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层定位装置及立体车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532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5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平层定位装置及立体车库,涉及立体式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平层定位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转动盘以及定位组件,所述转动盘设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调节杆、定位座、定位销轴以及销轴座,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盘铰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销轴的一端铰接,所述销轴座套设于所述定位销轴的中部,所述转动盘、调节杆、定位销轴相互配合形成曲柄滑块机构,所述定位座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销轴的另一端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尺寸与所述定位槽的尺寸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平层定位装置及立体车库,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平层定位装置定位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层定位装置及立体车库
本技术涉及立体式停车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平层定位装置及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加上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停车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大中型城市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立体停车库可充分利用地上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优势存放车辆,是解决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立体停车库通过提升机的升降和装载提升机上的横移机构将载车板横移,实现存取车辆的停车库。其工作原理如下:用提升机构将载车板升降到指定层,然后用安装在提升机构上的横移机构将载车板送入存车位;或是相反,通过横移机构将指定存车位上的载车板送入提升机构,提升机构降到车辆出入口处,打开车库门,驾驶员将车辆开走。立体车库在运行过程中,升降机到达每层停车位时,需要一种平层定位装置,使升降机与停车层在同一平面。现有的平层定位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对升降平台进行定位后,升降平台在进行存取车操作时不够稳定,在平层定位装置从定位座移出时磨损和挤压较重,导致平层定位装置的使用寿命不长,且平层定位装置在与定位座契合之后容易出现脱离位置的情况,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克服至少一个不足,提出了一种平层定位装置及立体车库。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平层定位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转动盘以及定位组件,所述转动盘设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调节杆、定位座、定位销轴以及销轴座,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盘铰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销轴的一端铰接,所述销轴座套设于所述定位销轴的中部,所述转动盘、调节杆、定位销轴相互配合形成曲柄滑块机构,所述定位座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销轴的另一端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尺寸与所述定位槽的尺寸相适配。于本技术一实例中,所述定位部为圆头锥体结构,所述定位槽包括自槽口到槽内依次设置的圆柱体段和锥体段。于本技术一实例中,所述定位部的锥度和所述锥体段的锥度相同。于本技术一实例中,所述调节杆包括调节杆本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调节杆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设有扁平连接端和螺纹连接端,所述扁平连接端用于与所述转动盘或所述定位销轴铰接,所述螺纹连接端用于与所述调节杆本体连接。于本技术一实例中,所述螺纹连接端设有防松螺母,且所述防松螺母抵设于所述调节杆本体的端部。于本技术一实例中,所述销轴座内设有自润滑轴套,所述定位销轴与所述自润滑轴套间隙配合。于本技术一实例中,所述转动盘在转动过程中具有两个极限位置,所述转动盘上还设有限位打杆,所述平层定位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限位打杆相对应设置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安装板、第一行程限位开关以及第二行程限位开关,所述限位打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行程限位开关和所述第二行程限位开关相配合用于两个极限位置的限位。于本技术一实例中,所述限位安装板设有两组相互垂直的长腰形安装孔,所述第一行程限位开关和所述第二行程限位开关分别安装于两组安装孔内。于本技术一实例中,所述定位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上述的平层定位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平层定位装置及立体车库,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盘转动,由于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转动盘和定位销轴铰接,转动盘、调节杆、定位销轴相互配合形成曲柄滑块机构,转动盘为转动副,定位销轴为移动副,转动盘连动调节杆运动,调节杆拉动定位销轴运动,定位销轴的定位部与定位座的定位槽相适配,当定位销轴插入定位座时,定位销轴不容易从定位座中脱出,形成的定位结构更加可靠,保证存取车时的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层定位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平层定位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转动盘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定位座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定位销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限位打杆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限位打杆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驱动电机;2、转动盘;3、定位组件;4、防松螺母;5、限位打杆;6、限位组件;61、限位安装板;62、第一行程限位开关;63、第二行程限位开关;31、调节杆;32、定位座;33、定位销轴;34、销轴座;321、定位槽;331、定位部;321a、圆柱体段;321b、锥体段;311、调节杆本体;312、第一连接杆;313、第二连接杆;312a、扁平连接端;312b、螺纹连接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完整的描述。请参考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平层定位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转动盘2以及定位组件3,转动盘2设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上,定位组件3包括调节杆31、定位座32、定位销轴33以及销轴座34,调节杆31的一端与转动盘2铰接,调节杆31的另一端与定位销轴33的一端铰接,销轴座34套设于定位销轴33的中部,转动盘2、调节杆31、定位销轴33相互配合形成曲柄滑块机构,定位座32设有定位槽321,定位销轴33的另一端设有定位部331,定位部331的尺寸与定位槽321的尺寸相适配。通过驱动电机1带动转动盘2转动,由于调节杆31的两端分别与转动盘2和定位销轴33铰接,转动盘2、调节杆31、定位销轴33相互配合形成曲柄滑块机构,转动盘2为转动副,定位销轴33为移动副,转动盘2连动调节杆31运动,调节杆31拉动定位销轴33运动,定位销轴33的定位部331与定位座32的定位槽321相适配,当定位销轴33插入定位座32时,定位销轴33不容易从定位座32中脱出,形成的定位结构更加可靠,保证存取车时的稳定。请参考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定位部331为圆头锥体结构,定位槽321包括自槽口到槽内依次设置的圆柱体段321a和锥体段321b。当升降平台的轿厢平层到定位区域有一定偏差量时,可以通过锥体段321b导正轿厢的位置关系,定位销轴33的定位部331插入定位座32的定位槽321内到位后,定位部331与定位槽321的圆柱体段321a定位接触,可以通过圆柱面约束上下左右多个方向约束自由度。定位部331的圆头锥体结构,使得定位部331插入定位槽321或从定位槽321内移出时摩擦力较小,不容易发生磨损和挤压,保证平层定位装置的使用寿命。定位部331的锥度和锥体段321b的锥度相同,可以保证定位部331插入到位后,定位销轴33与定位座32形成的定位结构更加可靠。请参考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一实施例中,调节杆31包括调节杆本体311以及分别设置于调节杆本体311两端的第一连接杆312和第二连接杆313,第一连接杆312和第二连接杆313均设有扁平连接端312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转动盘以及定位组件,所述转动盘设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调节杆、定位座、定位销轴以及销轴座,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盘铰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销轴的一端铰接,所述销轴座套设于所述定位销轴的中部,所述转动盘、调节杆、定位销轴相互配合形成曲柄滑块机构,所述定位座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销轴的另一端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尺寸与所述定位槽的尺寸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转动盘以及定位组件,所述转动盘设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调节杆、定位座、定位销轴以及销轴座,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盘铰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销轴的一端铰接,所述销轴座套设于所述定位销轴的中部,所述转动盘、调节杆、定位销轴相互配合形成曲柄滑块机构,所述定位座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销轴的另一端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尺寸与所述定位槽的尺寸相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圆头锥体结构,所述定位槽包括自槽口到槽内依次设置的圆柱体段和锥体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的锥度和所述锥体段的锥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包括调节杆本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调节杆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设有扁平连接端和螺纹连接端,所述扁平连接端用于与所述转动盘或所述定位销轴铰接,所述螺纹连接端用于与所述调节杆本体连接。


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卫民舒子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泊通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