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142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0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冷热水交换筒和冷热气交换器,冷热气交换器包括由外到内同轴设置的外圆筒、第一内圆筒和第二内圆筒,进而形成第一环形腔、第二环形腔和芯腔,冷热气交换器的冷空气进口和热空气出口均与第一环形腔连通,设置在第一环形腔内的第二隔板使空气单向流通,冷热气交换器的烟气进口与第二环形腔连通,位于第二内圆筒上的缺口使第二环形腔和芯腔连通,冷热水交换筒的内筒腔通过冷热气交换器的烟气出口与芯腔连通;冷热水交换筒的外侧面上设有螺旋送水通道、环形集水通道、及连通螺旋送水通道与环形集水通道的若干条冷水槽,固定套设在冷热水交换筒上的外壳筒与冷水槽之间形成冷水通道。本申请使用方便,热交换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交换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解炉已成为处理生活垃圾的一种主要方式之一,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秉承“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进行。先对垃圾进行分类,其中含有有毒成分的固体垃圾需要经过热解炉除去有毒成分后再进入烟气发生炉燃烧,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温度在750℃到850℃之间的高温烟气,如果高温烟气不经冷却直接进入净化装置会大大缩短净化装置的使用寿命,因而高温烟气会通过热交换装置进行降温处理后再进行净化处理,目前通常是利用热交换装置进行加热空气或水实现烟气降温,当需要同时加热空气和水时需要配备两款热交换装置,增加成本,且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种热交换器只能满足空气或水中的一种加热,使用不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冷热水交换筒、设置在所述冷热水交换筒顶部的冷热气交换器和设置在所述冷热水交换筒底部的底筒,所述冷热气交换器包括由外到内同轴设置的外圆筒、第一内圆筒和第二内圆筒,进而形成由外到内的第一环形腔、第二环形腔和芯腔,所述冷热气交换器的冷空气进口和热空气出口均与第一环形腔连通,设置在第一环形腔内的第二隔板使空气单向流通,所述冷热气交换器的烟气进口与第二环形腔连通,位于第二内圆筒上的缺口使第二环形腔和芯腔连通,所述冷热水交换筒的内筒腔通过所述冷热气交换器的烟气出口与所述芯腔连通,穿过所述冷热水交换筒的内筒腔的烟气进入所述底筒内;所述冷热水交换筒的外侧面上设有螺旋送水通道、环形集水通道、及连通所述螺旋送水通道与所述环形集水通道的若干条冷水槽,固定套设在所述冷热水交换筒上的外壳筒与所述冷水槽之间形成冷水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腔内设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空气阻流件;所述第二环形腔内设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第一烟气阻流件;所述冷热水交换筒的内筒腔内沿轴向设有若干个第二烟气阻流件;所述冷水槽内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水阻流件。更进一步地,所述空气阻流件具有与所述外圆筒同轴的外弧面和内山形面,所述内山形面与所述第一内圆筒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所述外弧面与所述外圆筒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且所述空气阻流件内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外弧面与内山形面的流通孔。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烟气阻流件包括与所述外圆筒的筒底垂直的V形板,所述V形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内圆筒的外壁和所述第一内圆筒的内壁连接,所述V形板上设有若干个烟气过孔,且所述V形板的开口端与所述烟气进口连通。更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V形板之间设有若干个沿扇形分布的阻流弧形板,且多个阻流弧形板沿所述第二内圆筒的径向错开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烟气阻流件包括上锥筒、下锥筒和连接在所述上锥筒与下锥筒之间的直桶段,所述上锥筒的开口边缘与所述冷热水交换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锥筒的筒腔与直桶段的空腔连通,所述直桶段的空腔通过位于所述直桶段上的溢气孔与位于上锥筒与下锥筒之间的环形腔连通,所述下锥筒的开口边缘与所述冷热水交换筒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更进一步地,所述水阻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阻板,两个侧阻板之间形成沙漏通道,所述侧阻板与所述冷水槽的侧壁之间形成V形腔,设置在所述侧阻板上的多个过水孔使位于所述V形腔内的水流下。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第二环形腔内的第一隔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内圆筒与第一内圆筒之间,且所述第二内圆筒的缺口与烟气进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使烟气单向流动。