在导热管7内停留更长时间,换热效果更好,同时,关闭电磁阀8后可以根据导热管7内的压力传感器9压力值的变化来判断导热管7是否发生泄漏,即当导热管7不发生泄漏时,采集压力传感器9变化数据作为标准数据,当导热管7发生泄漏时,压力传感器9采集的数据将会全程低于标准数据。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进气管12共设有两根,其中,一根进气管12为“L”型结构,该“L”型进气管12的一端与鼓风机11的出风口相连接,且另一端与余热回收器5顶部的进气口6相连接,另一根进气管12为杆状结构,该杆状进气管12的一端与余热回收器5底部的进气口6相连接,且另一端延伸至集气罩3的底部,方便通过鼓风机11将外部空气吹入余热回收器5内,与导热管7接触后升温,然后通过杆状进气管12将升温后的空气输送至燃烧炉1底部,提升燃烧效果,节省燃料。所述电磁阀8、压力传感器9、鼓风机11、温度传感器13和报警器16均与信号发送器15电性连接,方便将各部件的运行状态以及采集的信息通过信号发送器15发送至检测终端17。所述检测终端17为计算机或智能手机中的任意一种。工作原理:该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泄漏智能检测系统使用时,首先通过燃料进料管2将燃料输送至燃烧炉1底部进行燃烧,然后高温烟气经过过滤网4过滤后通过集气罩3进入导热管7,此时关闭导热管7顶部的电磁阀8,一方面可以提高换热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压力传感器9采集的数据方便检测导热管7是否发生泄漏,然后打开电磁阀8将换热后的烟气通过烟气排放管14排出燃烧炉1,然后通过鼓风机11和进气管12将外部空气输送至余热回收器5,空气与导热管7接触后升温,并通过另一根进气管12进入燃烧炉1底部,提高燃烧效果,节省燃料。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泄漏智能检测系统,包括燃烧炉(1)和检测终端(17),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炉(1)为圆柱状空心结构,所述燃烧炉(1)的底部一侧设有燃料进料管(2),所述燃烧炉(1)底端的内壁上固定有过滤网(4),所述过滤网(4)的顶部固定有集气罩(3),所述集气罩(3)的顶部固定有余热回收器(5),所述余热回收器(5)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一个进气口(6),所述余热回收器(5)的内部固定有导热管(7),所述导热管(7)内设有压力传感器(9),所述燃烧炉(1)顶端的外壁上固定有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上固定有鼓风机(11),所述燃烧炉(1)的内部还设有进气管(12),所述燃烧炉(1)顶部的中心处设有烟气排放管(14),所述燃烧炉(1)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信号发送器(15)和报警器(16),所述烟气排放管(14)的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13),所述信号发送器(15)与检测终端(17)通讯连接,所述导热管(7)的端部设有电磁阀(8),所述电磁阀(8)、压力传感器(9)、鼓风机(11)、温度传感器(13)和报警器(16)均与信号发送器(15)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泄漏智能检测系统,包括燃烧炉(1)和检测终端(17),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炉(1)为圆柱状空心结构,所述燃烧炉(1)的底部一侧设有燃料进料管(2),所述燃烧炉(1)底端的内壁上固定有过滤网(4),所述过滤网(4)的顶部固定有集气罩(3),所述集气罩(3)的顶部固定有余热回收器(5),所述余热回收器(5)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一个进气口(6),所述余热回收器(5)的内部固定有导热管(7),所述导热管(7)内设有压力传感器(9),所述燃烧炉(1)顶端的外壁上固定有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上固定有鼓风机(11),所述燃烧炉(1)的内部还设有进气管(12),所述燃烧炉(1)顶部的中心处设有烟气排放管(14),所述燃烧炉(1)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信号发送器(15)和报警器(16),所述烟气排放管(14)的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13),所述信号发送器(15)与检测终端(17)通讯连接,所述导热管(7)的端部设有电磁阀(8),所述电磁阀(8)、压力传感器(9)、鼓风机(11)、温度传感器(13)和报警器(16)均与信号发送器(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朝阳,彭浩,孙永军,陈雷,刘安康,王明秀,吕进,刘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沃谱瑞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