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8315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2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包括在以料口为圆心的同一水平面内,分别设置呈放射状分布的直线形第一巷道和环形第二巷道并连通,所述第一巷道的设置数量为两条以上且各巷道的一端与料口连通,所述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上分别设置可在其巷道内移动的第一运输车和第二运输车,所述第二巷道正上方设置呈环形相邻排列的若干个存储仓位。本技术具有运行连续高效、稳定的特点,以及总运输路径短、能耗低的优点,能够提高重力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重力储能,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风力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出力与用电高峰存在错位,且不稳定。首先,从用电规律来看,上午十点和晚上八点分别是两个高峰。但是风电、光电发电站分别在凌晨、中午出力较大,其出力时段分布与用电负荷存在较大差异。其次,季节、天气也会造成新能源发电出力的波动和不稳定性,需要其他电力措施来辅助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因此低成本、大容量、易选址的储能技术应运而生,储能技术可有效解决时空不匹配和并网稳定性问题,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效开发利用、实现我国能源领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2、基于重力的储能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项有前途的技术。重力储能系统主要由储能及放电两部分组成。储能时将重物块从低处(下仓)提升到高处(上仓)存放,将电能最终转换为重力势能;放电时将重物块从高处(上仓)下放到低处(下仓),重力势能先转换为动能,通过传送装置带动发电机发电,最终转换为电能。与传统的储能系统(如电池)不同,基于重力的储能不依赖于化学反应或复杂的电子系统,使其成为一种经济可靠的储能解决方案。

3、重力储能作为商业化、工程化的电力工程,该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点在于电能转化效率,在总系统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取决于各子系统的能耗,而各子系统中,重力储能的上仓系统的目的是存储重物块,且要求在存储过程中的能耗低、总存储路径短,目前重物在水平方向进行存储过程中的能耗占比很大,其主要原因是存储结构为将若干重物采用矩形仓储方式集中放置,同时由于其重物紧密阵列放置,重物移动路径单一,存放和提取重物的运输车并行移动时发生资源挤兑,导致目前重物存储过程中重物存放和提取的总运输路径长,总存储时间长,总能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以解决现有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为:

3、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包括在以料口为圆心的同一水平面内,分别设置呈放射状分布的直线形第一巷道和环形第二巷道并连通,所述第一巷道的设置数量为两条以上且各巷道的一端与料口连通,所述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上分别设置可在其巷道内移动的第一运输车和第二运输车,所述第二巷道正上方设置呈环形相邻排列的若干个存储仓位。

4、优选的,所述各相邻第一巷道之间的夹角相等。

5、优选的,所述第一巷道设置数量为六条,各相邻第一巷道之间的夹角为60度。

6、优选的,所述第二巷道内设置第二运输车数量不小于第一巷道的数量。

7、优选的,所述第二巷道设置数量为两条以上并呈同心圆环状排列。

8、优选的,所述第二巷道设置数量为六条。

9、优选的,所述第一运输车与第二运输车均配备自动装载、卸载系统。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运输车与第二运输车活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运输车顶面设有供第二运输车驶入的轨道。

12、优选的,包括设置在料口外部的临时储料位。

13、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通过在以料口为圆心的水平面内设置环形的第二巷道,并将存储仓位呈环形排列设置在第二巷道正上方,使该第二巷道上各存储仓位与料口之间的直线距离相等,单位数量内的重物与料口的总运输路径最短,同时在以料口为圆心,与第二巷道同一水平面内呈放射状设置多条直线形第一巷道,重物选择距离目标仓位最近的一条第一巷道作为移动路线,在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上分别设置可在其巷道内移动的第一运输车和第二运输车,储能或释能时,单位数量内的重物通过第一运输车、第二运输车的装载和运输,在料口和距离最近的存储仓位之间移动可大幅缩短运输总路径,且第二巷道内设置多辆第二运输车,避免系统在满载时出现重物等待运输车的挤兑情况,此外该存储系统运输车配备自动装载、卸载系统,因此,本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运行连续高效、稳定的特点,以及总运输路径短、能耗低的优点,从而提高重力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以料口(106)为圆心的同一水平面内,分别设置呈放射状分布的直线形第一巷道(103)和环形第二巷道(105)并连通,所述第一巷道(103)的设置数量为两条以上且各巷道的一端与料口(106)连通,所述第一巷道(103)和第二巷道(105)上分别设置可在其巷道内移动的第一运输车(102)和第二运输车(104),所述第二巷道(105)正上方设置呈环形相邻排列的若干个存储仓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相邻第一巷道(103)之间的夹角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巷道(103)设置数量为六条,各相邻第一巷道(103)之间的夹角为6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巷道(105)内设置第二运输车(104)数量不小于第一巷道(103)的数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巷道(105)设置数量为两条以上并呈同心圆环状排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巷道(105)设置数量为六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车(102)与第二运输车(104)均配备自动装载、卸载系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车(102)与第二运输车(104)活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车(102)顶面设有供第二运输车(104)驶入的轨道。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料口(106)外部的临时储料位(10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以料口(106)为圆心的同一水平面内,分别设置呈放射状分布的直线形第一巷道(103)和环形第二巷道(105)并连通,所述第一巷道(103)的设置数量为两条以上且各巷道的一端与料口(106)连通,所述第一巷道(103)和第二巷道(105)上分别设置可在其巷道内移动的第一运输车(102)和第二运输车(104),所述第二巷道(105)正上方设置呈环形相邻排列的若干个存储仓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相邻第一巷道(103)之间的夹角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巷道(103)设置数量为六条,各相邻第一巷道(103)之间的夹角为6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力储能系统的放射状重物存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巷道(105)内设置第二运输车(104)数量不小于第一巷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政平孙永斌曾小超史沁鹏王昊姜健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