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机地坑出口处的竖向布置结构及布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700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带机地坑出口处的竖向布置结构及布置方法,涉及物料输送领域,包括车间A、车间B和皮带机,车间A的地面水平线A高于车间B的地面水平线B,地面水平线A与地面水平线B之间通过边坡连接过渡,边坡的顶部靠近车间A;车间A下方的物料出口处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坑,钢筋混凝土地坑向车间B的方向延申直至与边坡相交;皮带机具有起始段和连接起始段的伸出段,起始段布置在钢筋混凝土地坑内,伸出段从钢筋混凝土地坑与边坡相交位置处向外伸出,沿车间B的方向斜向上延申,伸出段的末端与车间B连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皮带机钢廊道下方的空地布置其他相对较小车间,合理充分的利用厂区用地,达到集约利用土地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带机地坑出口处的竖向布置结构及布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输送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带机地坑出口处的竖向布置结构及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皮带机作为一种输送物料的形式,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维护、能耗较小、使用成本低的特点,因而在现实中应用极为广泛。尤其对于建材生产领域,皮带机既可以输送各种散料,也可输送各种纸箱、包装袋等单件重量较轻的产品,其用途广泛。在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皮带机在厂区中的应用相当普遍,在设计厂区时,从一个车间到另一个车间的输送物料往往需要皮带机输送,在高差较大时尽可能利用已有的地形高差设计台段,皮带机出车间地坑的设计相对较为常见,常见的皮带机从较高处的车间A输送至较低处的车间B的出料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地坑形式布置。对于该种布置形式,设置的地坑长度往往较较长,相对的工程造价较大;而且皮带机较长段均布置在地下,采用地坑形式,占用场地面积较大,对于节约土地不利,不能充分利用厂区的面积,尤其对于厂区用地面积较小的区域该布置方式相对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皮带机地坑出口处的竖向布置结构及布置方法,从节约工程造价以及充分利用厂区用地面积置等角度出发,改进了皮带机出库地坑的设计,优化了边坡的设计位置,改善了原有布置方案的钢筋混凝土地坑过长及地坑占地面积过大,不能充分集约利用土地的问题,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工程造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皮带机地坑出口处的竖向布置结构,包括车间A、车间B和皮带机,所述车间A的地面水平线A高于车间B的地面水平线B,使车间A、车间B之间形成高度差,且地面水平线A与地面水平线B之间通过边坡进行连接过渡,边坡的顶部靠近车间A;车间A下方的物料出口处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坑,该钢筋混凝土地坑向车间B的方向延申直至与边坡相交;所述皮带机具有起始段和连接该起始段的伸出段,所述起始段布置在钢筋混凝土地坑内,所述伸出段从钢筋混凝土地坑与边坡相交位置处向外伸出,沿车间B的方向斜向上延申,伸出段的末端与车间B连接固定。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皮带机的伸出段下方设置有钢廊道。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钢廊道下方布置有若干小型车间。一种皮带机地坑出口处的竖向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车间A的地面水平线A与车间B的地面水平线B通过边坡连接,边坡的顶部靠近车间A布置;2)在车间A下方的物料出口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地坑,将钢筋混凝土地坑延伸至与边坡相交;3)在钢筋混凝土地坑内布置皮带机的起始段,皮带机的伸出段伸出钢筋混凝土地坑外,沿车间B的方向斜向上延申,并将皮带机伸出段的末端固定在车间B内;4)在皮带机伸出段的下方布置钢廊道,去除钢廊道下方的土方,并在钢廊道下方布置若干小型车间。