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套管和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0142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套管和换热装置,包括:外管;内管,由所述外管的下端伸入所述外管内部,所述内管内部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导流部件,设在所述内管的上部空间,所述导流部件具有正对所述内管管口的尖端和位于所述尖端外侧的弧形凹面;管口支撑部件,设在所述内管的顶部管口位置,所述管口支撑部件支撑于所述外管、内管和导流部件之间。摒弃现有技术中套管的内管无支撑的结构形式,在内管的顶部管口位置设置管口支撑部件,管口支撑部件支撑于外管、内管和导流部件之间,能够有效地起到定位和支撑的作用,使得套管的内管和导流罩得到有效的支撑约束,有利于减小振幅,阻止发生危害性的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套管和换热装置
本技术用于换热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套管和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高效冷却套管是立式环形空心管状结构,高速气体从套管的内管进入,在内管端部上方流向发生180°转弯后进入套管的外管,与套管外的介质进行换热后排出。套管内部在高速气流的冲击下,180°转弯处将形成涡流区、二次流等现象,造成流体能量损失、脉动、振荡,从而引起管路振动,产生流动和结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冷却套管和换热装置,使得套管的内管和导流罩得到有效的支撑约束,有利于减小振幅,阻止发生危害性的振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一种冷却套管,包括:外管;内管,由所述外管的下端伸入所述外管内部,所述内管内部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导流部件,设在所述内管的上部空间,所述导流部件具有正对所述内管管口的尖端和位于所述尖端外侧的弧形凹面;管口支撑部件,设在所述内管的顶部管口位置,所述管口支撑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管;/n内管,由所述外管的下端伸入所述外管内部,所述内管内部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n导流部件,设在所述内管的上部空间,所述导流部件具有正对所述内管管口的尖端和位于所述尖端外侧的弧形凹面;/n管口支撑部件,设在所述内管的顶部管口位置,所述管口支撑部件支撑于所述外管、内管和导流部件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
内管,由所述外管的下端伸入所述外管内部,所述内管内部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
导流部件,设在所述内管的上部空间,所述导流部件具有正对所述内管管口的尖端和位于所述尖端外侧的弧形凹面;
管口支撑部件,设在所述内管的顶部管口位置,所述管口支撑部件支撑于所述外管、内管和导流部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套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管口支撑部件沿所述内管的管口周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支撑部件与所述内管焊接,所述管口支撑部件与所述导流部件焊接,所述管口支撑部件具有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外管的内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套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支撑部件,支撑于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多个所述弹性支撑部件沿周向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部件与所述内管焊接,所述弹性支撑部件具有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佰凤卢恺王巍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