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模二次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792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模二次顶出机构,其设置在前模上,包括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第一顶针板驱动连接有油缸,第一顶针板通过固定杆连接推块,第一顶针板上固定有气缸,第二顶针板与气缸的驱动端连接,第二顶针板往模腔方向设置有顶针,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均为环形,第二顶针板、第一顶针板依次从内到外设置在以注塑热流道为中心的外圆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缸固定在第一顶针板上来带动第二层针板实现第二次顶出和复位,减少第二次顶出行程,减少占用前模的空间,保证前模具有足够厚度来承受注塑压力,安装简单,加工要求低,大大减少加工成本,减短了热流道长度和前模厚度,降低热流道购买成本,降低模具用料与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模二次顶出机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前模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的注塑产品均需要用到二次顶出或多次顶出才可以出模,在薄壁倒装模中,注塑产品倒扣在前模上,注塑产品高度比较大,因此需要二次顶出脱模,而且两次顶出的总行程较高,如果采用现有的二次顶出机构难以适用,现有的二次顶出机构会占用前模较大的空间,不利设计,同时模具制作过程中安装复杂,而且模具精度不足;还有,现有的的顶出机构会使得前模的厚度增加很多,从而增加热流道长度,增加了热流道的采购成本与模具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前模二次顶出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前模二次顶出机构,其设置在前模上,包括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驱动连接有油缸,所述第一顶针板通过固定杆连接推块,所述第一顶针板上固定有气缸,所述第二顶针板与气缸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顶针板往模腔方向设置有顶针,所述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均为环形,所述第二顶针板、第一顶针板依次从内到外设置在以注塑热流道为中心的外圆周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模设置有第一轴承套,所述固定杆穿设在第一轴承套内,所述推块与第一顶针板之间设置有两个连通模具冷却水路的连接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顶针板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套,所述第二顶针板上设置有第三轴承套,所述前模设置有穿设于第二轴承套的第一导杆、穿设于第三轴承套的第二导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顶针板中央开设有安装热流道的圆孔,所述第一顶针板开设有安装第二顶针板的异型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油缸和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气缸呈十字分布在第一顶针板上。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实用性强,通过气缸固定在第一顶针板上来带动第二层针板实现第二次顶出和复位,减少第二次顶出行程,减少前模的厚度,充分利用前模有限的空间,减少占用前模的空间,保证前模具有足够厚度来承受注塑压力,安装简单,加工要求低,大大减少加工成本,减短了热流道长度和前模厚度,降低热流道购买成本,降低模具用料与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模;2、第一顶针板;21、异型孔;3、第二顶针板;31、圆孔;4、油缸;5、气缸;6、推块;7、顶针;81、固定杆;82、第一导杆;83、第二导杆;84、连接管;91、第一轴承套;92、第二轴承套;93、第三轴承套。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介绍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前模1二次顶出机构,其设置在前模1上,包括第一顶针板2、第二顶针板3,第一顶针板2驱动连接有油缸4,第一顶针板2通过固定杆81连接推块6,第一顶针板2上固定有气缸5,第二顶针板3与气缸5的驱动端连接,第二顶针板3往模腔方向设置有顶针7,第一顶针板2和第二顶针板3均为环形,第二顶针板3、第一顶针板2依次从内到外设置在以注塑热流道为中心的外圆周上。前模1设置有第一轴承套91,固定杆81穿设在第一轴承套91内,推块6与第一顶针板2之间设置有两个连通模具冷却水路的连接管84。第一顶针板2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套92,第二顶针板3上设置有第三轴承套93,前模1设置有穿设于第二轴承套92的第一导杆82、穿设于第三轴承套93的第二导杆83。第二顶针板3中央开设有安装热流道的圆孔31,第一顶针板2开设有安装第二顶针板3的异型孔21。两个对称设置的油缸4和两个对称设置的气缸5呈十字分布在第一顶针板2上。第一次顶出动作:油缸4活动推动第一顶针板2向前并同时带动第二顶针板3向前,同时推动推块6和顶针7顶出产品。第二次顶出动作:气缸5活动推动第二顶针板3向前,同时推动顶针7顶出产品。本技术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实用性强,通过气缸5固定在第一顶针板2上来带动第二层针板实现第二次顶出和复位,减少第二次顶出行程,减少前模1的厚度,充分利用前模1有限的空间,减少占用前模1的空间,保证前模1具有足够厚度来承受注塑压力,安装简单,加工要求低,大大减少加工成本,减短了热流道长度和前模1厚度,降低热流道购买成本,降低模具用料与加工成本。以上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模二次顶出机构,其设置在前模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驱动连接有油缸,所述第一顶针板通过固定杆连接推块,所述第一顶针板上固定有气缸,所述第二顶针板与气缸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顶针板往模腔方向设置有顶针,所述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均为环形,所述第二顶针板、第一顶针板依次从内到外设置在以注塑热流道为中心的外圆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模二次顶出机构,其设置在前模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驱动连接有油缸,所述第一顶针板通过固定杆连接推块,所述第一顶针板上固定有气缸,所述第二顶针板与气缸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顶针板往模腔方向设置有顶针,所述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均为环形,所述第二顶针板、第一顶针板依次从内到外设置在以注塑热流道为中心的外圆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模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设置有第一轴承套,所述固定杆穿设在第一轴承套内,所述推块与第一顶针板之间设置有两个连通模具冷却水路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先党姚宏祥刘付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汇美模具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