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构件车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700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构件车间,包括车间外框架、吊装滑轨以及转移轨道槽,所述车间外框架顶部设置有车间墙顶总成,所述车间墙顶总成底部设置有面饰板边框,所述面饰板边框内部设置有面饰板,所述面饰板内部两侧壁上设置有滑轨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车间外框架和车间墙顶总成,其中车间墙顶总成以叠合楼板的结构铺设而成,大大提高了传统钢构车间支撑强度,有利于吊装设备移动楼板,实现了车间灵活安装辅助设备的功能;通过在车间底部的浇筑区、养护区、安装区以及存放区之间设置转移轨道槽,在转移轨道槽内设置移动支撑杆、链带以及链轮,可实现各个加工区域设备的联合移动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构件车间
本专利技术属于叠合楼板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构件车间。
技术介绍
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预制板既是楼板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永久性模板,现浇叠合层内可敷设水平设备管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可节省模板,而且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叠合楼板的一组成部分是现浇混凝土层,其厚度因楼板的跨度大小而异,但至少应与预制薄板的厚度相等。随着跨度的增大,往往在现浇混凝土层内填以膨胀聚苯乙烯板;膨胀聚苯乙烯板铺在预制薄板韵上都,形成一个籍黪断面,以减轻现浇混凝土的重量并可作为叠合楼板的保温隔音层。由于在现浇混凝土层内配置了负钢筋,形成了一些峰间支点,使箱形断面成为连续结构。现浇层内另按缝构、防火等要求,镰设钢筋并铺设备种管线。现有的叠合楼板的生产车间多为钢构结构,车间的开间较大,钢构结构支撑强度较低,对于生产加工好的叠合楼板不利于使用吊装设备进行转移,其次,车间内生产叠合楼板的区域联合作业能力较低,较为浪费时间,最后,车间的密闭性较差,不利于车间内叠合楼板的浇筑和养护作业。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构件车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构件车间,包括车间外框架、吊装滑轨以及转移轨道槽,所述车间外框架顶部设置有车间墙顶总成,所述车间墙顶总成底部设置有面饰板边框,所述面饰板边框内部设置有面饰板,所述面饰板内部两侧壁上设置有滑轨槽,所述滑轨槽内设置偶所述吊装滑轨,所述车间外框架内底部设置有所述转移轨道槽。所述车间墙顶总成包括叠合楼板预制层、叠合楼板现浇层以及混凝土找平层,所述叠合楼板预制层内部成型预制层钢筋,所述预制层钢筋浇筑在所述叠合楼板现浇层内部,所述叠合楼板现浇层内部卡压有叠合构件,所述叠合构件上焊接有衔接筋。所述衔接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找平层内部,所述车间外框架内底部成型有浇筑区、养护区、安装区以及存放区,所述转移轨道槽连通所述浇筑区、所述养护区、所述安装区以及所述存放区。所述浇筑区内安装有浇筑模具,所述养护区内安装有养护箱,所述浇筑模具和所述养护箱底部均通过螺钉安装有移动支撑杆,所述移动支撑杆与所述转移轨道槽滑动连接。所述转移轨道槽内部卡压有链带,所述链带上滑动连接有链轮,所述移动支撑杆底部嵌套在所述链轮中,所述车间外框架外部一侧壁上滑动连接有自动门,所述面饰板边框与所述叠合楼板预制层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面饰板边框四角处插接有紧固件,所述面饰板内嵌在所述面饰板边框中,所述面饰板边框外部一侧壁上成型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自动门顶部焊接。所述滑块远离所述自动门一端滑动连接有传动丝杆,所述传动丝杆一端通过键连接有对称同步电机,所述对称同步电机有两组,所述对称同步电机与所述面饰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滑轨槽成型于所述面饰板内壁上,所述吊装滑轨与所述滑轨槽滑动连接,所述吊装滑轨上滑动连接有吊装滑轮。所述自动门底部滑动连接有底部滑轨,所述车间墙顶总成顶端中部固定有气体处理箱,所述气体处理箱顶部插接有排气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车间外框架和车间墙顶总成,其中车间墙顶总成以叠合楼板的结构铺设而成,大大提高了传统钢构车间支撑强度,有利于吊装设备移动楼板,实现了车间灵活安装辅助设备的功能;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车间底部的浇筑区、养护区、安装区以及存放区之间设置转移轨道槽,在转移轨道槽内设置移动支撑杆、链带以及链轮,可实现各个加工区域设备的联合移动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排气管、气体处理箱以及自动门,以可控的排气结构调节车间的空气循环效率,可大大提高车间的密闭性,有利于叠合楼板的浇筑和养护工艺的正常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