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信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34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信标,能够投射光线,包括:光源部;顶盖,所述顶盖位于所述光源部的上方,所述顶盖的底部设有容纳槽,所述光源部的端部伸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入射面,所述第一入射面上设有若干锯齿,所述锯齿至少能够对部分光线进行反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道路信标能够减少投射至空中的光线,不易让过往司机感到刺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路信标
本技术涉及道路通信
,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信标。
技术介绍
通常,为了对道路状况进行监测,会在路边埋设道路信标。通过道路信标检测并反馈当前的道路状况,并通过处理中心将信号传送至后方的道路信标,后方道路信标发光并投射至靠近地面的位置形成投射区域,并不断变换灯光颜色,以警示车辆。并且,在夜晚时,还能示出道路的轮廓,方便夜间行车。道路信标在发光时,有一部分光线会直接投射至空中,而不会到达投射区域。目前的许多道路信标中,投射至空中的光线强度较高,容易让过往的司机感到刺眼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道路信标,该道路信标能够减少投射至空中的光线,不易让过往司机感到刺眼。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道路信标,能够投射光线,包括:光源部;顶盖,所述顶盖位于所述光源部的上方,所述顶盖的底部设有容纳槽,所述光源部的端部伸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入射面,所述第一入射面上设有若干锯齿,所述锯齿至少能够对部分光线进行反射。本技术实施例的道路信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入射面上的锯齿结构对光源部发出的部分光线进行反射,使其无法经顶盖投射至空中,从而降低投射至空中的光线的强度,不易让过往司机感到刺眼。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道路信标,所述顶盖的顶部设有出射面,所述出射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且从所述道路信标的中心到边缘的方向上,所述出射面的高度逐渐减小,所述出射面能够折射光线以形成投射区域,所述容纳槽还包括第二入射面,所述第二入射面能够将部分光线折射至所述出射面。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道路信标,还包括底盖与主体架,所述光源部固定于所述主体架上,所述底盖与所述顶盖限定出腔体,所述主体架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顶盖将所述主体架压紧在所述底盖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道路信标,所述主体架上设有伸出板,所述伸出板相对于所述主体架倾斜,所述光源部设于所述伸出板上,且所述光源部与所述伸出板卡扣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道路信标,所述底盖的顶部设有凸出的支撑部,所述主体架上设有支撑通道,所述支撑部能够穿过所述支撑通道并抵持于所述顶盖的底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道路信标,还包括天线,所述顶盖上还设有天线安装孔,所述天线位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天线的端部伸入所述天线安装孔内。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道路信标,还包括天线与太阳能板,所述天线位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天线相互错开。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道路信标,所述主体架与所述底盖之间设有缓冲垫,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之间设有密封垫。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道路信标,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光源部,且至少两个所述光源部对称分布。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例中道路信标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图1中道路信标的爆炸图;图3是图1中道路信标的剖视图;图4位图1中道路信标的部分光路示意图。附图标记:顶盖100、出射面110、容纳槽120、第二入射面130、第一入射面140、天线安装孔150、凸起160、光源部200、底盖300、支撑部310、凹槽320、加强筋330、主体架400、伸出板410、支撑通道420、太阳能板500、天线600、密封垫700、缓冲垫80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的道路信标包括顶盖100与光源部200等部件。本实施例中,道路信标安装于道路两旁,用于监测当前路段的交通状况。透明的顶盖100位于光源部200的上方。顶盖100的底部设有容纳槽120,光源部200的端部伸入容纳槽120内。容纳槽120包括第一入射面140,第一入射面140呈锯齿状,包括若干锯齿。光源部200发出的部分光线到达第一入射面140,经锯齿反射后,部分光线会朝背离顶盖100的方向反射,无法投射至空中。甚至,部分光线还会因为入射角满足全反射条件而发生全反射。因此,能够减少经第一入射面140折射后出射至空中的光线,从而提高经过该处的司机的舒适感,不易感到刺眼。容纳槽120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形式,满足光源部200的端部能够伸入,到达第一入射面140的光线中至少有部分能够被反射回来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100的顶面上设有出射面110,沿道路信标的径向方向上,出射面110内侧的部分与地面基本平齐。出射面110为斜面,从道路信标的中心到边缘的方向上,出射面110的高度逐渐减小,从而使到达出射面110的光线经折射后能够沿基本水平的方向投射至地面附近以形成投射区域。容纳槽120还包括第二入射面130,光源部200发出的部分光线被第二入射面130折射后到达出射面110。另外,经第一入射面140反射后的部分光线也能到达第二入射面130,从而增强从出射面110出射的光线强度,使地面附近的光线更亮,过往司机更容易看到。在一些实施例中,道路信标还包括底盖300与主体架400,光源部200安装于主体架400上,顶盖100与底盖300限定出腔体,主体架400置于该腔体内,且顶盖100将主体架400压紧在底盖300上。安装时较简单,将底盖300放置到位后,主体架400置于底盖300内,并将顶盖100压在主体架400上,通过螺纹紧固件将顶盖100与底盖300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架400的两端设有朝外倾斜的伸出板410,光源部200通过卡扣连接固定于伸出板410上。光源部200出现故障,需要将其拆下修理或更换时较容易。...

【技术保护点】
1.道路信标,能够投射光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光源部;/n顶盖,所述顶盖位于所述光源部的上方,所述顶盖的底部设有容纳槽,所述光源部的端部伸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入射面,所述第一入射面上设有若干锯齿,所述锯齿至少能够对部分光线进行反射。/n

【技术特征摘要】
1.道路信标,能够投射光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部;
顶盖,所述顶盖位于所述光源部的上方,所述顶盖的底部设有容纳槽,所述光源部的端部伸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入射面,所述第一入射面上设有若干锯齿,所述锯齿至少能够对部分光线进行反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信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顶部设有出射面,所述出射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且从所述道路信标的中心到边缘的方向上,所述出射面的高度逐渐减小,所述出射面能够折射光线以形成投射区域,所述容纳槽还包括第二入射面,所述第二入射面能够将部分光线折射至所述出射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信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盖与主体架,所述光源部固定于所述主体架上,所述底盖与所述顶盖限定出腔体,所述主体架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顶盖将所述主体架压紧在所述底盖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信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架上设有伸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选胜张水生朱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戴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