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带凝汽式尖峰蒸发器的直接空冷系统布置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013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火电厂带凝汽式尖峰蒸发器的直接空冷系统布置,即提出一种适用于电厂夏季高温低背压运行的直接空冷布置方案,以适应夏季高温对机组出力的不利影响,该布置包含设置于空冷平台上且经过若干直接空冷凝汽器的蒸汽分配管,所述蒸汽分配管的出口端通过尖峰排汽管道连通一凝汽式尖峰蒸发器,所述凝汽式尖峰蒸发器位于所述空冷平台上;所述尖峰排汽管道上设有电动排汽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直接空冷凝汽器排汽管道末端增设凝汽式尖峰蒸发器的布置方式实现有效缓解环境高温对直接空冷机组运行背压的影响,实现机组尖峰冷却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电厂带凝汽式尖峰蒸发器的直接空冷系统布置
本技术涉及火电厂带凝汽式尖峰蒸发器的直接空冷系统布置方案,主要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直接空冷系统及其尖峰改造。
技术介绍
现有的直接空冷系统设计安装投运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采用直接空冷系统的火电机组在夏季高温运行时背压容易超过满发背压,从而影响机组出力;②,随着直接空冷机组老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冷却能力下降,电厂直接空冷机组提效改造市场越来越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行业内主要采用增设尖峰冷却装置或者增加空冷单元的形式解决。其中采用增加空冷单元的方式,由于增加的空冷面积有限,对降低背压提高机组经济性作用有限,因此目前工况中多采用增设尖峰冷却装置。而目前增设尖峰装置的改造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增加较多的占地,而对于既有电厂场地往往受限,难以实施;②,同时需要延长排汽管道,而由于排汽管道直径大、管内蒸汽流速高,延长距离引起成本增加较多,且蒸汽压损大,其经济性较差。③,再者,现有的将尖峰冷却器布置在排汽装置内的方式,虽然可环节夏季机组出力的情况,但由于工况的不同,凝结水的侵蚀性不同,容易缩短排汽装置的使用寿命,并给检修带来不便,同时在冬季不需要尖峰冷却器时,内置方式反而还会影响冷却能力;④,现有尖峰装置还常常采用二次循环式尖峰,即凝结水回水换热,这种水-水之间的二次换热方式,整体换热效率低,成本高,系统可调节性差。基于上述现实存在的问题,本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布置方式,以达到降低背压又节省占地、减少排汽管道延长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电厂带凝汽式尖峰蒸发器的直接空冷系统布置。本新型可用于新建火电厂直接空冷系统,亦适用于直接空冷系统尖峰改造。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火电厂带凝汽式尖峰蒸发器的直接空冷系统布置,其改进在于:包含设置于空冷平台上且经过若干直接空冷凝汽器的蒸汽分配管,所述蒸汽分配管的出口端通过尖峰排汽管道连通一凝汽式尖峰蒸发器,所述凝汽式尖峰蒸发器位于所述空冷平台上。进一步的,所述尖峰排汽管道上设有电动排汽蝶阀。进一步的,所述凝汽式尖峰蒸发器的循环水系统采用除盐水循环喷淋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凝汽式尖峰蒸发器循环水系统水池采用高位浅水池布置方式,所述高位浅水池独立设置于所述空冷平台下方。进一步的,所述凝汽式尖峰蒸发器循环水系统水池通过密闭管道引致地面的密闭水箱,而高位液面不低于所述空冷平台。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分配管下方沿排汽方向依次设置若干所述直接空冷凝汽器,所述蒸汽分配管与所述直接空冷凝汽器上端连接,所述尖峰排汽管道与所述凝汽式尖峰蒸发器上端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凝汽式尖峰蒸发器为凝汽式蒸发冷却器。本技术所产生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凝汽式尖峰蒸发器布置于空冷平台上各列单元末端,可实现尖峰冷却的灵活运行,给尖峰冷却改造提供了一种节省占地、节约排汽管道长度、降低蒸汽压损且切实可行的新型布置形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带凝汽式尖峰蒸发器的直接空冷系统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带凝汽式尖峰蒸发器的直接空冷系统布置图。图号说明:排汽管道主管道1、排汽管道支管道2、蒸汽分配管3、直接空冷凝汽器4、空冷平台5、支撑柱6;尖峰排汽管道7;电动排汽蝶阀8;凝汽式尖峰蒸发器9。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在空冷平台上、直接空冷系统的蒸汽分配管末端串联一尖峰排汽管道,所述尖峰排汽管道与凝汽式尖峰蒸发器上端连通,该凝汽式尖峰蒸发器设置于空冷平台上,所述尖峰排汽管道上设电动排汽蝶阀。