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化测试仪闭合力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71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化测试仪闭合力产生装置,包括机箱上部分,打杆和机箱下部分,机箱上部分为闭合力产生装置,机箱下部分固定安装固化仪,所述闭合力产生装置中的活塞杆通过打杆与固化仪中的上模座连接;所述闭合力产生装置包括气缸,活塞杆,传感器槽,进气孔和通孔,所述机箱上部分固定安装气缸,所述气缸上表面中心处设有进气孔,所述气缸四角处设有通孔,所述气缸三侧均设有传感器,所述气缸下端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三分之二长度固定嵌入在气缸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气动和电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构成非常简单,由气缸和中控系统集成在一起,再加上控制按钮与显示屏,简单而紧凑;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数据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化测试仪闭合力产生装置
本技术主要涉及固化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化测试仪闭合力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从传统观念来看,气缸与电动执行器一直被认为是属于两个完全不同领域的自动化产品,但是近年来,随着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动执行器却慢慢浸入气动领域,二者在应用中既有竞争又相互补充。气缸擅长作往复直线运动,对于没有多点定位要求的用户,但固化测试仪所做的实验数据要求更精准,这是用气缸难以实现。电动执行器结构相对较为复杂,而且对工作环境及操作维护人员的专业知识都有较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固化测试仪闭合力产生装置,包括机箱1上部分,打杆3和机箱1下部分,所述机箱1上部分为闭合力产生装置,所述机箱1下部分固定安装固化仪,且所述机箱1下部分为中空腔体,所述闭合力产生装置中的活塞杆22通过打杆3与固化仪中的上模座4连接;所述闭合力产生装置包括气缸2,活塞杆22,传感器23,进气孔24和通孔25,所述机箱1上部分固定安装气缸2,且所述气缸2呈长方体状,所述气缸2上表面中心处设有进气孔24,所述气缸2四角处设有通孔25,所述气缸2三侧均设有传感器23,所述气缸2下端设有活塞杆22,且所述活塞杆22三分之二长度固定嵌入在气缸2内部。优选的,闭合力产生装置还包括中控系统,所述中控系统由操作面板26控制,所述操作面板26固定安装在机箱1外表面一侧。优选的,操作面板26包括有显示屏262和按钮263,所述显示屏262固定安装在操作面板26的前表面上侧,所述按钮263固定安装在操作面板26的前表面下侧。优选的,固化仪包括上模座4,上模腔42,下模腔43,下模座44和导柱45,所述上模座4和下模座44通过导柱45导向连接,所述上模座4下端设有上模腔42,所述上模腔42下端设有下模腔43,且所述下模腔43位于所述上模腔42垂直正下方,所述下模腔43下端设有下模座44,所述下模座44固定安装在所述中空腔体底部内表面。优选的,打杆3外侧设有定位套5,所述定位套5三分之一长度固定嵌入在上模座4内。优选的,通孔25可采用螺栓或六角螺钉固定安装。优选的,定位套5和上模座4安装方式采用过盈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采用气动和电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构成非常简单,由气缸和中控系统集成在一起,再加上控制按钮与显示屏,简单而紧凑;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数据的精准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箱;2、气缸;22、活塞杆;23、传感器;24、进气孔;25、通孔;26、操作面板;262、显示屏;263、按钮;3、打杆;4、上模座;42、上模腔;43、下模腔;44、下模座;45导柱;5、定位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目的以及优点更加清晰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2所示可知,本技术包括有:机箱1上部分,打杆3和机箱1下部分,所述机箱1上部分为闭合力产生装置,所述机箱1下部分固定安装固化仪,且所述机箱1下部分为中空腔体,所述闭合力产生装置中的活塞杆22通过打杆3与固化仪中的上模座4连接;所述闭合力产生装置包括气缸2,活塞杆22,传感器23,进气孔24和通孔25,所述机箱1上部分固定安装气缸2,且所述气缸2呈长方体状,所述气缸2上表面中心处设有进气孔24,所述气缸2四角处设有通孔25,所述气缸2三侧均设有传感器23,所述气缸2下端设有活塞杆22,且所述活塞杆22三分之二长度固定嵌入在气缸2内部。