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830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点胶机,包括用于将胶料连续输出的线性供给机构、用于对胶料进行加热的加热腔室以及用于将被加热的胶料进行输出的点胶嘴,所述加热腔室的输入端与所述线性供给机构相连通,所述加热腔室的输出端与所述点胶嘴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点胶机,便于给点胶嘴缓慢进料,连续点胶,避免大量胶料完全被加热导致的胶料浪费;与此同时,连续性点胶减少了流水线换料调机的频率,提升了流水线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点胶机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胶机。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类电子的日益发展,对小型化、精细化、集成化、多功能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产品的组装过程中,焊接类的组装工艺由于受到空间定位、热源扩散、复杂曲面、精细化控制等的诸多限制,正逐步被胶水粘接工艺所替代。可以预见,点胶工艺由于其操作灵活、性能可靠、设计自由、对零组件无热辐射等的优势,会在消费类电子及其元器件制造生产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反应型聚氯酯(PUR)是由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而制成的一种具有氨基甲酸酯链段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胶粘剂,加热后胶粘剂熔融,并流动分散涂覆于基材表面,被粘物粘合后冷却并形成粘接。基材表面含微量水分或其他含活泼氢的化合物或空气中的湿气,与异氰酸根(-NCO)反应扩链,从而生成具有交联网络。由于其快速形成初粘力、出色的柔韧性和抗冲击性、对多种界面的兼容性,被大量应用于电子产品的自动化制程中。目前普遍使用的PUR的点胶方式有气动点胶、螺杆点胶、撞针喷射、压电喷射等,以撞针式喷射阀为例,使用外接针筒供胶,撞针抬起将胶材填充至针头部;撞针落下使胶水射出到产品上,通过上述动作的高速循环实现持续的微量点胶。但是这类点胶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PUR的使用寿命短。PUR热熔胶需要在90-120C的温度下才能熔融为液体,在高温下,胶管中空气中的微量的水汽、从胶管渗透的水汽、点胶阀带入的水汽等会缓慢和PUR胶水反应让其粘度增加,影响特性和使用,通常的使用寿命为4-8小时。2.PUR的材料浪费严重。PUR的包装通常为30ml,实际使用中各工站的点胶用量不尽相同,在规定的更换时间内不能使用完,造成大量的浪费。减少胶水的装入量造成大量的空气带入,加剧的PUR的反应,导致结痂严重,实际可用比例降低。3.PUR的耗材浪费严重。更换胶管时点胶针头由于长时间不使用会定期更换的胶管和点胶针头导致大量的辅材浪费4.PUR的更换过程繁琐,产线停顿,耗时耗力。PUR需要提前在线外预热约30min后拿到产线使用。每次更换胶管,从替换到调机约需要5分钟,导致产线停顿。现代化的流水线UPH动辄1500pcs/h,导致大量物料堆积。另外,新更换的胶水需要重新设定点胶参数,测试胶量,确定首五件,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申请日为2017年8月1日、授权公告号为“CN207287938U”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点胶机,其包括溶胶筒和点胶嘴,胶粒从进料漏斗进入进料管,最终到达溶胶筒内,后经活塞下压进入第一螺旋通道被加热套加热融化成胶液。该结构中,胶粒呈面状的落入加热套内,之后被整体加热,因此,依然存在材料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胶机,其能够自动缓慢输出胶料,并连续点胶,减少浪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点胶机,包括用于将胶料连续输出的线性供给机构、用于对胶料进行加热的加热腔室以及用于将被加热的胶料进行输出的点胶嘴,所述加热腔室的输入端与所述线性供给机构相连通,所述加热腔室的输出端与所述点胶嘴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线性供给机构为用于承载条状胶料的滚轮输出机构,所述滚轮输出机构包括滚轮壳体以及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滚轮壳体内的载料滚轮,所述滚轮壳体通过输送管与所述加热腔室相连,所述滚轮壳体内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载料滚轮通过滚轮驱动机构驱动将胶料穿过所述导向组件以及所述输送管并输送至所述加热腔室。优选地,所述滚轮壳体包括底壳以及铰接于所述底壳的上盖,所述上盖通过固定连接件与所述底壳固定。优选地,所述输送管在其内部的弯折处设置有过渡圆弧部。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为相邻设置的两个导向滚轮,两所述导向滚轮之间形成用于胶料穿过的空隙。优选地,所述条状胶料的直径为0.1mm-10mm。优选地,所述线性供给机构为螺杆挤出机构,所述螺杆挤出机构包括螺杆壳体以及位于所述螺杆壳体内的旋转螺杆,所述螺杆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旋转螺杆相通的进料仓,所述旋转螺杆通过螺杆驱动部件驱动转动并将胶料输出至所述加热腔室。