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及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594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及加工方法,其中,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包括桁架机器人以及沿预设物料输送方向顺序布置的上料切断装置、外圆粗车装置、螺纹加工装置、接箍打码探伤装置、磷化处理装置以及成品库。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快速高效地实现长管接箍毛坯到成品接箍入库这一工艺流程,实现了智能无人化操作,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及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钢管接箍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钢管接箍就是用于钢管与钢管连接的部件,连接时钢管端头与接箍体内壁以螺纹方式连接,接箍扣型包含API标准中的扣型(圆螺纹扣、偏梯扣)以及VAM类特殊扣等。石油领域中常用的钢管接箍主要分为油管接箍、套管接箍、油管短接以及套管短接。目前钢管接箍的加工车间按功能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原材料锯切下料及粗加工区、螺纹加工检验区及探伤打码区、螺纹处理区以及成品接箍仓储区,车间具备加工生产变锥、变螺距、阶梯面密封、锥面球面密封类特殊扣的能力。接箍加工车间工艺流程具体为:长管接箍毛坯上料-切断机下料-外形尺寸抽检-粗车外圆加工-外形尺寸抽检-镗孔-螺纹加工-检验-打码-磁粉探伤-装筐磷化-成品入库。现有技术中,通常接箍加工的每道工序都离散分布在加工车间的内部,通过叉车或吊车将各个工艺设备衔接起来,满足上述的接箍加工车间工艺流程。每一道工序都配有好几个工人轮班操作,靠任务安排来进行备料生产。但是,此种方式各工艺设备(机床、装置或机组成套)均离散分布,靠大量人力来保证工序流程衔接,劳动强度大,物料追踪很随性,加工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而且由于国内外现有技术受限,其中接箍丝扣检查和磁粉探伤等只能采用局部半自动+人工操作方式,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现有技术中还存在更为普遍的方式,包括机床加工时接箍都是人工装卡拆卸。此种方式组织更为零散,属于人为跟踪物料,从工艺流程的开始直到结束,基本都离不开操作工人的跟踪。此方案目前正属于慢慢淘汰的,重复任务琐碎繁重,生产效率低下,产量贫乏。因此,如何实现钢管加工车间的智能无人化操作,提高生产加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及加工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及加工方法,能快速高效地实现长管接箍毛坯到成品接箍入库这一工艺流程,实现了智能无人化操作,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包括桁架机器人以及沿预设物料输送方向顺序布置的上料切断装置、外圆粗车装置、螺纹加工装置、接箍打码探伤装置、磷化处理装置和成品库;桁架机器人能将上料切断装置的出口端得到的接箍短坯输送至外圆粗车装置的入口端,以实现对接箍短坯进行粗车外圆加工;桁架机器人能将外圆粗车装置的出口端得到的接箍车坯输送至螺纹加工装置的入口端,以实现对接箍车坯进行镗孔和螺纹加工;桁架机器人能将螺纹加工装置的出口端得到的钢管接箍输送至接箍打码探伤装置的入口端,以实现对钢管接箍进行打码和磁粉探伤;桁架机器人能将接箍打码探伤装置的出口端得到的打码探伤后的钢管接箍输送至磷化处理装置的入口端,以实现对打码探伤后的钢管接箍进行磷化处理;桁架机器人能将磷化处理装置的出口端得到的成品接箍输送至成品库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桁架机器人包括多个桁架以及能滑动地设在各桁架上的多个机器人,各桁架分别对应上料切断装置、外圆粗车装置、螺纹加工装置、接箍打码探伤装置、磷化处理装置和成品库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桁架包括第一纵向桁架,在第一纵向桁架的第一侧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垂直设有第一横向桁架、第二横向桁架和第三横向桁架,上料切断装置、外圆粗车装置和螺纹加工装置分别对应第一横向桁架、第二横向桁架和第三横向桁架设置;在第一纵向桁架的底部且对应第一横向桁架、第二横向桁架和第三横向桁架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移位仓、第二移位仓和第三移位仓;在第一横向桁架、第二横向桁架和第三横向桁架上分别设有第一横移机器人、第二横移机器人和第三横移机器人,在第一纵向桁架上对应第一移位仓和第二移位仓之间的区域以及第二移位仓与第三移位仓之间的区别分别设有第一纵移机器人和第二纵移机器人;在第一纵向桁架的第二侧沿预设物料输送方向顺序设有第四横向桁架、第二纵向桁架、第三纵向桁架和第五横向桁架,第四横向桁架对应第三移位仓设置,接箍打码探伤装置对应第四横向桁架设置,磷化处理装置设在第二纵向桁架和第三纵向桁架之间,成品库对应第五横向桁架设置;在第四横向桁架、第二纵向桁架、第三纵向桁架和第五横向桁架上分别设有第四横移机器人、第一纵移抓筐机器人、第二纵移抓筐机器人和横移抓筐机器人;在第四横向桁架和第二纵向桁架的对接处设有第一料筐存放机构,在第三纵向桁架和第五横向桁架的对接处设有第二料筐存放机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一纵向桁架包括并列间隔排布的两个第一纵向单桁架,在每个第一纵向单桁架上对应第一移位仓和第二移位仓之间的区域以及第二移位仓与第三移位仓之间的区别分别设有一个第一纵移机器人和一个第二纵移机器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上料切断装置包括相互对接的长管坯台架和切管机,长管坯台架为双侧长管坯台架,在双侧长管坯台架的两侧出口端分别对应设有一个切管机;第一移位仓包括沿第一纵向桁架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