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边坡采用自然放坡形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大大的缩短了皮带机钢筋混凝土地坑的布置长度,仅保留了很小一段的出库地坑设计,将缩短的皮带机钢筋混凝土地坑设计形式改为钢廊道输送形式,减少了项目的工程造价;2、仅保留一小段地坑设计,皮带机主要采用钢廊道布置形式,可以方便施工安排,相较于较长的地坑段,施工便利很多,地坑工程量较小,能够很大缩短施工工期,促进项目的按期顺利投产运行;3、将钢筋混凝土地坑布置形式改为钢廊道布置形式,将钢廊道下方的多余土方去除,可以使钢廊道下方区域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布置其他相对较小车间(如水处理车间,值班室等),尤其对于原本厂区用地面积较小的情况,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充分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集约利用土地;4、对于皮带机采用钢廊道布置形式,钢廊道重量较轻,施工方便,制作和安装方便,而且造价相对较低,日常维护较为便利;5、对于高度差较大的两个车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车间A1、车间B2、地面水平线A3、地面水平线B4、边坡5、钢筋混凝土地坑6、皮带机7、钢廊道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实施例:如附图1、2所示,这种皮带机地坑出口处的竖向布置结构,包括车间A1、车间B2和皮带机7,所述车间A1的地面水平线A3高于车间B2的地面水平线B4,使车间A1、车间B2之间形成高度差,且地面水平线A3与地面水平线B4之间通过边坡5进行连接过渡,边坡5的顶部靠近车间A1;车间A1下方的物料出口处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坑6,该钢筋混凝土地坑6向车间B2的方向延申直至与边坡5相交;所述皮带机7具有起始段和连接该起始段的伸出段,所述起始段布置在钢筋混凝土地坑6内,所述伸出段从钢筋混凝土地坑6与边坡5相交位置处向外伸出,沿车间B2的方向斜向上延申,伸出段的末端与车间B2连接固定。所述皮带机7的伸出段下方设置有钢廊道8。所述钢廊道8下方布置有若干小型车间。一种皮带机地坑出口处的竖向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车间A1的地面水平线A3与车间B2的地面水平线B4通过边坡5连接,边坡5的顶部靠近车间A1布置,所述边坡5采用自然放坡形式;2)在车间A1下方的物料出口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地坑6,将钢筋混凝土地坑6延伸至与边坡5相交;3)在钢筋混凝土地坑6内布置皮带机7的起始段,皮带机7的伸出段伸出钢筋混凝土地坑6外,沿车间B2的方向斜向上延申,并将皮带机7伸出段的末端固定在车间B2内;4)在皮带机7伸出段的下方布置钢廊道8,去除钢廊道8下方的土方,并在钢廊道8下方布置若干小型车间。本专利技术将常规的钢筋混凝土地坑布置形式进行改进,将地坑长度大大缩短,将边坡往较高台段一侧移动,挖出多余土方,台段采用自然放坡形式,将较长区域的地坑皮带改为钢廊道布置形式,同时将皮带机钢廊道下方的土方全部去除,充分利用皮带机钢廊道下方的空地布置其他相对较小车间,合理充分的利用厂区用地,从而减小厂区的用地面积,达到集约利用土地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带机地坑出口处的竖向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间A(1)、车间B(2)和皮带机(7),所述车间A(1)的地面水平线A(3)高于车间B(2)的地面水平线B(4),使车间A(1)、车间B(2)之间形成高度差,且地面水平线A(3)与地面水平线B(4)之间通过边坡(5)进行连接过渡,边坡(5)的顶部靠近车间A(1);车间A(1)下方的物料出口处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坑(6),该钢筋混凝土地坑(6)向车间B(2)的方向延申直至与边坡(5)相交;所述皮带机(7)具有起始段和连接该起始段的伸出段,所述起始段布置在钢筋混凝土地坑(6)内,所述伸出段从钢筋混凝土地坑(6)与边坡(5)相交位置处向外伸出,沿车间B(2)的方向斜向上延申,伸出段的末端与车间B(2)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带机地坑出口处的竖向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间A(1)、车间B(2)和皮带机(7),所述车间A(1)的地面水平线A(3)高于车间B(2)的地面水平线B(4),使车间A(1)、车间B(2)之间形成高度差,且地面水平线A(3)与地面水平线B(4)之间通过边坡(5)进行连接过渡,边坡(5)的顶部靠近车间A(1);车间A(1)下方的物料出口处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坑(6),该钢筋混凝土地坑(6)向车间B(2)的方向延申直至与边坡(5)相交;所述皮带机(7)具有起始段和连接该起始段的伸出段,所述起始段布置在钢筋混凝土地坑(6)内,所述伸出段从钢筋混凝土地坑(6)与边坡(5)相交位置处向外伸出,沿车间B(2)的方向斜向上延申,伸出段的末端与车间B(2)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机地坑出口处的竖向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机(7)的伸出段下方设置有钢廊道(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根唐涛刘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日昌升建筑新材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