优选地,所述螺杆挤出机构沿横向布置,所述旋转螺杆沿横向延伸。优选地,所述螺杆驱动部件为电机。优选地,所述进料仓具有环状上部以及与其相连的锥形下部,所述锥形下部连接于所述螺杆壳体。优选地,所述旋转螺杆所输出的胶料为反应型聚氯酯热熔胶。优选地,所述线性供给机构与控制模块相连,所述加热腔室内设置有液位检测部件,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液位检测部件的检测值控制所述线性供给机构的启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点胶机通过线性供给机构实现对胶料的线性供给,之后,对胶料进行加热,由于胶料呈线性供给,因此,能够保证连续不间断的点胶,并且能够避免大量胶料被加热所导致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点胶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滚轮壳体处于打开的状态,其亦示出了待点胶件;图2为本技术点胶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亦示出了待点胶件;图3为图2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螺杆挤出机构;101-螺杆壳体;102-旋转螺杆;103-进料仓;104-螺杆驱动部件;1’-滚轮输出机构;101’-滚轮壳体;1011’-底壳;1012’-上盖;1013’-固定连接件;102’-载料滚轮;103’-输送管;104’-导向滚轮;2-加热腔室;3-点胶嘴;4-待点胶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的一种自动供料的点胶机,其包括用于将胶料线性输出的线性供给机构、用于对胶料进行加热的加热腔室以及用于将被加热的胶料进行输出的点胶嘴。参见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下,线性供给机构为用于承载条状胶料的滚轮输出机构1’。滚轮输出机构1’包括滚轮壳体101’以及可转动地支撑于滚轮壳体101’内的载料滚轮102’,滚轮壳体101’大致呈梯形,其包括底壳1011’以及与底壳1011’铰接的上盖1012’,上盖1012’通过固定连接件1013’与底壳1011’固定,该等固定连接件1013’可以为图中所示的螺纹连接件等。图中所示的滚轮壳体101’处于打开状态,以便观察其内部结构。滚轮壳体101’通过输送管103’与加热腔室2相连,该输送管103’的形状以及结构,可以为多种,便于将条状胶料输送至加热腔室2即可。本实施例下,条状胶料的直径可以为0.1mm-10mm。滚轮壳体101’内设置有导向组件,以便于引导条状胶料输出。载料滚轮102’通过滚轮驱动机构驱动将胶料穿过导向组件以及输送管103’并输送至加热腔室2,该滚轮驱动机构可以为电机等,载料滚轮102’安装于电机的输出轴上,在电机转动时,带动载料滚轮102’转动,从而实现条状胶料的输出。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下,导向组件为相邻设置的两个导向滚轮104’,两导向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点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胶料连续输出的线性供给机构、用于对胶料进行加热的加热腔室(2)以及用于将被加热的胶料进行输出的点胶嘴(3),所述加热腔室(2)的输入端与所述线性供给机构相连通,所述加热腔室(2)的输出端与所述点胶嘴(3)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胶料连续输出的线性供给机构、用于对胶料进行加热的加热腔室(2)以及用于将被加热的胶料进行输出的点胶嘴(3),所述加热腔室(2)的输入端与所述线性供给机构相连通,所述加热腔室(2)的输出端与所述点胶嘴(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供给机构为用于承载条状胶料的滚轮输出机构(1’),所述滚轮输出机构(1’)包括滚轮壳体(101’)以及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滚轮壳体(101’)内的载料滚轮(102’),所述滚轮壳体(101’)通过输送管(103’)与所述加热腔室(2)相连,所述滚轮壳体(101’)内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载料滚轮(102’)通过滚轮驱动机构驱动将胶料穿过所述导向组件以及所述输送管(103’)并输送至所述加热腔室(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壳体(101’)包括底壳(1011’)以及铰接于所述底壳(1011’)的上盖(1012’),所述上盖(1012’)通过固定连接件(1013’)与所述底壳(101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103’)在其内部的弯折处设置有过渡圆弧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103’)处于干燥氛气体保护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为相邻设置的两个导向滚轮(104’),两所述导向滚轮(104’)之间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玉铭张鸿朱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