前移位仓和第一后移位仓,第一横向桁架包括并排间隔排布的两个第一横向单桁架,两个第一横向单桁架分别设置在两个切管机的出口端与第一前移位仓和第一后移位仓之间;在每个第一横向单桁架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横移机器人,第一纵移机器人设在第一后移位仓和第二移位仓之间,在每个第一纵向单桁架上且位于第一前移位仓和第一后移位仓之间分别设有一个第三纵移机器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二横向桁架包括并排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第二横向单桁架,在每个第二横向单桁架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二横移机器人;在每个第二横向单桁架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均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外圆粗车装置,外圆粗车装置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位于同一侧,且其进口端垂直于第二横向单桁架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三横向桁架包括并排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第三横向单桁架,在每个第三横向单桁架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三横移机器人;在每个第三横向单桁架的其中一侧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螺纹加工装置,螺纹加工装置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位于同一侧,且其进口端垂直于第三横向单桁架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三横向桁架包括三个第三横向单桁架,第三移位仓包括沿第一纵向桁架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三前移位仓和第三后移位仓;第二纵移机器人设在第二移位仓和第三前移位仓之间,在每个第一纵向单桁架上且位于第三前移位仓和第三后移位仓之间分别设有一个第四纵移机器人,第四横向桁架正对第三后移位仓设置;其中一个第三横向单桁架正对第三前移位仓设置,并在该第三横向单桁架靠近外圆粗车装置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螺纹加工装置;另外两个第三横向单桁架正对第三后移位仓设置,并在另外两个第三横向单桁架相对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间隔设有至少两个螺纹加工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一前移位仓、第一后移位仓、第二移位仓、第三前移位仓和第三后移位仓均为多向传送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机器人以及沿预设物料输送方向顺序布置的上料切断装置、外圆粗车装置、螺纹加工装置、接箍打码探伤装置、磷化处理装置和成品库;/n所述桁架机器人能将所述上料切断装置的出口端得到的接箍短坯输送至所述外圆粗车装置的入口端,以实现对所述接箍短坯进行粗车外圆加工;/n所述桁架机器人能将所述外圆粗车装置的出口端得到的接箍车坯输送至所述螺纹加工装置的入口端,以实现对所述接箍车坯进行镗孔和螺纹加工;/n所述桁架机器人能将所述螺纹加工装置的出口端得到的钢管接箍输送至接箍打码探伤装置的入口端,以实现对所述钢管接箍进行打码和磁粉探伤;/n所述桁架机器人能将所述接箍打码探伤装置的出口端得到的打码探伤后的钢管接箍输送至所述磷化处理装置的入口端,以实现对打码探伤后的钢管接箍进行磷化处理;/n所述桁架机器人能将所述磷化处理装置的出口端得到的成品接箍输送至所述成品库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机器人以及沿预设物料输送方向顺序布置的上料切断装置、外圆粗车装置、螺纹加工装置、接箍打码探伤装置、磷化处理装置和成品库;
所述桁架机器人能将所述上料切断装置的出口端得到的接箍短坯输送至所述外圆粗车装置的入口端,以实现对所述接箍短坯进行粗车外圆加工;
所述桁架机器人能将所述外圆粗车装置的出口端得到的接箍车坯输送至所述螺纹加工装置的入口端,以实现对所述接箍车坯进行镗孔和螺纹加工;
所述桁架机器人能将所述螺纹加工装置的出口端得到的钢管接箍输送至接箍打码探伤装置的入口端,以实现对所述钢管接箍进行打码和磁粉探伤;
所述桁架机器人能将所述接箍打码探伤装置的出口端得到的打码探伤后的钢管接箍输送至所述磷化处理装置的入口端,以实现对打码探伤后的钢管接箍进行磷化处理;
所述桁架机器人能将所述磷化处理装置的出口端得到的成品接箍输送至所述成品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桁架机器人包括多个桁架以及能滑动地设在各所述桁架上的多个机器人,各所述桁架分别对应所述上料切断装置、所述外圆粗车装置、所述螺纹加工装置、所述接箍打码探伤装置、所述磷化处理装置和所述成品库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桁架包括第一纵向桁架,在所述第一纵向桁架的第一侧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垂直设有第一横向桁架、第二横向桁架和第三横向桁架,所述上料切断装置、所述外圆粗车装置和所述螺纹加工装置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横向桁架、所述第二横向桁架和所述第三横向桁架设置;在所述第一纵向桁架的底部且对应所述第一横向桁架、所述第二横向桁架和所述第三横向桁架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移位仓、第二移位仓和第三移位仓;在所述第一横向桁架、所述第二横向桁架和所述第三横向桁架上分别设有第一横移机器人、第二横移机器人和第三横移机器人,在所述第一纵向桁架上对应所述第一移位仓和所述第二移位仓之间的区域以及所述第二移位仓与所述第三移位仓之间的区别分别设有第一纵移机器人和第二纵移机器人;
