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电站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0141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01
一种锅炉电站换热装置,用于锅炉电站热能利用,包括壳体(1)、管道(2)、热流入口(3)、冷流入口(4)、热流出口(5)、冷流出口(6)。管道(2)在热流入口(3)、热流出口(4)的管壁与壳体(1)固定连接;冷流入口(4)开在壳体(1)上端靠近热流入口(3),冷流出口(6)开在壳体(1)下端靠近热流出口(5);管道(2)的热流入口(3)大热流出口(5)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热冷流温度差与换热面积相适应,优化热冷流入口、出口的布局,提高了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减少换热装置管道的热应力,节省了换热管道材料,提高了换热装置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电站换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锅炉电站设备
,涉及一种锅炉电站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锅炉电站热能利用换热装置采用等直径管道U型布局,这种方式没有传热学理论方面深度优化结构,导致管道耗材多,换热装置体积大,同时换热薄壁管道换热效率低且热应力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锅炉电站换热装置,通过热冷流温度差与换热面积相适应,优化热冷流入口、出口的布局,提高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减少换热装置管道的热应力,节省换热管道材料,提高换热装置的寿命。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锅炉电站换热装置,包括壳体、管道、热流入口、冷流入口、热流出口、冷流出口,管道在热流入口、热流出口的管壁与壳体固定连接;冷流入口开在壳体上端靠近热流入口,冷流出口开在壳体下端靠近热流出口;管道的热流入口大热流出口小。管道的热流入口大热流出口小,以使热流入口到热流出口的换热面积逐渐减少。热流入口与冷流入口位置相近,以使所处位置热冷流温度相差最大且换热面积最大,温度差与换热面积相适应,换热效率高。热流出口与冷流出口位置相近,以使所处位置热冷流温度相差最小且换热面积最小,换热面积与热冷流温度差相适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热冷流温度差与换热面积相适应,优化热冷流入口、出口的布局,提高了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减少换热装置管道的热应力,节省了换热管道材料,提高了换热装置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换热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中:1-壳体、2-管道、3-热流入口、4-冷流入口、5-热流出口、6-冷流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锅炉电站换热装置,用于锅炉电站热能利用,包括壳体(1)、管道(2)、热流入口(3)、冷流入口(4)、热流出口(5)、冷流出口(6)。管道(2)在热流入口(3)、热流出口(4)的管壁与壳体(1)固定连接;冷流入口(4)开在壳体(1)上端靠近热流入口(3),冷流出口(6)开在壳体(1)下端靠近热流出口(5);管道(2)的热流入口(3)大热流出口(5)小。所述管道(2)的入口大出口小,热流入口(3)到热流出口(5)的换热面积逐渐减少;所述热流入口(3)与冷流入口(4)位置相近,所处位置热冷流温度相差最大且换热面积最大,温度差与换热面积相适应,换热效率高;所述热流出口(5)与冷流出口(6)位置相近,所处位置热冷流温度相差最小且换热面积最小,换热面积与热冷流温度差相适应。根据换热公式∅=kA∆T∅=∆T⁄(1/kA)=传热推动力/传热热阻式中∅为传热量;k为综合换热系数;A为换热面积;∆T为温度差。由公式可知,在传热推动力确定的条件下,增加传热面积,可提高传热效率。通过热冷流温度差与换热面积相适应,优化热冷流入口、出口的布局,提高了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减少换热装置管道的热应力,节省了换热管道材料,提高了换热装置的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锅炉电站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管道、热流入口、冷流入口、热流出口、冷流出口,管道在热流入口、热流出口的管壁与壳体固定连接; 冷流入口开在壳体上端靠近热流入口,冷流出口开在壳体下端靠近热流出口;管道的热流入口大热流出口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锅炉电站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管道、热流入口、冷流入口、热流出口、冷流出口,管道在热流入口、热流出口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帮徐程程喻梦凡李燕群江鸿民刘新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