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建平专利>正文

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141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包括金属壳体、入水接头、出水接头以及在壳体内的管道,所述入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位于金属壳体外且分别与所述管道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管道包含多条长度不同的纵管和横管,所述纵管和横管以弯头连接形成回形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冷热交换器的管道包括多条长度不同的纵管和横管,且纵管和横管之间分别采用弯头连接形成回形管道,改变了现有多条平行管道且采用两两相邻以急促弯头连接的结构形式,减小了水流在管道内流动的转弯角度,降低了管道阻力,使得水流所需要的驱动设备功率减小,或者水流速度加快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应用广泛,在空调、供暖、食品、医药、余热回收、冶炼和化工生产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热交换器有多种不同分类,以采用的交换媒介不同可划分为气体热交换器、液体热交换器,其中液体热交换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采用水为媒介的水冷热交换器。目前,现有水冷热交换器主要由金属壳体、入水接头、出水接头以及在壳体内的管道组成,入水接头和出水接头分别与管道的两端连接;为了在保证水的流程(在热交换器内水流经过的长度尺寸)的基础上缩短长度尺寸,管道一般包含多条平行水管,且相邻水管以弯头连接,由于相邻水管距离小,转弯急促,存在很多呈180度急促转角的弯头。常规水冷热交换器的缺点是相邻水管和之间的弯头都构成180度急促转角,对水流形成的局部阻力较大,常规水冷热交换器内往往包含有大量的180度急促转角,这些转角累积的局部阻力对水流形成了较大的内部阻力,使得驱动水流的设备功率较高,或者水流的速度较低而降低了水冷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包括金属壳体、入水接头、出水接头以及在金属壳体内的管道,所述入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位于金属壳体外且分别与所述管道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管道包含多条长度不同的纵管和横管,所述纵管和横管以弯头连接形成回形管道。可选的,所述弯头为圆弧形且弯曲半径均为材料弹性限制的最小半径。可选的,所述纵管呈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横管呈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弯头的角度为90度。可选的,所述入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位于金属壳体的同一侧面,且与相邻的两条横管分别连接。可选的,所述管道采用铜或者铝合金材料制作,相邻的所述纵管之间和相邻的所述横管之间都设有金属肋片,所述金属肋片的边缘与金属壳体接触。可选的,所述金属肋片厚度为1-3mm,相邻金属肋片之间设有1-3mm的间隙。可选的,所述纵管和横管与弯头之间采用银焊条或者铜焊条进行焊接。可选的,所述金属壳体在回形管道平面两侧设有开口窗。可选的,所述入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为快速接头的公头,所述快速接头的公头与管道采用银焊条或者铜焊条进行焊接。可选的,所述快速接头的公头为圆柱形,且外周表面的中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套装密封圈,所述快速接头的公头与管道连接端设有圆环形凸起的卡块,所述快速接头的公头与管道连接端的内径大于管道的外径,所述管道的端头插入快速接头的公头内进行焊接。可选的,所述管道的弯头连接部位外面设置阻尼胶,所述阻尼胶包裹着弯头。本技术的水冷热交换器的管道包括多条长度不同的纵管和横管,且纵管和横管之间分别采用弯头连接形成回形管道,改变了现有多条平行管道且采用两两相邻以急促弯头连接的结构形式,减小了水流在管道内流动的转弯角度,降低了管道阻力,使得水流所需要的驱动设备功率减小,或者水流速度加快提高换热效率。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的内部结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实施例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实施例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实施例立体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设有开口窗的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实施例平面示意图;图6为图5的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实施例中的纵向龙骨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实施例采用的快速接头的公头结构示意图;图8为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实施例开口窗的导流叶组件示意图。图中:1-金属壳体,2-入水接头,3-出水接头,4-管道,5-横管,6-纵管,7-弯头,8-金属肋片,9-密封圈,10-卡块,11-开口窗,12-纵向龙骨,13-卡槽,14-导流叶,15-转轴,16-梳肋,17-连杆,18-销轴,19-摇杆,20-同步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包括金属壳体1、入水接头2、出水接头3以及在金属壳体1内的管道4,所述入水接头2和出水接头3位于金属壳体1外且分别与所述管道4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管道4包含多条长度不同的横管5和纵管6,所述横管5和纵管6以弯头7连接形成回形管道。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水冷热交换器的管道包括多条长度不同的纵管和横管,且纵管和横管之间分别采用弯头连接形成回形管道,改变了现有多条平行管道且采用两两相邻以急促弯头连接的结构形式,减小了水流在管道内流动的转弯角度,降低了管道阻力,使得水流所需要的驱动设备功率减小,或者水流速度加快提高换热效率。使用时,通过入水接头和出水接头分别与冷水管的供水管和回水管连接,冷水(冷水的来源可以是空调冷水机组的冷冻水)不断地从入水接头进入管道中,通过管道与水冷热交换器外部的媒介进行热量交换,吸收外部媒介的热量从而给外部媒介冷却降温,管道中的水温升高,然后水流从出水接头流出,实现水冷冷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头7为圆弧形且弯曲半径均为材料弹性限制的最小半径;所述纵管6呈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横管5呈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弯头7的角度为90度;所述入水接头2和出水接头3位于金属壳体1的同一侧面,且与相邻的两条横管5分别连接;所述管道4采用铜或者铝合金材料制作,例如可以采用紫铜管或者内螺纹紫铜管,所述纵管和横管与弯头之间采用银焊条或者铜焊条进行焊接;如图2所示,相邻的所述纵管6之间和相邻的所述横管5之间都设有金属肋片8,所述金属肋片8的边缘与金属壳体1接触;所述金属肋片8厚度为1-3mm,相邻金属肋片8之间设有1-3mm的间隙。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限制弯头为圆弧形可以对水流形成导向作用,减小水流阻力;弯曲半径均为材料弹性限制的最小半径使得管道排列更紧密,缩减热交换器的尺寸;管道采用铜或者铝合金材料制作的管材,利用了铜或者铝材料具有较高的换热系数的特性,保障高效换热;纵管和横管与弯头之间采用银焊条或者铜焊条进行焊接,能够保障管道接点的承受水压的能力,确保管道本身的严密性和牢固性,不爆管,不泄漏;在相邻纵管和/或相邻横管之间设置金属肋片,且金属肋片的边缘与金属壳体接触,一方面可以使得结构更牢固,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壳体、入水接头、出水接头以及在金属壳体内的管道,所述入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位于金属壳体外且分别与所述管道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管道包含多条长度不同的纵管和横管,所述纵管和横管以弯头连接形成回形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壳体、入水接头、出水接头以及在金属壳体内的管道,所述入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位于金属壳体外且分别与所述管道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管道包含多条长度不同的纵管和横管,所述纵管和横管以弯头连接形成回形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为圆弧形且弯曲半径均为材料弹性限制的最小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道水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管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