在所述第一纵向桁架的第二侧沿预设物料输送方向顺序设有第四横向桁架、第二纵向桁架、第三纵向桁架和第五横向桁架,所述第四横向桁架对应所述第三移位仓设置,所述接箍打码探伤装置对应所述第四横向桁架设置,所述磷化处理装置设在所述第二纵向桁架和所述第三纵向桁架之间,所述成品库对应所述第五横向桁架设置;在所述第四横向桁架、所述第二纵向桁架、所述第三纵向桁架和所述第五横向桁架上分别设有第四横移机器人、第一纵移抓筐机器人、第二纵移抓筐机器人和横移抓筐机器人;在所述第四横向桁架和所述第二纵向桁架的对接处设有第一料筐存放机构,在所述第三纵向桁架和所述第五横向桁架的对接处设有第二料筐存放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纵向桁架包括并列间隔排布的两个第一纵向单桁架,在每个所述第一纵向单桁架上对应所述第一移位仓和所述第二移位仓之间的区域以及所述第二移位仓与所述第三移位仓之间的区别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纵移机器人和一个所述第二纵移机器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切断装置包括相互对接的长管坯台架和切管机,所述长管坯台架为双侧长管坯台架,在所述双侧长管坯台架的两侧出口端分别对应设有一个所述切管机;所述第一移位仓包括沿所述第一纵向桁架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前移位仓和第一后移位仓,所述第一横向桁架包括并排间隔排布的两个第一横向单桁架,两个所述第一横向单桁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切管机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前移位仓和所述第一后移位仓之间;
在每个所述第一横向单桁架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横移机器人,所述第一纵移机器人设在所述第一后移位仓和所述第二移位仓之间,在每个所述第一纵向单桁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前移位仓和所述第一后移位仓之间分别设有一个第三纵移机器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横向桁架包括并排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第二横向单桁架,在每个所述第二横向单桁架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横移机器人;
在每个所述第二横向单桁架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均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外圆粗车装置,所述外圆粗车装置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位于同一侧,且其进口端垂直于所述第二横向单桁架的长度方向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横向桁架包括并排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第三横向单桁架,在每个所述第三横向单桁架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三横移机器人;
在每个所述第三横向单桁架的其中一侧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螺纹加工装置,所述螺纹加工装置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位于同一侧,且其进口端垂直于所述第三横向单桁架的长度方向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横向桁架包括三个所述第三横向单桁架,所述第三移位仓包括沿所述第一纵向桁架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三前移位仓和第三后移位仓;所述第二纵移机器人设在所述第二移位仓和所述第三前移位仓之间,在每个所述第一纵向单桁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三前移位仓和所述第三后移位仓之间分别设有一个第四纵移机器人,所述第四横向桁架正对所述第三后移位仓设置;
其中一个所述第三横向单桁架正对所述第三前移位仓设置,并在该第三横向单桁架靠近所述外圆粗车装置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螺纹加工装置;另外两个所述第三横向单桁架正对所述第三后移位仓设置,并在另外两个所述第三横向单桁架相对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螺纹加工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前移位仓、所述第一后移位仓、所述第二移位仓、所述第三前移位仓和所述第三后移位仓均为多向传送带。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横向桁架包括并排间隔排布的前横向单桁架和后横向单桁架,在所述前横向单桁架和所述后横向单桁架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四横移机器人;所述前横向单桁架正对所述第三移位仓设置,所述后横向单桁架正对所述第一料筐存放机构设置;在所述前横向单桁架和所述后横向单桁架之间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接箍打码探伤装置,所述接箍打码探伤装置的进口端正对所述前横向单桁架设置,所述接箍打码探伤装置的出口端正对所述后横向单桁架设置。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接箍智能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横移机器人的手臂上设有第一自动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刚张增全张海军杨帆刘明炜张娜赵专东徐海亮穆树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