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11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可相对于壳体不会产生偏差而精度良好地设置支撑轴,且能够提高支撑轴相对于壳体的固定强度。包括通过拉深加工而成为直径小于大径部51的小径部52,大径部51及阶差部53埋设于齿轮箱41,小径部52露出到齿轮箱41外。由此,小径部52的外径D2的尺寸精度(尺寸公差±α)提高,而可在用于成形齿轮箱41的下模具中不会晃动地安装小径部52,进而能够相对于齿轮箱41不会产生偏差而精度良好地设置支撑轴50。另外,由于大径部51及阶差部53埋设于齿轮箱41,因此可提高支撑轴50相对于齿轮箱41的防松脱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电枢轴的旋转减速并输出的马达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前,对于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电动窗装置或天窗装置等的驱动源,使用小型但可获得大输出的带减速机构的马达装置。此种马达装置通过操作处于车室内的操作开关等而被驱动,由此将窗玻璃或天窗等打开关闭。对于电动窗装置或天窗装置等的驱动源中所使用的带减速机构的马达,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齿轮传动马达(gearedmotor)(马达装置)包括马达部及齿轮部。齿轮部包括树脂制的齿轮箱(壳体),在所述齿轮箱的底部设置有凸台部,在所述凸台部固定有钢制的中心轴(支撑轴)。中心轴旋转自如地支撑着以高转矩被旋转驱动的蜗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1066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为了将钢制的支撑轴固定于树脂制的壳体,采用所谓嵌入成形的方法,即,将支撑轴安装于模具,对所述模具的内部供给熔融树脂由此来成形壳体。在此情况下,若支撑轴的外径的尺寸精度低,则无法相对于模具精度良好地安装支撑轴,进而可能发生支撑轴在模具内晃动或者倾斜的情况。于是,可能产生以下问题:设置于壳体的固定脚、即供用于将马达装置固定于固定对象物的螺栓插通的部分与支撑轴之间的间隔尺寸在每个产品中产生偏差。如此,若固定脚与支撑轴之间的间隔尺寸产生偏差,则驱动对象物(在电动窗装置的情况下为窗调节器)的动作也会产生偏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可相对于壳体不会产生偏差而精度良好地设置支撑轴,且能够提高支撑轴相对于壳体的固定强度。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在本专利技术的马达装置中,是将电枢轴的旋转减速并输出的所述马达装置,且包括:蜗杆,通过所述电枢轴旋转;蜗轮,具有与所述蜗杆啮合的齿部;树脂制的壳体,收容所述蜗杆及所述蜗轮;钢制的支撑轴,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蜗轮;大径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的轴方向基端侧;小径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的轴方向前端侧,通过拉深加工而直径小于所述大径部;以及阶差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的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小径部之间,所述大径部及所述阶差部埋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小径部露出到所述壳体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轴的比所述大径部更靠轴方向基端侧设置有锷部,所述锷部向所述支撑轴的径向外侧突出、且沿所述支撑轴的圆周方向延伸并埋设于所述壳体。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轴的比所述大径部更靠轴方向基端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向所述支撑轴的径向内侧凹陷、且沿所述支撑轴的轴方向延伸并埋设于所述壳体。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大径部的轴方向尺寸短于所述小径部的轴方向尺寸。在本专利技术的马达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将电枢轴的旋转减速并输出的马达装置的制造方法,且所述马达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所述马达装置包括:蜗杆,通过所述电枢轴旋转;蜗轮,具有与所述蜗杆啮合的齿部;树脂制的壳体,收容所述蜗杆及所述蜗轮;钢制的支撑轴,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蜗轮;大径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的轴方向基端侧;小径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的轴方向前端侧,通过拉深加工而直径小于所述大径部;以及阶差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的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小径部之间,所述大径部及所述阶差部埋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小径部露出到所述壳体外,所述小径部是经过以下拉深工序而形成:从轴方向按压安装于模头的钢制的圆棒,而将所述圆棒的轴方向前端侧压入至设置于所述模头的小径部成形凹部,并使外径小于所述大径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包括通过拉深加工而成为直径小于大径部的小径部,大径部及阶差部埋设于壳体,小径部露出到壳体外。由此,小径部的外径的尺寸精度提高,而可在用于成形壳体的模具中不会晃动地设置小径部,进而能够相对于壳体不会产生偏差而精度良好地设置支撑轴。