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隔热保温结构的退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249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隔热保温结构的退火炉,包括炉体、智能温控器和隔热罩,所述炉体中部设置有炉门,所述炉门一侧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一侧设置有所述智能温控器,所述智能温控器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炉体内壁设置有隔热罩,所述隔热罩与所述炉体之间留有保温腔,所述隔热罩内侧砌筑有耐火砖,所述耐火砖内侧设置有电热炉丝,所述炉门与所述炉体通过合页连接。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智能温控器、耐火砖、隔热罩和进热管,不仅能够对退火炉内的温度进行控制,避免退火炉长时间加热造成耗电量大,而且还能够对退火炉进行循环保温,避免退火炉内温度下降造成保温性能差,提高了退火炉节能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隔热保温结构的退火炉
本技术涉及退火炉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隔热保温结构的退火炉。
技术介绍
退火炉是在半导体器件制造中使用的一种工艺,其包括加热多个半导体晶片以影响其电性能,热处理是针对不同的效果而设计的,可以加热晶片以激活掺杂剂,将薄膜转换成薄膜或将薄膜转换成晶片衬底界面,使致密沉积的薄膜,改变生长的薄膜的状态,修复注入的损伤,移动掺杂剂或将掺杂剂从一个薄膜转移到另一个薄膜或从薄膜进入晶圆衬底。目前,现有的退火炉多数采用密封结构,由于缺少温度控制部件,容易在对退火炉长时间加热造成耗电量大,同时由于火炉长时间开启关闭,容易使退火炉内温度下降造成保温性能差,降低了退火炉节能的效率,其次,现有的退火炉在大都采用简易结构,由于缺少降温部件,容易使自然冷却降温造成材料退火工艺下降,不能满足退火炉工艺使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具有隔热保温结构的退火炉,解决了现有的退火炉,由于缺少温度控制部件,容易在对退火炉长时间加热造成耗电量大,同时由于火炉长时间开启关闭,容易使退火炉内温度下降造成保温性能差,降低了退火炉节能效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隔热保温结构的退火炉,包括炉体、智能温控器和隔热罩,所述炉体中部设置有炉门,所述炉门一侧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一侧设置有所述智能温控器,所述智能温控器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炉体内壁设置有隔热罩,所述隔热罩与所述炉体之间留有保温腔,所述隔热罩内侧砌筑有耐火砖,所述耐火砖内侧设置有电热炉丝,所述炉门与所述炉体通过合页连接,所述操作面板与所述炉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智能温控器与所述炉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把手与所述炉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隔热罩与所述炉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电热炉丝与所述耐火砖通过螺钉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炉丝一侧设置有进热管,所述隔热罩下方设置有隔热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进热管能够将退火炉内的热量输送到所述隔热罩外侧。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板上方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方设置有滑车,所述隔热罩内侧位于滑车上方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一侧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贯穿所述所述隔热罩和所述炉体后伸出并连通有电动阀,所述电动阀一侧连通有冷风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滑车能够将在下料进行摆放。进一步的,所述进热管贯穿所述耐火砖以及所述隔热罩,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炉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隔热罩与所述隔热板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隔热板能够对退火炉内进行隔热。进一步的,所述导轨与所述隔热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滑车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导轨能够使所述滑车灵活滑动。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管与所述耐火砖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输送管贯穿所述耐火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电加热管能够对退火炉内进行加热。进一步的,所述电动阀与所述输送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冷风机与所述输送管插接,所述冷风机与所述炉体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冷风机能够对退火炉内进行降温冷却,避免自然冷却降温造成材料退火工艺下降,满足退火炉工艺使用的需求。