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道强制风冷能源综合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0142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通道强制风冷能源综合利用装置,包括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和外部导风管;第二导热管套设在第一导热管的外侧,外部导风管套设在第二导热管的外侧,从而在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之间形成工业循环水流通通道,在第二导热管和外部导风管之间形成外空气流通通道,在第一导热管内部形成中心风流通通道;在外空气流通通道和中心风流通通道的进风端设有风扇;在工业循环水流通通道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设有工业用水进口和工业用水出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通道强制风冷能源综合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能源
,特别是一种双通道强制风冷能源综合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凉水塔或冷却塔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冷却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吹进来的风与由上洒下来的水形成对流,把热源排走,一部分水在对流中蒸发,带走了相应的蒸发潜热。从而降低水的温度。但是,现有的凉水塔存在许多缺陷,比如对开式凉水塔来说,通过将循环水以喷雾方式,喷淋到玻璃纤维的填料上,通过水与空气的接触,达到换热,再有风机带动塔内气流循环,将与水换热后的热气流带出,从而达到冷却,但是水与空气直接接触,在塔内形成了潮湿环境,填料中可能聚集微生物,难以清理。另外如果喷淋不均匀,还会导致换热不均匀,效率低等问题。因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通道强制风冷能源综合利用装置,能够克服现有凉水塔、冷却塔存在的缺陷,提升能量利用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通道强制风冷能源综合利用装置,包括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和外部导风管;第二导热管套设在第一导热管的外侧,外部导风管套设在第二导热管的外侧,从而在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之间形成工业循环水流通通道,在第二导热管和外部导风管之间形成外空气流通通道,在第一导热管内部形成中心风流通通道;在外空气流通通道和中心风流通通道的进风口外设有风扇;在工业循环水流通通道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设有工业用水进口和工业用水出口。进一步地,所述风扇是用降温后的工业用水水泵余压提供动力的水动力风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热管内部和/或外部设置有高效换热翅片。换热翅片可以为北京英翔博瑞耐火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高效换热翅片。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翅片与所述第一导热管采用满焊的方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热管内部和/或外部设置有换热翅片。换热翅片可以为北京英翔博瑞耐火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高效换热翅片。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翅片与所述第二导热管采用满焊的方式连接。进一步地,在中心风流通通道的进风口设有导风锥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热管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连接有供暖水入口和供暖水出口;在中心风流通通道的进风口和供暖水入口之间设置可拆卸的第一密封装置,在中心风流通通道的出风口和供暖水出口之间设有拆卸的第二密封装置。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导热管的出风口设有加长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内外双通道风冷,充分利用风力资源,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工业水在冷却过程中不与气流接触,不会产生难以清理的微生物减少除污成本。由于本装置是在密闭环境下运行不存在失水现象,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在冬季还可以利用余热供暖,节约能源。在优选的方式下,可以利用人工拆装的盲板或电动阀门在风冷和供暖模式之间切换,实现了装置的全季节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通道强制风冷能源综合利用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通道强制风冷能源综合利用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1-水动力风扇;2-导风锥斗;3-供暖水入口;4-工业用水出口;5-外部导风管;6-第一导热管;7-第二导热管;8-工业用水进口;9-供暖水出口;10-加长段;11-中心风流通通道;12-工业循环水流通通道;13-外空气流通通道;14-第一盲板;15-第二盲板;17-第一内翅片;18-第一外翅片;19-第二内翅片;20-第二外翅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技术,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本技术的范围。请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通道强制风冷能源综合利用装置,包括第一导热管6,第二导热管7和外部导风管5,第二导热管7套设在第一导热管6的外侧,外部导风管5套设在第二导热管7的外侧,最外侧的外部导风管5同时也能够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第一导热管6内部为中心风流通通道11,第一导热管6和第二导热管7之间的间隙为工业循环水流通通道12,第二导热管7和外部导风管5之间为外空气流通通道13。第二导热管7的一端连接工业用水进口8,该进口即为工业循环水流通通道12的进水口,第二导热管7的另一端连接工业用水出口4,该出口即为工业循环水流通通道12的出口。外部导风管5的一端设置有水动力风扇1。第一导热管6的上风端离外部导风管5的上风端留有一定的距离,且在第一导热管6的上风端,即中心风流通通道11的上风端设有导风锥斗2,导风锥斗2的开口逐渐向第一导热管6的内部收缩,让来自水动力风扇1的气流更加集中地导入到第一导热管6内部,提升第一导热管6内部的换热效率。在工业用水出口4导出的水为降温后的水,可以将这部分降温后的出水返回到水动力风扇1处,为水动力风扇1提供动力。例如,水动力风扇1通常包括水轮机轴和风扇两部分,可以在水动力风扇1的外侧设置有降温水流道,当降温水流道流过水动力风扇1的水轮机轴时,带动水动力风扇1运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水动力风扇1也可以替换为其他类型的风扇。另一方面,在第一导热管6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连接有供暖水入口3和供暖水出口9。在第一导热管6的进风口(即中心风流通通道11的进风口)和供暖水入口3之间设置第一盲板14,在第一导热管6的出风口(即中心风流动通道的出风口)和供暖水出口9之间设有第二盲板15,第一盲板14和第二盲板15可以用手工的方式安装,在采暖季,第一盲板14和第二盲板15封住第一导热管6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用于流动供暖水,起到冬季供暖的作用。当采暖季结束了,拆除第一盲板14和第二盲板15,切换回风冷模式。两种模式交替使用,在各个季节都能有效利用本装置,提升了装置的利用效率。其中,第一盲板14和第二盲板15还可以用其他密封装置,如阀门等代替。第一导热管6的出风口上可以加设一加长段10,用于对中心风产生拔力或加装无动力风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热管6和第二导热管7均为具有内外换热翅片的管道。第一导热管6内部设有第一内翅片17,第一内翅片17可以为多个,采用一定的规则和形式排列在第一导热管6的内部,如第一内翅片17为两排,分别连接在第一导热管6的两个半圆内壁上,两排第一内翅片17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在第一导热管6的外部,沿着周面间隔排布多个第一外翅片18,第一外翅片18与第一导热管6的外壁呈一定的角度,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外翅片18与第一导热管6的外壁大体上垂直。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热管7的内壁上沿着周面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内翅片19,第二内翅片19和第一外翅片18相互错开。在第二导热管7的外侧,沿着周面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外翅片20。应当理解的是,翅片的数量和排布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情形,只要可以提高换热效率,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构型。各个翅片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管道的内壁或外壁上,焊接方式可以为满焊。具体地,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通道强制风冷能源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和外部导风管;第二导热管套设在第一导热管的外侧,外部导风管套设在第二导热管的外侧,从而在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之间形成工业循环水流通通道,在第二导热管和外部导风管之间形成外空气流通通道,在第一导热管内部形成中心风流通通道;/n在外空气流通通道和中心风流通通道的进风口外设有风扇;在工业循环水流通通道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设有工业用水进口和工业用水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通道强制风冷能源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和外部导风管;第二导热管套设在第一导热管的外侧,外部导风管套设在第二导热管的外侧,从而在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之间形成工业循环水流通通道,在第二导热管和外部导风管之间形成外空气流通通道,在第一导热管内部形成中心风流通通道;
在外空气流通通道和中心风流通通道的进风口外设有风扇;在工业循环水流通通道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设有工业用水进口和工业用水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强制风冷能源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是用降温后的工业用水水泵的余压提供动力的水动力风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强制风冷能源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管内部和/或外部设置有换热翅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通道强制风冷能源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与所述第一导热管采用满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英翔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英翔博瑞耐火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