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蒸发型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141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率蒸发型热交换器,涉及气液热交换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蒸发器主体,用于支所述蒸发器主体的支架结构,以及安装于所述蒸发器主体一端的控制结构;所述蒸发器主体包括蒸发器直管和蒸发器弯管,所述蒸发器直管上还布置有热扩散片,所述控制结构包括端面板、进液结构和出液结构,出液结构包括出液检测罐,出液检测罐上部安装有液体温度传感器、液体压力传感器和液体流速传感器,所述液体温度传感器、液体压力传感器和液体流速传感器用于检测出液检测罐中出液的温度、压力和流速,并根据预设的温度、压力和流速参数控制进液控制阀和出液控制阀的开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蒸发型热交换器
本技术涉及气液热交换
,具体为一种高效率蒸发型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常规的蒸发冷却热交换器有两大类。一种是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水与需冷却空气直接接触,通过水蒸发过程的潜热来降低空气温度,在这个过程中,空气的能量不变,只是将空气由温暖干燥变为凉爽湿润,该类换热器的降温效率为70-90%进气湿球温度。另一种是间接蒸发换热器,如图1所示,使用两股空气,被冷却流体9流过干通道7,冷却流体11流过湿通道8,将热量带走排出,当湿通道8中的水份蒸发时,吸收干通道7中流体的热量,通过水蒸发过程中的潜热来冷却干通道的流体。理论上可将干面的进入空气10冷却到进气湿球温度,但实际因结构原因,这类换热器只能将空气冷却到接近54%进气湿球温度。这两类蒸发冷却热交换器热交换效率都不高,且无法实现热交换的自动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率蒸发型热交换器,达到自动控制热交换器以提高热交换器热交换效率,节约能源的目的。(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自动控制热交换器以提高热交换器热交换效率,节约能源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率蒸发型热交换器,包括蒸发器主体,用于支所述蒸发器主体的支架结构,以及安装于所述蒸发器主体一端的控制结构;所述蒸发器主体包括蒸发器直管和蒸发器弯管,所述蒸发器弯管用于连接所述蒸发器直管,所述蒸发器直管上还布置有热扩散片;所述支架结构包括首部支架、中部支架和尾部支架,所述首部支架、中部支架和尾部支架结构相同,都包括由竖撑、横撑和支脚构成的外部框架以及由竖杆和横杆构成的内部支架;所述控制结构包括端面板、进液结构和出液结构,所述进液结构包括进液管以及安装于其上部外表面的进液控制阀,所述出液结构包括出液管以及安装于其上部外表面的出液控制阀,此外出液结构还包括出液检测罐,出液检测罐上部安装有液体温度传感器、液体压力传感器和液体流速传感器,所述液体温度传感器、液体压力传感器和液体流速传感器用于检测出液检测罐中出液的温度、压力和流速,并根据预设的温度、压力和流速参数控制进液控制阀和出液控制阀的开关。优选的,所述蒸发器主体包括三层四列的所述蒸发器直管。优选的,所述热扩散片为长条形片状结构,绕所述蒸发器直管一周均匀间隔布置。优选的,每根所述蒸发器直管上布置有八片所述热扩散片。优选的,所述进液管连接底层最左侧一根蒸发器直管。优选的,所述出液管连接顶层最右侧一根蒸发器直管。优选的,所述进液控制阀和出液控制阀结构相同,均为电磁控制阀。(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率蒸发型热交换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布置多层多列的热交换管,可以延长热交换管中热交换液体参与热交换的时间,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热交换工作,此外,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上沿圆周方向均匀等距设置若干热扩散片,能够增加热交换管的热交换面积,在相同热交换距离的情况下提升整体的热交换量,起到提高效率、节约能源的作用。2、本技术通过在热交换液体出口处设置多个传感器,不但能够实时监测热交换的各种参数,判断热交换器的工作状态,还能够根据参数与预设参数的对比判断热交换进程,从而自动控制热交换液体的进出,达到提高热交换安全性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内部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内部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内部侧视图。