(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的退火炉多数采用密封结构,由于缺少温度控制部件,容易在对退火炉长时间加热造成耗电量大,同时由于火炉长时间开启关闭,容易使退火炉内温度下降造成保温性能差,降低了退火炉节能效率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智能温控器、耐火砖、隔热罩和进热管,不仅能够对退火炉内的温度进行控制,避免退火炉长时间加热造成耗电量大,而且还能够对退火炉进行循环保温,避免退火炉内温度下降造成保温性能差,提高了退火炉节能的效率;2、为解决现有的退火炉在大都采用简易结构,由于缺少降温部件,容易使自然冷却降温造成材料退火工艺下降,不能满足退火炉工艺使用需求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输送管、电动阀和冷风机,能够对退火炉内进行降温冷却,避免自然冷却降温造成材料退火工艺下降,满足退火炉工艺使用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具有隔热保温结构的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具有隔热保温结构的退火炉的左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具有隔热保温结构的退火炉的电路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炉体;2、炉门;3、操作面板;4、智能温控器;5、把手;6、耐火砖;7、隔热罩;8、电热炉丝;9、进热管;10、隔热板;11、导轨;12、滑车;13、电加热管;14、输送管;15、电动阀;16、冷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具有隔热保温结构的退火炉,包括炉体1、智能温控器4和隔热罩7,炉体1中部设置有炉门2,炉门2一侧设置有操作面板3,操作面板3一侧设置有智能温控器4,智能温控器4是一款用于控制温度的设备,可以控制地暖空调、热水器、中央新风系统、灯光等,智能温控器4一侧设置有把手5,炉体1内壁设置有隔热罩7,隔热罩7与炉体1之间留有保温腔,隔热罩7内侧砌筑有耐火砖6,耐火砖6内侧设置有电热炉丝8,炉门2与炉体1通过合页连接,操作面板3与炉门2通过螺钉连接,电热炉丝8一侧设置有进热管9,隔热罩7下方设置有隔热板10,通过进热管9能够将退火炉内的热量输送到隔热罩7外侧,隔热板10上方设置有导轨11,导轨11上方设置有滑车12,隔热罩7内侧位于滑车12上方设置有电加热管13,电加热管13一侧设置有输送管14,输送管14贯穿隔热罩7和炉体1后伸出并连通有电动阀15,电动阀15一侧连通有冷风机16,通过滑车12能够将在下料进行摆放,进热管9贯穿耐火砖6以及隔热罩7,隔热板10与炉体1通过螺钉连接,隔热罩7与隔热板10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隔热板10能够对退火炉内进行隔热,导轨11与隔热板10通过螺钉连接,滑车12与导轨11滑动连接,通过导轨11能够使滑车12灵活滑动,电加热管13与耐火砖6通过螺钉连接,输送管14贯穿耐火砖6,通过电加热管13能够对退火炉内进行加热。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智能温控器4与炉门2通过螺钉连接,把手5与炉门2通过螺钉连接,隔热罩7与炉体1通过螺钉连接,电热炉丝8与耐火砖6通过螺钉连接,不仅能够对退火炉内的温度进行控制,避免退火炉长时间加热造成耗电量大,而且还能够对退火炉进行循环保温,避免退火炉内温度下降造成保温性能差,提高了退火炉节能的效率。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电动阀15与输送管14通过螺纹连接,冷风机16与输送管14插接,冷风机16与炉体1通过螺钉连接,能够对退火炉内进行降温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隔热保温结构的退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智能温控器(4)和隔热罩(7),所述炉体(1)中部设置有炉门(2),所述炉门(2)一侧设置有操作面板(3),所述操作面板(3)一侧设置有所述智能温控器(4),所述智能温控器(4)一侧设置有把手(5),所述炉体(1)内壁设置有隔热罩(7),所述隔热罩(7)与所述炉体(1)之间留有保温腔,所述隔热罩(7)内侧砌筑有耐火砖(6),所述耐火砖(6)内侧设置有电热炉丝(8),所述炉门(2)与所述炉体(1)通过合页连接,所述操作面板(3)与所述炉门(2)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智能温控器(4)与所述炉门(2)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把手(5)与所述炉门(2)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隔热罩(7)与所述炉体(1)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电热炉丝(8)与所述耐火砖(6)通过螺钉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隔热保温结构的退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智能温控器(4)和隔热罩(7),所述炉体(1)中部设置有炉门(2),所述炉门(2)一侧设置有操作面板(3),所述操作面板(3)一侧设置有所述智能温控器(4),所述智能温控器(4)一侧设置有把手(5),所述炉体(1)内壁设置有隔热罩(7),所述隔热罩(7)与所述炉体(1)之间留有保温腔,所述隔热罩(7)内侧砌筑有耐火砖(6),所述耐火砖(6)内侧设置有电热炉丝(8),所述炉门(2)与所述炉体(1)通过合页连接,所述操作面板(3)与所述炉门(2)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智能温控器(4)与所述炉门(2)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把手(5)与所述炉门(2)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隔热罩(7)与所述炉体(1)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电热炉丝(8)与所述耐火砖(6)通过螺钉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隔热保温结构的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炉丝(8)一侧设置有进热管(9),所述隔热罩(7)下方设置有隔热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隔热保温结构的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10)上方设置有导轨(11),所述导轨(11)上方设置有滑车(12),所述隔热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永强邢俊杰朱勇姜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百矿润泰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