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三乙烯二胺与哌嗪合成的原料乙二胺汽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014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三乙烯二胺与哌嗪合成的原料乙二胺汽化装置,包括汽化管,汽化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回流导流盖和回流收集盖,汽化管的内部设置有回流管,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回流导流盖和回流收集盖连通,回流管的外侧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的两侧分别与回流管的外表面和汽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导流板与汽化管、回流管形成加热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导流板和导热管呈螺旋状安装在汽化管和回流管之间,从而使乙二胺和加热介质相对流动,且通过螺纹状导流板使加热路程更加充分从而加快汽化,且通过支撑板和隔热填充使汽化管的隔热效果更好减少热量散发,防止出现增加能耗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三乙烯二胺与哌嗪合成的原料乙二胺汽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三乙烯二胺与哌嗪合成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三乙烯二胺与哌嗪合成的原料乙二胺汽化装置。
技术介绍
三乙烯二胺亦称三亚乙基二胺。白色或淡黄色晶体。有氨味,本品是有机合成中间体,合成光稳定材料,广泛用于聚氨酯泡沫、弹性体与塑料制品及成型工艺。哌嗪为白色针状晶体。有咸味。遇明火可燃,产热高。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现有的一种用于三乙烯二胺与哌嗪合成的原料乙二胺汽化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会出现加热效果差和热量外散的现象,从而增加能耗,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用于三乙烯二胺与哌嗪合成的原料乙二胺汽化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一种用于三乙烯二胺与哌嗪合成的原料乙二胺汽化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会出现加热效果差和热量外散的现象,从而增加能耗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三乙烯二胺与哌嗪合成的原料乙二胺汽化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三乙烯二胺与哌嗪合成的原料乙二胺汽化装置,包括汽化管,所述汽化管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三乙烯二胺与哌嗪合成的原料乙二胺汽化装置,包括汽化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化管(3)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回流导流盖(2)和回流收集盖(7),所述汽化管(3)的内部设置有回流管(9),所述回流管(9)的两端分别与回流导流盖(2)和回流收集盖(7)连通,所述回流管(9)的外侧设置有导流板(4),所述导流板(4)的两侧分别与回流管(9)的外表面和汽化管(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板(4)与汽化管(3)、回流管(9)形成加热通道,且加热通道内设置有导热管(10),所述导热管(10)的两端分别与回流导流盖(2)和回流收集盖(7)内连通,所述汽化管(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加热介质出口(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三乙烯二胺与哌嗪合成的原料乙二胺汽化装置,包括汽化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化管(3)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回流导流盖(2)和回流收集盖(7),所述汽化管(3)的内部设置有回流管(9),所述回流管(9)的两端分别与回流导流盖(2)和回流收集盖(7)连通,所述回流管(9)的外侧设置有导流板(4),所述导流板(4)的两侧分别与回流管(9)的外表面和汽化管(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板(4)与汽化管(3)、回流管(9)形成加热通道,且加热通道内设置有导热管(10),所述导热管(10)的两端分别与回流导流盖(2)和回流收集盖(7)内连通,所述汽化管(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加热介质出口(5)和加热介质进口(8),所述加热介质出口(5)和加热介质进口(8)均与加热通道连通,所述汽化管(3)包括防护外管(13)、支撑板(14)、隔热填充(15)和内防护管(16),所述内防护管(16)设置在防护外管(13)的内部,所述支撑板(14)和隔热填充(15)安装在防护外管(13)和内防护管(16)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三乙烯二胺与哌嗪合成的原料乙二胺汽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和导热管(10)均呈螺旋安装在汽化管(3)的内部,且汽化管(3)的两端为密封状态,所述导流板(4)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小峰许银生张振亮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巨晶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