在本实施中优选的,闭合力产生装置还包括中控系统,所述中控系统由操作面板26控制,所述操作面板26固定安装在机箱1外表面一侧。设置上述结构,即时监控和调整,提升工作效率。在本实施中优选的,操作面板26包括有显示屏262和按钮263,所述显示屏262固定安装在操作面板26的前表面上侧,所述按钮263固定安装在操作面板26的前表面下侧。设置上述结构,利于工作人员观察压力变化和调节压力参数。在本实施中优选的,固化仪包括上模座4,上模腔42,下模腔43,下模座44和导柱45,所述上模座4和下模座44通过导柱45导向连接,所述上模座4下端设有上模腔42,所述上模腔42下端设有下模腔43,且所述下模腔43位于所述上模腔42垂直正下方,所述下模腔43下端设有下模座44,所述下模座44固定安装在所述中空腔体底部内表面。设置上述结构,组成一套固化仪装置。在本实施中优选的,打杆3外侧设有定位套5,所述定位套5三分之一长度固定嵌入在上模座4内。设置上述结构,起到固定打杆的作用,确保打杆运动方向是垂直的。在本实施中优选的,通孔25可采用螺栓或六角螺钉固定安装。设置上述结构,牢固气缸的位置,防止气缸在工作中松动。在本实施中优选的,定位套5和上模座4安装方式采用过盈配合。设置上述结构,采用特殊工具挤压进去,或利用热胀冷缩的特性,将孔加热,趁孔径扩大,迅速套到轴上,使安装更加牢固。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气动和电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构成非常简单,由气缸和中控系统集成在一起,再加上控制按钮与显示屏,简单而紧凑;操作者只需要根据规定产品规定的闭合力范围要求去调节按钮和实时监控显示屏就能做到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数据的精准度。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化测试仪闭合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上部分,打杆(3)和机箱(1)下部分,所述机箱(1)上部分为闭合力产生装置,所述机箱(1)下部分固定安装固化仪,且所述机箱(1)下部分为中空腔体,所述闭合力产生装置中的活塞杆(22)通过打杆(3)与固化仪中的上模座(4)连接;/n所述闭合力产生装置包括气缸(2),活塞杆(22),传感器(23),进气孔(24)和通孔(25),所述机箱(1)上部分固定安装气缸(2),且所述气缸(2)呈长方体状,所述气缸(2)上表面中心处设有进气孔(24),所述气缸(2)四角处设有通孔(25),所述气缸(2)三侧均设有传感器(23),所述气缸(2)下端设有活塞杆(22),且所述活塞杆(22)三分之二长度固定嵌入在气缸(2)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化测试仪闭合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上部分,打杆(3)和机箱(1)下部分,所述机箱(1)上部分为闭合力产生装置,所述机箱(1)下部分固定安装固化仪,且所述机箱(1)下部分为中空腔体,所述闭合力产生装置中的活塞杆(22)通过打杆(3)与固化仪中的上模座(4)连接;
所述闭合力产生装置包括气缸(2),活塞杆(22),传感器(23),进气孔(24)和通孔(25),所述机箱(1)上部分固定安装气缸(2),且所述气缸(2)呈长方体状,所述气缸(2)上表面中心处设有进气孔(24),所述气缸(2)四角处设有通孔(25),所述气缸(2)三侧均设有传感器(23),所述气缸(2)下端设有活塞杆(22),且所述活塞杆(22)三分之二长度固定嵌入在气缸(2)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化测试仪闭合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力产生装置还包括中控系统,所述中控系统由操作面板(26)控制,所述操作面板(26)固定安装在机箱(1)外表面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化测试仪闭合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26)包括有显示屏(262)和按钮(2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承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蠡园电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