当夏季高温对机组出力不利时,便可打开阀门,使凝汽式尖峰蒸发器投入运行,然后根据当时工况背压可调节喷淋量,从而提高整个直接空冷系统的冷却能力。本技术中所提及的直接空冷系统、装置及连接方式等均为现有技术,不是本案重点,在附图中及本案中不再赘述。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案的布置方式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所示,一种现行的直接空冷系统主要包含排汽管道主管道1和与所述排汽管道主管道1连通的排汽管道支管道2,所述排汽管道支管道2又与蒸汽分配管3连通。所述蒸汽分配管3的管径沿排汽方向逐渐减少,且所述蒸汽分配管3下方间隔设置有若干直接空冷凝汽器4,所述蒸汽分配管3与若干所述直接空冷凝汽器4上端连接。另外,所述直接空冷凝汽器4设置于空冷平台5上,所述空冷平台5由若干根支撑柱6支撑。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排汽管道支管道2、所述蒸汽分配管3和所述直接空冷凝汽器4等的布置方式、设置数量;以及所述蒸汽分配管3可以为一根或若干根串联在一起的蒸汽分配管等均为现有技术,不作为本案重点,在本新型中将不再赘述。请一并参阅图2,本技术的重要改进点在于,在所述蒸汽分配管3的末端串联设置一尖峰排汽管道7,所述尖峰排汽管道7与凝汽式尖峰蒸发器9上端连通。优选的,所述凝汽式尖峰蒸发器9为凝汽式蒸发冷却器,所述凝汽式蒸发冷却器亦设置于空冷平台5上。即在所述蒸汽分配管3的末端出口处通过尖峰排汽管道7与所述凝汽式尖峰蒸发器9连通,同时在所述尖峰排汽管道7上设置一电动排汽蝶阀8,以便根据需要投切。进一步的,所述凝汽式尖峰蒸发器9的循环水系统水池可以采用高位浅水池布置方式。所述高位浅水池(图中为示出)为独立设置,位于空冷平台下方,其通过有效的补水控制较浅水位,降低高位水池对空冷平台的荷载。所述高位水池可根据工况设置一个或多个。更进一步的,亦可通过密闭管道(图中为示出)将高位淋水收集引致地面的密闭水箱(图中为示出),而高位液面位于空冷平台处,从而减小对空冷平台的荷载和循环水泵的扬程。优选的,本技术所述凝汽式尖峰蒸发器9的循环水系统可采用除盐水循环喷淋系统。本技术重要改进点在于在各列空冷单元末端(即沿排汽方向设置的最后一个与直接空冷凝汽器相连的蒸汽分配管的末端)串联设置一尖峰排汽管道,所述尖峰排汽管道与凝汽式尖峰蒸发器上端连通,所述尖峰排汽管道上设电动排汽蝶阀(例如电动蒸汽隔离阀),用于关停凝汽式尖峰蒸发器的使用。该凝汽式尖峰蒸发器布置于空冷平台上,并与空冷单元采用相同尺寸。进一步的,该凝汽式尖峰蒸发器还可以根据工况需要设置在地面或其他地方。借由上述布置方式,本技术所述凝汽式尖峰蒸发器的投运通过电动排汽蝶阀控制,其开启的过程及系统运行过程简述为:直接空冷系统的火电机组在夏季高温运行时背压容易超过满发背压,此时为提升空冷系统冷却能力,使排汽一次性冷却至所需温度,需要开启凝汽式尖峰蒸发器。首先打开电动蒸汽隔离阀使蒸汽分配管3与所述尖峰排汽管道7连通,排气装置内排出的排汽依次流经所述蒸汽分配管3、若干所述直接空冷凝汽器4和所述尖峰排汽管道7后进入所述凝汽式尖峰蒸发器9。接着,排汽进入凝汽式尖峰蒸发器9的换热管束预热,接着打开凝汽式尖峰蒸发器风机,然后根据运行背压的需要,开启循环水喷淋系统,通过调节喷淋水的喷淋量和借由喷淋水的蒸发换热以提高整列单元的换热能力,让更多的排汽进入到末端参与换热和凝结,最终使排汽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电厂带凝汽式尖峰蒸发器的直接空冷系统布置,包含设置于空冷平台(5)上且经过若干直接空冷凝汽器(4)的蒸汽分配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分配管(3)的出口端通过尖峰排汽管道(7)连通一凝汽式尖峰蒸发器(9),所述凝汽式尖峰蒸发器(9)位于所述空冷平台(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电厂带凝汽式尖峰蒸发器的直接空冷系统布置,包含设置于空冷平台(5)上且经过若干直接空冷凝汽器(4)的蒸汽分配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分配管(3)的出口端通过尖峰排汽管道(7)连通一凝汽式尖峰蒸发器(9),所述凝汽式尖峰蒸发器(9)位于所述空冷平台(5)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厂带凝汽式尖峰蒸发器的直接空冷系统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峰排汽管道(7)上设有电动排汽蝶阀(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厂带凝汽式尖峰蒸发器的直接空冷系统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式尖峰蒸发器(9)的循环水系统采用除盐水循环喷淋系统。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火电厂带凝汽式尖峰蒸发器的直接空冷系统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式尖峰蒸发器(9)循环水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源密长海舒吉龙冯璟赵弦荣立爽高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