另外,由于大径部及阶差部埋设于壳体,因此可提高支撑轴相对于壳体的防松脱强度。因此,马达装置的性能在每个产品中产生偏差得到抑制,从而能够稳定地驱动驱动对象物。因此,可使成品率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马达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齿轮箱的剖面图。图3是以单体表示支撑轴的平面图。图4(a)、(b)是以单体表示支撑轴的立体图。图5是对支撑轴的制造顺序进行说明的剖面图。图6是对制造支撑轴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剖面图。图7是对成形齿轮箱的下模具进行说明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马达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齿轮箱的剖面图,图3是以单体表示支撑轴的平面图,图4(a)、(b)是以单体表示支撑轴的立体图,图5是对支撑轴的制造顺序进行说明的剖面图,图6是对制造支撑轴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剖面图,图7是对成形齿轮箱的下模具进行说明的剖面图。图1所示的带减速机构的马达(马达装置)10用于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电动窗装置的驱动源,驱动使窗玻璃升降的窗调节器(未图示)。带减速机构的马达10设置于车辆的门内的窄幅的空间,因此如图2所示呈扁平形状。带减速机构的马达10包括马达部20及齿轮部40,马达部20及齿轮部40通过多个紧固螺钉11(在图示中仅示出两个)相互一体化(单元化)。如图1所示,马达部20包括马达箱21。马达箱21通过对包含磁性材料的钢板进行深拉加工等而形成为有底筒状。在马达箱21的内部设置有剖面形成为大致圆弧形状的多个磁体22(在图示中仅示出两个)。另外,在这些磁体22的内侧,隔着规定的间隙旋转自如地设置有缠绕有线圈23的电枢24。而且,在马达箱21的开口侧(图中右侧)安装有电刷架(brushholder)25,所述电刷架25堵塞马达箱21的开口部分。在电枢24的旋转中心固定有电枢轴26。在电枢轴26的接近电枢24的部分设置有换向器(commutator)27,在所述换向器27电连接有缠绕于电枢24的线圈23的端部。换向器27的外周部与由电刷架25保持的一对电刷28(在图示中仅示出一个)滑接。这些电刷28以90度间隔配置于换向器27的周围,利用弹簧构件29分别以规定压力与换向器27弹性接触。由此,从车载控制器(未图示)向一对电刷28供给驱动电流,在电枢24产生电磁力(旋转力)。因此,电枢轴26以规定的旋转方向及转速旋转。马达箱21的底部侧(图中左侧)形成为带台阶形状,在所述带台阶形状的部分设置有成为直径小于马达箱21的本体部分的有底台阶部21a。在有底台阶部21a安装有第一径向轴承30,第一径向轴承30旋转自如地支撑着电枢轴26的轴方向一侧(图中左侧)。另外,在有底台阶部21a的底部侧设置有第一推力轴承31,所述第一推力轴承31限制电枢轴26向轴方向的移动。另外,在电刷架25安装有第二径向轴承32。第二径向轴承32旋转自如地支撑着电枢轴26的沿着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齿轮部40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装置,是将电枢轴的旋转减速并输出的马达装置,包括:/n蜗杆,通过所述电枢轴旋转;/n蜗轮,具有与所述蜗杆啮合的齿部;/n树脂制的壳体,收容所述蜗杆及所述蜗轮;/n钢制的支撑轴,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蜗轮;/n大径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的轴方向基端侧;/n小径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的轴方向前端侧,通过拉深加工而直径小于所述大径部;以及/n阶差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的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小径部之间,/n所述大径部及所述阶差部埋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小径部露出到所述壳体外。/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121 JP 2018-2178621.一种马达装置,是将电枢轴的旋转减速并输出的马达装置,包括:
蜗杆,通过所述电枢轴旋转;
蜗轮,具有与所述蜗杆啮合的齿部;
树脂制的壳体,收容所述蜗杆及所述蜗轮;
钢制的支撑轴,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蜗轮;
大径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的轴方向基端侧;
小径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的轴方向前端侧,通过拉深加工而直径小于所述大径部;以及
阶差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的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小径部之间,
所述大径部及所述阶差部埋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小径部露出到所述壳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装置,其中,
在所述支撑轴的比所述大径部更靠轴方向基端侧设置有锷部,所述锷部向所述支撑轴的径向外侧突出,且沿所述支撑轴的圆周方向延伸并埋设于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装置,其中,
在所述支撑轴的比所述大径部更靠轴方向基端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村浩之石川恭平西野祐太相京大喜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美姿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