图中:1-蒸发器主体,2-支架结构,3-控制结构,101-蒸发器直管,102-蒸发器弯管,103-热扩散片,201-首部支架,202-中部支架,203-尾部支架,2011-竖撑,2012-横撑,2013-支脚,2014-竖杆,2015-横杆,301-端面板,302-进液结构,303-出液结构,3021-进液管,3022-进液控制阀,3031-出液管,3032-出液控制阀,3033-出液检测罐,3034-液体温度传感器,3035-液体压力传感器,3036-液体流速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6,一种高效率蒸发型热交换器,包括蒸发器主体1,用于支所述蒸发器主体1的支架结构2,以及安装于所述蒸发器主体1一端的控制结构3;所述蒸发器主体1包括蒸发器直管101和蒸发器弯管102,所述蒸发器弯管102用于连接所述蒸发器直管101,所述蒸发器直管101上还布置有热扩散片103;所述支架结构2包括首部支架201、中部支架202和尾部支架203,所述首部支架201、中部支架202和尾部支架203结构相同,都包括由竖撑2011、横撑2012和支脚2013构成的外部框架以及由竖杆2014和横杆2015构成的内部支架;所述控制结构3包括端面板301、进液结构302和出液结构303,所述进液结构302包括进液管3021以及安装于其上部外表面的进液控制阀3022,所述出液结构303包括出液管3031以及安装于其上部外表面的出液控制阀3032,此外出液结构303还包括出液检测罐3033,出液检测罐3033上部安装有液体温度传感器3034、液体压力传感器3035和液体流速传感器3036,所述液体温度传感器3034、液体压力传感器3035和液体流速传感器3036用于检测出液检测罐3033中出液的温度、压力和流速,并根据预设的温度、压力和流速参数控制进液控制阀3022和出液控制阀3032的开关。蒸发器主体1包括三层四列的蒸发器直管101。热扩散片103为长条形片状结构,绕蒸发器直管101一周均匀间隔布置。每根蒸发器直管101上布置有八片热扩散片103。进液管3021连接底层最左侧一根蒸发器直管101。出液管3031连接顶层最右侧一根蒸发器直管101。进液控制阀3022和出液控制阀3032结构相同,均为电磁控制阀。通过布置多层多列的热交换管,可以延长热交换管中热交换液体参与热交换的时间,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热交换工作,此外,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上沿圆周方向均匀等距设置若干热扩散片103,能够增加热交换管的热交换面积,在相同热交换距离的情况下提升整体的热交换量,起到提高效率、节约能源的作用。通过在热交换液体出口处设置多个传感器,不但能够实时监测热交换的各种参数,判断热交换器的工作状态,还能够根据参数与预设参数的对比判断热交换进程,从而自动控制热交换液体的进出,达到提高热交换安全性的目的。在使用时,预先设置好热交换液体流出处的各个传感器参数,打开热交换器进口处的阀门,开始进行热交换,热交换过程中实时监测传感器参数,当达到预设值时自动控制热交换液体进出阀门实现热交换的自动控制。综上,通过布置多层多列的热交换管,可以延长热交换管中热交换液体参与热交换的时间,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热交换工作,此外,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上沿圆周方向均匀等距设置若干热扩散片103,能够增加热交换管的热交换面积,在相同热交换距离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蒸发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主体(1),用于支所述蒸发器主体(1)的支架结构(2),以及安装于所述蒸发器主体(1)一端的控制结构(3);所述蒸发器主体(1)包括蒸发器直管(101)和蒸发器弯管(102),所述蒸发器弯管(102)用于连接所述蒸发器直管(101),所述蒸发器直管(101)上还布置有热扩散片(103);所述支架结构(2)包括首部支架(201)、中部支架(202)和尾部支架(203),所述首部支架(201)、中部支架(202)和尾部支架(203)结构相同,都包括由竖撑(2011)、横撑(2012)和支脚(2013)构成的外部框架以及由竖杆(2014)和横杆(2015)构成的内部支架;所述控制结构(3)包括端面板(301)、进液结构(302)和出液结构(303),所述进液结构(302)包括进液管(3021)以及安装于其上部外表面的进液控制阀(3022),所述出液结构(303)包括出液管(3031)以及安装于其上部外表面的出液控制阀(3032),此外出液结构(303)还包括出液检测罐(3033),出液检测罐(3033)上部安装有液体温度传感器(3034)、液体压力传感器(3035)和液体流速传感器(3036),所述液体温度传感器(3034)、液体压力传感器(3035)和液体流速传感器(3036)用于检测出液检测罐(3033)中出液的温度、压力和流速,并根据预设的温度、压力和流速参数控制进液控制阀(3022)和出液控制阀(3032)的开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蒸发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主体(1),用于支所述蒸发器主体(1)的支架结构(2),以及安装于所述蒸发器主体(1)一端的控制结构(3);所述蒸发器主体(1)包括蒸发器直管(101)和蒸发器弯管(102),所述蒸发器弯管(102)用于连接所述蒸发器直管(101),所述蒸发器直管(101)上还布置有热扩散片(103);所述支架结构(2)包括首部支架(201)、中部支架(202)和尾部支架(203),所述首部支架(201)、中部支架(202)和尾部支架(203)结构相同,都包括由竖撑(2011)、横撑(2012)和支脚(2013)构成的外部框架以及由竖杆(2014)和横杆(2015)构成的内部支架;所述控制结构(3)包括端面板(301)、进液结构(302)和出液结构(303),所述进液结构(302)包括进液管(3021)以及安装于其上部外表面的进液控制阀(3022),所述出液结构(303)包括出液管(3031)以及安装于其上部外表面的出液控制阀(3032),此外出液结构(303)还包括出液检测罐(3033),出液检测罐(3033)上部安装有液体温度传感器(3034)、液体压力传感器(3035)和液体流速传感器(3036),所述液体温度传感器(3034)、液体压力传感器(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翔石磊杨家林潘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柯倍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