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冷热水交换筒和设置在冷热水交换筒顶部的冷热气交换器,且冷热气交换器排出的气体进入到冷热水交换筒内,因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空气加热或水加热或空气与水一起加热,使用方便;由于第一烟气阻流件和第二烟气阻流件能够延长烟气在本申请内的时间,且能够使冷热烟气混合均匀;由于空气阻流件能够延长空气在冷热气交换器中的时间,且空气在流动过程中能够使冷热空气混合均匀;水阻流件能够延长水在冷水通道内的时间,且水在流动过程中能够使冷热水混合均匀;进而能够提高热交换的工作效率,使烟气快速降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冷热水交换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冷热水交换筒的水阻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冷热气交换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冷热水交换筒1、螺旋送水通道11、环形集水通道12、第二烟气阻流件13、上锥筒131、下锥筒132、直桶段133、溢气孔134、冷水槽14、水阻流件15、侧阻板151、过水孔1511、沙漏通道152、V形腔153、冷热气交换器2、外圆筒21、烟气出口211、冷空气进口212、热空气出口213、第一内圆筒22、第二内圆筒23、第一隔板24、烟气进口25、第二隔板26、空气阻流件27、外弧面271、内山形面272、流通孔273、第一烟气阻流件28、阻流弧形板29、底筒3、外壳筒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下面参考图1至图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冷热水交换筒1、设置在所述冷热水交换筒1顶部的冷热气交换器2和设置在所述冷热水交换筒1底部的底筒3,高温烟气通过所述冷热气交换器2的烟气进口25进入到所述冷热气交换器2内,冷空气通过所述冷热气交换器2的冷空气进口212进入所述冷热气交换器2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通过所述冷热气交换器2的热空气出口213排出进行使用,通过冷热气交换器2的烟气进入冷热水交换筒1内对水进行加热,冷却完成的烟气进入底筒3内进行排出,当需要通过同时加热空气和水才能达到烟气降温需求时,冷热气交换器2内注入冷空气的同时冷热水交换筒1内注入冷水,使用方便,当需要通过单独加热空气或单独加热水就能达到烟气降温需求时,只需要冷热水交换筒1或冷热气交换器2一种工作即可。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冷热气交换器2包括由外到内同轴设置的外圆筒21、第一内圆筒22和第二内圆筒23,进而形成由外到内的第一环形腔、第二环形腔和芯腔,所述冷空气进口212和热空气出口213均与第一环形腔连通,设置在第一环形腔内的第二隔板26使空气单向流通,所述烟气进口25与第二环形腔连通,位于第二内圆筒23上的缺口使第二环形腔和芯腔连通,位于所述第二环形腔内的第一隔板24连接在所述第二内圆筒23与第一内圆筒22之间,且所述第二内圆筒23的缺口与烟气进口25分别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热水交换筒(1)、设置在所述冷热水交换筒(1)顶部的冷热气交换器(2)和设置在所述冷热水交换筒(1)底部的底筒(3),所述冷热气交换器(2)包括由外到内同轴设置的外圆筒(21)、第一内圆筒(22)和第二内圆筒(23),进而形成由外到内的第一环形腔、第二环形腔和芯腔,所述冷热气交换器(2)的冷空气进口(212)和热空气出口(213)均与第一环形腔连通,设置在第一环形腔内的第二隔板(26)使空气单向流通,所述冷热气交换器(2)的烟气进口(25)与第二环形腔连通,位于第二内圆筒(23)上的缺口使第二环形腔和芯腔连通,所述冷热水交换筒(1)的内筒腔通过所述冷热气交换器(2)的烟气出口(211)与所述芯腔连通,穿过所述冷热水交换筒(1)的内筒腔的烟气进入所述底筒(3)内;所述冷热水交换筒(1)的外侧面上设有螺旋送水通道(11)、环形集水通道(12)、及连通所述螺旋送水通道(11)与所述环形集水通道(12)的若干条冷水槽(14),固定套设在所述冷热水交换筒(1)上的外壳筒(4)与所述冷水槽(14)之间形成冷水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热水交换筒(1)、设置在所述冷热水交换筒(1)顶部的冷热气交换器(2)和设置在所述冷热水交换筒(1)底部的底筒(3),所述冷热气交换器(2)包括由外到内同轴设置的外圆筒(21)、第一内圆筒(22)和第二内圆筒(23),进而形成由外到内的第一环形腔、第二环形腔和芯腔,所述冷热气交换器(2)的冷空气进口(212)和热空气出口(213)均与第一环形腔连通,设置在第一环形腔内的第二隔板(26)使空气单向流通,所述冷热气交换器(2)的烟气进口(25)与第二环形腔连通,位于第二内圆筒(23)上的缺口使第二环形腔和芯腔连通,所述冷热水交换筒(1)的内筒腔通过所述冷热气交换器(2)的烟气出口(211)与所述芯腔连通,穿过所述冷热水交换筒(1)的内筒腔的烟气进入所述底筒(3)内;所述冷热水交换筒(1)的外侧面上设有螺旋送水通道(11)、环形集水通道(12)、及连通所述螺旋送水通道(11)与所述环形集水通道(12)的若干条冷水槽(14),固定套设在所述冷热水交换筒(1)上的外壳筒(4)与所述冷水槽(14)之间形成冷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腔内设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空气阻流件(27);所述第二环形腔内设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第一烟气阻流件(28);所述冷热水交换筒(1)的内筒腔内沿轴向设有若干个第二烟气阻流件(13);所述冷水槽(14)内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水阻流件(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阻流件(27)具有与所述外圆筒(21)同轴的外弧面(271)和内山形面(272),所述内山形面(272)与所述第一内圆筒(2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所述外弧面(271)与所述外圆筒(21)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且所述空气阻流件(27)内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外弧面(271)与内山形面(272)的流通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汇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