车间墙顶总成与车间外框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面饰板边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叠合楼板现浇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面饰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滑块、传动丝杆以及对称同步电机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转移轨道槽与移动支撑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转移轨道槽的俯剖视图。图中:1-车间外框架;2-自动门;3-气体处理箱;4-排气管;5-车间墙顶总成;6-混凝土找平层;7-叠合楼板预制层;8-叠合楼板现浇层;9-预制层钢筋;10衔接筋;11-叠合构件;12-限位滑槽;13-滑块;14-面饰板边框;15-面饰板;16-紧固件;17-底部滑轨;18-对称同步电机;19-传动丝杆;20-吊装滑轨;21-吊装滑轮;22-滑轨槽;23-浇筑区;24-养护区;25-安装区;26-存放区;27-转移轨道槽;28-养护箱;29-浇筑模具;30-移动支撑杆;31-链轮;32-链带。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图8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构件车间,包括车间外框架1、吊装滑轨20以及转移轨道槽27,车间外框架1顶部设置有车间墙顶总成5,车间墙顶总成5底部设置有面饰板边框14,面饰板边框14内部设置有面饰板15,面饰板15内部两侧壁上设置有滑轨槽22,滑轨槽22内设置有吊装滑轨20,车间外框架1内底部设置有转移轨道槽27。如图1-图6所示,车间墙顶总成5包括叠合楼板预制层7、叠合楼板现浇层8以及混凝土找平层6,叠合楼板预制层7内部成型预制层钢筋9,预制层钢筋9浇筑在叠合楼板现浇层8内部,叠合楼板现浇层8内部卡压有叠合构件11,叠合构件11上焊接有衔接筋10,衔接筋10浇筑在混凝土找平层6内部,车间外框架1内底部成型有浇筑区23、养护区24、安装区25以及存放区26,转移轨道槽27连通浇筑区23、养护区24、安装区25以及存放区26,浇筑区23内安装有浇筑模具29,养护区24内安装有养护箱28,浇筑模具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构件车间,包括车间外框架(1)、吊装滑轨(20)以及转移轨道槽(27),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间外框架(1)顶部设置有车间墙顶总成(5),所述车间墙顶总成(5)底部设置有面饰板边框(14),所述面饰板边框(14)内部设置有面饰板(15),所述面饰板(15)内部两侧壁上设置有滑轨槽(22),所述滑轨槽(22)内设置有所述吊装滑轨(20),所述车间外框架(1)内底部设置有所述转移轨道槽(2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构件车间,包括车间外框架(1)、吊装滑轨(20)以及转移轨道槽(27),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间外框架(1)顶部设置有车间墙顶总成(5),所述车间墙顶总成(5)底部设置有面饰板边框(14),所述面饰板边框(14)内部设置有面饰板(15),所述面饰板(15)内部两侧壁上设置有滑轨槽(22),所述滑轨槽(22)内设置有所述吊装滑轨(20),所述车间外框架(1)内底部设置有所述转移轨道槽(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构件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间墙顶总成(5)包括叠合楼板预制层(7)、叠合楼板现浇层(8)以及混凝土找平层(6),所述叠合楼板预制层(7)内部成型预制层钢筋(9),所述预制层钢筋(9)浇筑在所述叠合楼板现浇层(8)内部,所述叠合楼板现浇层(8)内部卡压有叠合构件(11),所述叠合构件(11)上焊接有衔接筋(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构件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筋(10)浇筑在所述混凝土找平层(6)内部,所述车间外框架(1)内底部成型有浇筑区(23)、养护区(24)、安装区(25)以及存放区(26),所述转移轨道槽(27)连通所述浇筑区(23)、所述养护区(24)、所述安装区(25)以及所述存放区(2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构件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区(23)内安装有浇筑模具(29),所述养护区(24)内安装有养护箱(28),所述浇筑模具(29)和所述养护箱(28)底部均通过螺钉安装有移动支撑杆(30),所述移动支撑杆(30)与所述转移轨道槽(27)滑动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欢劼陆彬赵斌周孝华卢耀武周思埼王丽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良浦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